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不知道 出租车计价方式过于复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 08:46 中国消费网 | |||||||||
关于出租车要不要调价、要不要与油价联动的问题牵动万人心。出租车公司一直在算账,说这个成本那个成本的,我想从消费者的角度,也算一算打车成本。我随便找出最近几张车票,粗略地进行估算: 1.1.6元/公里的:2.6公里,10元,等候0:49分;3.9公里,15元,等候10:03分;9.2公里,22元,等候6:33分;4.4公里,17元,等候17:25分;15.6公里,35元,等候10
2.1.2元/公里的:4.6公里,12元,等候4:14分;1.5公里,10元,等候0:09分;3.5公里,10元,等候1:44分。因为是短途,平均价格高达3.33元/公里。 我算完账,自己把自己吓了一跳:名义上一块多/公里的打车价格,实际平摊下来竟是这么高啊! 原来,问题在现行颇为复杂的计价方式上。现行出租车计价方式,名义上的价格跟民众实际打车的价格,差距原是非常的大,至少相差37.5%(正好10公里而且不堵车是打车族最省钱的方式,这时候的“性价比最高”,为10公里22元,平均每公里2.2元)!“性价比”最低时是在3公里以内,平均每公里超过3.3元。 “机关”出在复杂的出租车计价方式上,除了每公里标准价,还有所谓的起步价,10公里以上的返程空驶费(加价50%),夜间11点以后的加价(加价50%),此外还有低速行驶加费。这样算来,1.6元/公里的车,打车族实际上的最低付出是2.2元/公里,如果是夜间11点以后外加超过10公里,将达到3.2元/公里。这还不算没有个准数的因交通拥堵导致的低速行驶加费。 当然,这不能说是价格欺诈,但说它有一定的“价格陷阱”是不过分的,因为出租车价格表面上不高,但只要你一坐上车,你就堕入了一个制度设计的陷阱——你付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也许都高于你的想像。这还不包括司机拉着不熟悉路的乘客兜圈子等意外风险。 在起步价和起步里程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把车价调到1.8元/公里,则乘客的最低成本是2.3元/公里,最高成本(不含兜圈子和堵车成本)是3.6元/公里;如果把车价调到2元/公里,则乘客的最低成本是2.4元/公里,最高成本则在4元/公里以上。 价格陷阱加上所有的额外成本都由乘客来负担,结果只能是公众“惜乘”。 北京一名出租车公司副总经理说,租价上涨后,市民在度过适应期之后,其客流是不会减少的。我的看法正相反,出租车司机的劳动强度如此之大,收入却如此之低,已经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而如今北京出租车的空驶率已高达45%,租价上扬,客流肯定减少。而另一方面,个体出租车或黑车司机工作量更小,收入却是正规出租车公司司机的两倍,这充分说明出租车现有的公司化经营模式质次价高,乘客和司机对“只调价而不改革”的不满是有充分依据的。只有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引入灵活的竞争因素,通过适当降价吸引客流降低空驶率,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之途。(编辑:盛秀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