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交通保障方案出台 四区域五一交通管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 07:45 京华时报 | |||||||||
记者昨天从市交管局、公交、地铁等11个部门联合召开的“五一”黄金周交通保障会议上了解到,“五一”期间,颐和园和香山周边地区道路、天安门广场地区、景山地区以及八达岭高速公路等四大地区的部分路段将实行交通管制。为保障一卡通交通卡5月10日顺利启用,本市还将在“五一”期间在全市推广“中门上车、前后门下车”的排队乘车模式。 -交 管
四大区域交通管制 “五一”期间,颐和园和香山周边地区道路、天安门广场地区、景山地区以及八达岭高速公路等四大地区的部分路段将实行交通管制。 -颐和园、香山周边地区 5月1日至5月5日,对前往颐和园和香山公园的本市机动车实行旅游通行证管理,颐和园每天发证1000张,香山公园每天发证2000张。4月27日至4月30日,由城八区各交通支队发放;5月1日至5月5日,司机可直接前往海淀交通支队领取。领证时需带驾驶证和行驶证。外省市车辆不受旅游通行证限制,但要办理进京证。 5月1日至5月5日,每天8时至17时,以下路段实行单向行驶(公共汽车除外): 颐和园路(颐和园东宫门牌楼至西苑路口)只准机动车由西向东行驶; 昆明湖路(新建宫门至柳浪游泳场口)只准机动车由北向南行驶; 香山南路(卧佛寺口至闵庄路西口)只准机动车由北向南行驶。 5月1日至5月5日,每天8时至17时,以下道路禁止货车和8座(不含)以上无旅游通行证载客汽车通行: 颐和园路(大有庄路口至101中学口); 香山路(香泉环岛至安河桥)。 5月1日至5月5日,除公共汽车和持有旅游通行证的机动车外,以下道路分时段禁止机动车通行: 8时至17时,青龙桥路(北宫门至颐和园北如意门); 9时至17时,香山路(香泉环岛至香山公园)。 -天安门广场地区 5月1日至7日每天7时至18时,故宫筒子河东华门至西华门路段双方向禁止机动车通行。 -景山地区 5月1日至7日每天7时至17时,除公共电、汽车外,景山东街只准机动车由南向北行驶,景山后街只准机动车由东向西行驶,地安门内大街南口禁止机动车由北向东左转弯,景山西街只准机动车由北向南行驶。 -八达岭高速路 昌平西关环岛至营城子收费站出京方向禁止5吨(含)以上货运机动车通行。 150余项工程影响交通 据了解,“五一”期间共有150多项工程不能停工,将对交通产生影响。其中对市民出行影响较大的有:安立路改造工程、丽泽桥桥梁施工、马家堡西路工程、通惠河北路工程、丰北路改扩建工程、地铁10号线三元桥施工等道路施工。 公联公司表示,“五一”期间,所有在建工程都将把施工范围控制在围挡以内,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同时希望市民出行时尽量绕开施工路段。 特别提醒 节日期间,一旦出现恶劣天气或发生严重拥堵时,部分路段还将适时采取临时分流绕行措施,并通过媒体发布。 准备走八达岭高速前往顺义、昌平、平谷的司机,可以从五环上京承高速,再绕道六环,这样可以绕开拥堵路段。 “五一”期间,首发公司将在每天早上通过交通台公布前一天高速路的拥堵状况,并向市民提供当天的建议行驶路线。大型车队可提前与首发公司联系,以便在收费站减少等待时间,同时保证其他车辆畅通。 -公 交 “五一”全市推广排队乘车 公交集团总经理助理姚振平表示,“五一”期间,“中门上车、前后门下车”的排队乘车模式将在全市推广。 据姚振平介绍,预计“五一”期间公交客运高峰时间为4月30日至5月7日,客运总量为8782.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3%。根据这一预测,公交部门将在“五一”期间每天配车15000辆,每日计划车次达12.5万次。“这意味着途经长安街的公交车每10秒就会出现一辆。” 此外,公交部门还将在大型活动、商业区增加10%以上的运力,在动物园、颐和园、香山等地区增加运力,派人在德胜门等大型公交集聚地进行现场疏导。 特别提醒 因本市从5月10日起启用一卡通交通卡,“五一”期间可能出现办卡高峰,准备出游的市民最好在出游前办好卡,以免归来后因忙于上班耽误办卡。 -其 他 客流太大地铁将临时封站 据地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五一”期间地铁日均客运量将达到230万人次,其中5月1日的客运量将达到260万人次。地铁车辆公司准备了13组备班车应对客流高峰。为应对突发客流,每个地铁站都制订了预案,“一旦出现进出客流量太大的情况,可能会采取放慢售票速度的办法,或者临时封站,希望市民谅解。” 据首都机场有关负责人介绍,4月30日将是民航客流高峰,预计当天进出港客流将达到16.1万人次,当天航班总量达到1090架次。 此外,北京铁路警方昨天启动“五一”治安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北京周边35个旅游景点车站和26对途经旅游景点的列车秩序。 采写 本报记者 钱卫华 王一波 卢国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