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调查
一方面“黄金周”引发诸多社会问题,让人难享假日悠闲;另一方面眼下只有三大“黄金周”能保障人们的休假时间
北京市政协委员左立臣:
把带薪休假强制写到劳动合同中吧
本报记者 谢小亮
回忆起2005年“十一”的北京之旅,小黑至今心有余悸。小黑将“黄金周”的旅游戏称为“数人头的游戏”。“从故宫到颐和园,每个地方都是那么多人,哪儿看到什么风景啊,尽是在排队。更逗的是在下长城的时候,放眼看去,全是人头,这比长城本身都壮观。”从那时开始,小黑就决定“黄金周”再也不去旅游区了。
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王惠已经领教了两次“黄金周”出游的残酷。今年五一长假,她的计划就是在家补觉,“估计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去离家不远的超市了”。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4月26日完成的一项关于“黄金周”的调查显示,在“黄金周”里,24.8%的人“哪儿也不去,在家里好好歇着”,35.9%的人“到所在地周围转转,不去太远的地方”,只有10.8%的人“去外地旅游”。
1999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假日的休息时间延长为7天。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然而,“黄金周”在刺激旅游、消费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各旅游景点人满为患、食宿服务质量下降、巨大的客流量破坏景区环境乃至危及社会安全……面对如此多的问题,人们出行的心情自然好不到哪儿去。2004年的“十一”过后,有媒体称“中国将取消“黄金周”长假,改为带薪假期”,但是很快有关部门就出面否定了这一说法。
对于是否取消“黄金周”,最近这期调查反映出公众意见难以统一。29.4%的人赞成取消“黄金周”,28.3%的人反对取消,42.3%的人持无所谓态度。
“黄金周”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但是仍然有相当多的人反对取消它。最大的原因可能在于,大家担心取消“黄金周”后,带薪休假仍然得不到保证。调查数据显示,40.5%的人基本上可以保证带薪休假,22.7%的人根本不能保证。此外,还有35.6%的人称,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带薪休假”,更何谈得到保证。
读者路宏伟来信告诉记者,他在铁路部门工作了十多年,除了结婚时放过几天假外,以后再没有休过任何带薪假。有相同经历的人很多。在一家国企工作了5年的周先生告诉记者,虽然单位承诺每年有20天的带薪年假,但他从来没有休过。
1994年制定的《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然而,国务院一直没有出台关于带薪年休假的具体规定,这给落实这一制度带来了很多不便。
今年1月,北京市政协委员左立臣向北京市两会提交了建议制定本市带薪休假制度具体措施的提案。他主张,带薪休假期间,职工应该领取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奖励工资和福利工资。他还建议,必须把带薪休假的“强制性”写到劳动合同中去,否则制度就是废纸一张。
针对这一提案,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欣庆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市暂时没有制定带薪休假具体措施的计划。张局长认为,现在有些单位连8小时工作制和按时发放工资都没有保障,制定带薪休假细则的时机还不成熟。
制度不完善只是带薪休假难以保障的原因之一。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的路宏伟认为,更大的顾虑是怕领导有想法,认为自己偷懒,“为什么大家都不休假偏偏你休假?”
路宏伟的顾虑是有道理的。面对身后几百万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现在的上班族恐怕谁也不敢忘了这样一句话: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调查背景:本次调查执行时间为2006年3月27日~2006年4月26日,收到有效问卷1063份,其中回寄问卷421份,网络填答问卷642份。受访者中72%为男性,35岁以下的占77.8%,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