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篇
防止投资反弹:行走在平衡木上
努力防止投资反弹应该继续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关键在于,既要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又要防止投资的过快增长,保持投资与消
费的合理的比例关系。
投资存在反弹压力
自2003年底加强宏观调控以来,抑制某些部门的盲目投资一直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点内容。目前投资形势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投资仍然是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我国经济近几年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主要依靠投资。在未来的近几年中,丝毫不能忽视和放松投资。
二是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前几年投资增速过快的趋势得到一定控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有所减慢,投资结构也有所调整,总的趋势是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继续发展。
三是投资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不可掉以轻心。
当前大的趋势是宏观调控将继续发挥作用,投资增长幅度会继续回落,但是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可能导致反弹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 投资主体逐渐变化,非国有经济投资占据投资份额的比重逐步上升,投资行为的市场驱动特征越来越明显。房地产、轿车等可能取得较大利润的部门会成为非国有投资追逐的目标。因此,即使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某些领域仍然存在过度投资的可能。
第二, 截止2005年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14亿元,高储蓄为高投资提供了资金基础,也可能为投资反弹创造资金条件。同时由于目前投资机制尚存在的问题,会使投资反弹的影响更为严重。
第三, 目前在建项目规模较大,新开工项目较多,拟建项目规划偏大。2006年是“十一五”第一年,地方政府面临换届,各地通过投资加快本地经济发展的冲动十分明显。这是可能出现投资反弹的制度条件。
解决之道在于扩大内需
根据我们多年来的经验教训,解决投资问题的出路应该在投资之外,即要立足于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重点是采取有力措施扩大消费需求。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扩大内需首先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其次要深化改革,为居民提供越来越完善的公共服务保障,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改善居民预期。
再次要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农村商业流通体系建设,增加农村居民消费。
最后要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只有从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积极促进消费入手,不断提高消费对宏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投资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宏观经济工作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前言:2006年国内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更为艰巨复杂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国内外总体环境比较有利。课题组认为,今年宏观调控需要注意治理产能过剩、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维持物价稳定三大问题。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已经取得的成果,国民经济可以继续保持平衡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实现甚至超过预期目标。
·物价篇
保持物价稳定:加大房地产调控
目前不存在价格总体水平较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投资仍在高位运行,投资增长速度在20%左右,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仍然相对较高,因此也不会出现20世纪末那样的主要表现为投资乏力、价格低迷的通货紧缩局面。当然对于通货紧缩,也要未雨绸缪,做好防范准备,针对各种可能,制定预案措施。
总体价格水平将保持稳定
2005年在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的同时,价格水平也非常稳定,呈现出多年来最好的“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当前价格形势的主要特点:
一是总体价格水平稳定,特别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价格指数处于非常稳定的状态。
二是过去一段时期,中上涨较高上游产品价格的涨幅正在减缓。上下游产品价格上涨幅度的差距逐步缩小,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的稳定。
三是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总体价格水平将继续保持稳定。
继续加大对房地产宏观调控
为了继续保持价格总体水平的稳定,我们需要注意处理好几个价格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遏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过多上涨,防止粮食价格的下跌,目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仍然明显高于粮食价格变动,必须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加大政府补贴力度,确实保护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增产。
其次,要关注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房地产价格问题。在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以后,2005年房地产价格增幅有所回落,但是2005年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仍然上涨了7.6%,明显高于一般价格上涨水平。2006年需要继续完善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调整结构,规范市场,稳定房价,特别是在大中城市中防止房地产市场再度滋生泡沫,保障普通居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防止房地产业的降温过度,保持房地产业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作用,促使其健康发展。
最后,要注意某些上游产品价格的过度上涨。受国内需求和国际市场的影响,燃料动力类和有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幅度明显较高,2006年2月份,燃料动力类和有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分别上涨了17.8%和19.2%。这种状况的存在,不仅使价格结构严重不平衡,而且表明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存在。资源类产品价格波动对总体价格水平有重要影响,解决资源类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问题是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产能篇
防止产能过剩:控制土地和信贷
虽然自2004年就开始采取措施重点治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部门的投资增速过快的问题,遏制了这些部门盲目扩张的势头,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目前过度投资的恶果还是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需要重视的问题是,目前产能过剩仅仅是某些部门的问题,影响相对有限,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妥善解决,使产能过剩从某些部门扩散到更多部门乃至全社会,则会形成宏观经济的通货紧缩局面,这是我们需要努力避免出现的局面。
产能过剩的三大深层次成因
我们在做好这次治理产能过剩问题的同时应该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才能在今后的宏观调控中防止再次出现严重产能过剩或减弱出现产能过剩的负面影响。出现产能过剩的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 增长方式和结构方面的问题。我国经济增长尚未改变比较粗放的方式,单位产出的资源、能源消耗水平比较高。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能源的需求旺盛,刺激了对那些对经济增长形成约束的上游部门的投资。另一方面,由于目前上游产品和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上游产品价格尚存在某种程度的垄断性和行政性,也是刺激对这些部门过度投资的因素。盲目和过度的投资必然会导致后来出现产能过剩问题。
第二, 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在目前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下,地方都有通过扩大投资迅速拉动当地经济高速增长的倾向,都试图取得高于其他地方的增长。而由于发展上游产业具有控制资源的主动性并可能得到垄断性收益,因此地方会动用他们掌握的资源,例如土地的信贷,来支持这些的项目,造成全国范围内的产能过剩。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控制土地和信贷这两个闸门时,能对某些部门的盲目投资产生较为明显的作用。此外,多数上游产品部门的生产和销售还是具有比一般消费品多的行政性色彩,当出现产能过剩问题时影响会更严重。这也是为什么上游产品,如钢铁、电解铝等,出现产能过剩时会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而一般消费品,如空调、彩电等,出现产能过剩时主要通过市场来解决。
第三, 收入分配政策方面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投资增长明显高于经济增长,高于消费增长,更高于居民收入增长。投资率居高不下,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这一状况会从供给结构性过剩和有效需求相对不足两个方面导致出现产能过剩问题。特别是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城乡差距的存在更可能加剧产能过剩问题的影响程度。
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
为了有效治理产能过剩问题,国务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是必要的,必将在治理产能过剩的工作中产生积极的效果。我们还应该注意如何解决产生产能过剩问题的深层次问题,主要有:
第一, 在解决供给方面造成产能过剩问题的同时,也要注意从需求方面创造解决和防止出现这一问题的条件。要认真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积极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尽可能利用好现有生产能力。
第二, 坚持不懈地深化改革,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从体制上防止出现产能过剩。
第三, 注意吸取20世纪90年代后期过度行政干预控制行业发展的经验教训,防止在解决当前产能过剩问题的同时,造成可能未来再度出现由于某些部门的供给不足造成过度投资,而最终又形成新一轮产能过剩。要做好科学的预测和规划,保持必要的部门投资,基础部门建设要适当保持一定的超前性,以保证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均衡发展。 (编辑:李旭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