新华网南宁5月5日电 记者 刘伟 邓苏勇
全国牙防组被指责不具备认证资格后,一批国产品牌牙膏因此受到牵连,损失严重。此次事件警醒国产品牌牙膏生产企业,应当切实学习跨国企业的管理经验,强化依法经营意识,以此保证企业的健康成长。
全国牙防组成立于1988年,1995年最早对一家跨国公司的牙膏进行了认证,至今共认证了9种产品。看到国际品牌牙膏通过全国牙防组认证促进了销售,一批国产品牌牙膏也开始跟进。“我们不去认证,意味着我们主动放弃一部分消费者。” 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英奇说。
全国牙防组不具备《认证认可条件》规定的认证资格,其认证活动受到质疑。而正因产品包装上印有相关标识,一些国产品牌牙膏在全国牙防组认证风波中受到冲击,厂内产品被迫封存,市场产品遭受撤柜。据统计,目前仅两面针公司库存含“全国牙防组认证”标志的包装材料就有10个规格品种,可生产牙膏1100万支,库存成品142.5万支;含“全国牙防组”标志包装材料共18个规格品种,可生产牙膏1705万支,库存成品355万支。同时,一些部门对两面针公司采取了撤柜、查扣、处罚等处理。
相对于国内企业,一些跨国公司在这次风波中损失较少。据一些曾经在某国际品牌牙膏企业工作的业内人士透露,这个跨国公司曾大打“全国牙防组认证牌”,借“权威认证”大受其益。而当我国有关认证认可条例出台后,这家公司迅速做出调整,取消了相关标识。“跨国公司的这一举动,并没有引起国内同行的注意。”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跨国公司的一个小小变化,背后往往意味着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但国内企业却不够敏感。”
他说,这起事件还暴露了国内企业的合法经营意识的缺位。早在去年,个别地方工商部门就开始查处相关产品了。跨国公司往往从一个销售点发现的问题,查找整个产品存在的缺陷,进而迅速根据法律、政策的变化调整战略战术。而国内企业往往不相信法律,更相信“桌面下的交易”,采取的手段是一种“救火式”“治标式”的“摆平”。结果本想操近路获得大效益,却支付了更大的学习成本。
这位业内人士说,在依法生产、经营方面,国内企业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去研究国家法律、政策的变化,只有当其行为遭遇了法律的“红灯”,才知道自己“错了”。而跨国公司有内设机构专门研究法律、政策的变化,主动利用法律来保护企业发展,同时规避了相关风险。
两面针公司是中国牙膏行业中唯一的上市企业,主导产品“两面针中药牙膏”为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口腔清洁用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焦玉峰对记者说:“这样的企业,其产品质量是可靠的,但应多向跨国企业学习,强化依法经营意识,增强危机攻关能力。”
两面针公司董事长梁英奇说,吃一堑长一智,目前两面针公司正对所有涉及“全国牙防组认证”的产品包装进行了重新设计,取消了相关违规内容。他希望,对于库存包装材料,有关部门在法律的框架内应当给予企业一定的消化宽限期,以便减少浪费和企业损失。(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