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济南再次上演铺膜防渗乱局 工程师称“是胡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 07:38 中国消费网

  核心提示

  曾引起争议的铺膜防渗,在济南西部的河道中,再次上演。

  这里正处于强渗漏区内,专家认为,防渗工程相当于给“大漏斗”装了个塞子,河水无法下渗而白白流入黄河,由此造成地下水得不到补给,济西水源将面临危机。

  此前,在这里进行了一年有余的济西抽水试验被叫停。济西与城区的众多泉水之间,到底是“一碗水”,还是“两碗水”,至今仍存争议。

  被认为与防渗工程同具疑问的,还有另一大工程——东湖水库。

  一位水利专家认为,在眼花缭乱的工程和众多部门利益的纠结之下,济南保泉工程已经成为一座迷宫。

  趵突泉的三股泉水汩涌而出,冲破水面后随即泛着涟漪向四面散开,这个“天下第一泉”已尽失腾空之势。

  4月5日,济南市趵突泉旁的地下水位监控仪显示为28.20米。“如果水位再下降20厘米,趵突泉将停喷。”济南市趵突泉公园一名工作人员说。

  自开春以来,济南干旱少雨,各大名泉喷涌势头比去年明显减弱,地下水位步步逼近停喷警戒线。4月10日,市政府正式发布《保持泉水喷涌应急预案》,提出了紧急回灌、封井等多项措施。

  而此前,为保持泉水长年喷涌,济南市政府自1981年起投入巨资开始了长达25年的济南保泉战(见2004年8月20日核心报道《济南保泉23年》)。

  “应急预案应该针对重大突发性事件,而保泉是一个有预见性的系统工程,临时抱佛脚是不管用的。”在4月6日的应急预案听证会上,济南市人大代表田学雷如是质疑。

  同样被质疑的还有施工之中的东风水库防渗工程。

  2001年起,济南斥资20多亿元引黄河水入市,目的是减少地下水开采以保泉。但因水质差、成本高及水库渗漏等问题,引黄工程被迫搁浅。2004年7月,争议20余年的济南西部(简称“济西”)抽水试验启动,在保持泉水喷涌的同时,济南市民再次喝上了甘甜的泉水。

  需提及的是,东风水库防渗工程正处济西水源保护区的咽喉地带。“防渗工程对济西水源地犹如釜底抽薪,破坏是致命性的。”有专家称。

  北沙河上的“大银碗”

  二期工程投资3.1亿元,铺底、衬砌面积从水库延伸约10公里至崮云湖,使得该流域所有的强渗漏区变成非渗漏区。

  4月7日,济南城西,正在建设中的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区内机器轰鸣,原先荒芜的山地里,幢幢高楼正拔地而起。

  这个规划面积43.11平方公里、可容纳15所高校30万师生员工入住的新区是济南新城“西进”的核心区域。

  济南市依山傍水,南为连绵的山区,北临黄河。因地势南高北低,丰富的降水在南部山区渗漏地下,并顺岩层倾斜方向北流。在市区的地下,一块致密的大岩体阻挡了水流,地下水受压沿岩缝涌露地表,形成泉水。

  这种特有的地理环境,使得济南城东的老城区云集了趵突泉、珍珠泉等享誉中外的名泉,济南因此也被贯以“泉城”之名。

  “南部山区是济南的生命之源。”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高级工程师商广宇介绍说,济南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表径流,水源均来自南部山区。

  在济西,一条北沙河自南往北汇入黄河,其地下径流还形成了一张天然的水源调节网。

  北沙河将济南城西大学城一分为二,并在新城中心形成了一片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天然洼地。洼地原是东风水库旧址,如今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东风水库景观湖”。

  4月7日,处于枯水期的北沙河正期待上游的雨水补济。但干裂的河道上异常热闹,几十辆挖土机、卡车和压路机来来往往。挖土、压实、铺膜、填土、盖石,工人们正驱动着机器为洼地进行防渗铺底。

  一块块不透水的银色塑料膜被缝接成片,从新修的大坝向外延伸。远远望去,土黄色的北沙河中犹如镶入了一只巨大的银碗,在阳光下闪耀着白光。

  工地现场的展示板,如此描述“东风水库景观湖”一期工程:轴线长2.3公里,最大宽度700米,湖面0.95平方公里,位于大学城中心部位。

  防渗工程由济南市西部城区指挥部负责实施,该机构是由市委领导挂帅成立的领导小组。

  据指挥部一位人士获悉,一期工程投资1.5亿元,在原东风水库用双层防渗材料铺底,库容900万立方米;二期工程投资3.1亿元,铺底、衬砌面积从水库延伸约10公里至崮云湖,使得该流域所有的强渗漏区变成非渗漏区,同时建成人造河道蓄水景观。

  防渗破坏力

  铺底防渗相当于给“大漏斗”装了个塞子,河水无法下渗而白白流入黄河,由此造成地下水得不到补给,济西水源将面临危机。

  “简直是胡闹!”张延忠发起了脾气,这位73岁的水利领域高级工程师曾多次到工地考察。

  北沙河是黄河济南段的一条支流,崮云湖至长清河段为该流域仅有的一段强渗漏区,特别是正在修建的“东风水库景观湖”一段,为强渗漏区的咽喉地带。

  “这块强渗漏区像个大漏斗,不仅接受本地降水的入渗补给,更重要的是承接着上游5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非渗漏区的地表水的集中渗漏补给,是下游济西水源地的生命线。”张延忠说。

  1998年,山东省政府将该地划定为“济南市岩溶地下水源保护区”。

  当地老百姓习惯称这片洼地为东风水库旧址,实则源于50年前的一件旧事——1958年,水利部门曾在此修建了大型水库,因强烈渗漏造成下游农田积涝,被迫于1963年炸掉。

  “半个世纪前的错误我们并没有吸取教训,这次来得更加致命。”济西抽水试验专家组一名成员说。

  这名专家解释,铺底防渗相当于给“大漏斗”装了个塞子,河水无法下渗而白白流入黄河,由此造成地下水得不到补给,济西水源将面临危机。

  2005年7-9月间,济南市政协人资环委员会组团,对济西新城建设与生态环境进行了专题调研,由此形成的《建议案》对防渗工程给予了明确否定。

  同年8月,济南市环保局在向市政府提交的相关材料中,也明确提出了“禁止在北沙河主河道防渗”的警告。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著名水利专家李殿魁教授更是尖锐地指出:“这种自残手臂的行为,应立刻停止!”

  但今年1月,防渗工程仍在一片争议声中破土动工。据济南电视台报道称,工程将在140天后雨季来临前完工,并蓄水成湖。

  4月10日,济南市规划局副局长金德岭告诉记者,东风水库景观湖工程事先有规划,在参考了市水利局提交上来的专业报告后,规划局仅仅在图纸上划定了建设范围,其他具体事项就不清楚了。

  一波三折的济西抽水

  去年年底,济南市水利局组织专家鉴定认为,“开采济西将直接影响济南市区泉群水位”,矛头直指济西抽水试验。

  关于济西与济东(包括城区)的地下水,在学术界存在“一碗水”与“两碗水”之争。

  1981年,济南遭遇特大干旱,趵突泉、黑虎泉等四大泉群首次干涸。根据中央领导“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恢复泉城风貌”的指示,济南就此掀起保泉热潮。

  当时,济西有丰富的地下水已成共识,有专家提出开采济西地下水。但这遭到持“一碗水”的专家反对。

  反对者主要来自原山东省801水文地质队,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黄春海教授更是这一观点的有力支持者和倡导者。此派观点认为,济西地下水与市区泉水是连通的,开采济西水源会影响济南保泉。

  “两碗水”派则认为,济东、济西两水系相互独立,济东水系是泉域之源,而开发济西水源可以置换济东水源的开采,起到保泉作用。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高级工程师商广宇即持此观点。

  1982年,济南泉水出现了一次持续220天的长期断流。1986年,济南再遇大旱,保泉方向开始转向引黄工程。

  两年后,投资2亿元的引黄供水一期工程通水。1989年7月,投资22亿巨资的引黄二期工程随后上马。

  自此,喝惯了甘甜泉水的济南市民开始饮用相对劣质的黄河水。

  不过,引黄两期工程并未完成济南的保泉目标,2001年,趵突泉断流时间达257天,次年更升至304天。

  2003年1月,在引黄工程仅能维持市区两个月供水的背景下,商广宇、叶枝顺、高明志三位地下水专家再次联名上书省市领导:为迎战2003年水荒,开发济西地下水源应势当快行!

  新任济南市长的鲍志强对此极为重视,同年1月23日召开的市长办公会决定,试验性开发济西地下水源。至此,搁置20年之久的“两碗水”观点首次引起重视。

  不过,被专家一致推崇的济西水抽水试验却一波三折。

  2003年2月,济西地下水源工程开钻施工。6月8日,济西抽水试验正式启动,经化验水质优良与泉水相当。

  但到同年7月27日,投资3000多万元的抽水试验被济南市委叫停,理由是市区地下水位快接近喷涌线,保泉更为重要。

  时隔一年,2004年7月21日,济西抽水试验再次启动。至2005年12月下旬,济西抽水试验持续进行了一年零五个月。

  此阶段的监测资料显示,抽水试验每日从济西开采量达30多万立方米,累计达1.5亿立方米,地下水监测面积达1280立方米,地下水监测井120眼。

  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的监测数据表明:在2005年济西、济东和城区降水量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约25%的情况下,济西地下水位与上年同期持平,城区地下水位较上年同期略高。与此同时,2005年10月,济南泉水涌水量、水位均创下近30年来同期最高纪录。

  “这一方面说明‘停东采西’保泉措施见到成效;另外也证明了济西地区地下水补给量巨大,实际开采量明显小于地下水补给量。”商广宇说。除抽水试验,课题组还采取停采、补源等试验进一步佐证:济西地下水与城区群泉之间联系微弱,应属“两碗水”。

  就在济西抽水试验进行之中,去年年底,济南市水利局编写了《济南市保泉技术综合研究》,并组织专家鉴定认为,“开采济西将直接影响济南市区泉群水位”,矛头直指济西抽水试验。但有人士对鉴定结果提出质疑:该项目鉴定委员会主任正是“一碗水”专家黄春海教授,而他同时又兼任着该项目总顾问。

  今年1月17日,课题组邀请省内专家召开“济西抽水试验与保泉供水”论证会。会上,济西抽水试验成果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肯定。同月,东风水库防渗工程上马。

  “真不明白,对于越来越清晰的道理,有些人为什么总是视而不见?”4月11日,得知东风水库景观湖铺底防渗已成定局,商广宇无奈摇头。

  大工程利益推手

  “多年前已被叫停的东湖水库,为什么再次写进了总体规划?”张延忠表示不理解。

  被认为与防渗工程同具疑问的还有另一大工程——东湖水库。

  去年12月22日公示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提出复建东湖水库。“多年前已被叫停的东湖水库,为什么再次写进了总体规划?”张延忠表示不理解。

  东湖水库始建于2000年,目的是缓解济东工业区的用水需求,减少地下水开采。济南市水利局是该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东湖工程2001年底完成前期准备,投资8.9亿元,占地1万多亩,还被列为济南市“十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

  2002年7月,工程开工之际,王忠烈等四位济南市人大代表经长达数月调研,指出工程仅距济南机场1.83公里、高9米,对民航构成安全隐患。

  这一报告引起山东高层关注,东湖工程一时搁浅。

  “这么大的工程,已经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审批,并且已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不能说不建就不建了。”4月10日,济南市规划局副局长吕杰说。

  吕杰认为,虽然济西抽水试验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全国权威专家还没有最终鉴定之前,济南泉水究竟是“一碗水”还是“两碗水”,毕竟没有最后定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然要采纳政府主管部门——水利局的说法。”

  一位不愿具名的山东省水利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已将济南保泉工程变成了迷宫。“不难看出,一旦济西水源确认,保泉供水成功,就无法再打着保泉的旗号上马投资巨大、弊大利小的水利工程。”另一背景是,《总体规划》提出,2020年中心城综合生活用水每人每日定额取250升,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取500升。

  “这组数据偏高,会造成济南市大量缺水的错觉,为盲目上马的水利工程提供数据支持。”对城市供水有深入研究的张延忠教授说。

  南控红线节节败退

  自从提出南控战略后,开发商蜂拥而至,市民也陷入了“住南不住北”的误区。

  就在东西部节节失守之后,南部山区水源地也被政府纳入开发之列。

  商广宇则将南部山区喻为“济南生命之源。”据其介绍,自南向北,南部山区又可划分为间接补给区和直接补给区。

  一份水文资料显示:在正常降雨年份,济南地下水的补充主要依赖于直接补给区,直接补给区地下水补给量为1.6亿m3/年,约占75%;间接补给区为0.6亿m3/年,占25%;且直接补给区平均下渗系数为0.45左右,在该区降水可以迅速转化为地下水并补给市区。

  “因此,直接补给区保护面积的大小直接会影响济南地下水位的升降,城市发展如果侵占了强渗漏区,济南名泉和城市水源地的渗漏补给将受到严重威胁。”张延忠说。

  2003年6月,山东省委原则通过了济南市《城市总体框架规划》,确定其空间发展战略为“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10字方针。

  南控,首次写入政府规划。但在地图上,“南控红线”究竟划定在何处?规划、地质、环保等部门就此展开讨论。

  据济南一名房地产分析人士反映,自从提出南控战略后,开发商以为是宝地蜂拥而至,市民也陷入了“南部上风上水,住南不住北”的误区。

  2005年12月22日公示的《总体规划》,关于“南控红线”的划定引起了巨大争议。

  济南市环保局一名官员说,依据规划部门划定的“南控红线”,地下水直接补给区面积将由目前的536km2减少到270km2,在正常降雨年份,地下水补给量将会减少一半。

  “据此推算,要实现济南市泉群勉强喷涌和地下水取水量20万m3/日,济南市的年降水必须在810mm以上。而此前30年间,降水量超过810mm的年份仅占16.7%,这意味着泉群的喷涌将受到严重威胁。”这名官员说。

  而地质专家介绍,目前,南部山区原有的24个重点渗漏点已经完全消失的有3个,如果按照规划部门划定的“南控红线”进行控制,将有7个重点渗漏点完全消失,3个重点渗漏点将受到严重影响。

  济南市环保局一份研究资料显示,目前规划部门定出的南控红线以北的直接补给区内,居住人口总量已经基本达到其承载能力,部分区域已经明显超载,不宜继续较大规模地开发。

  环保部门通过检测发现,南部地区已经检出危害严重的有机污染物。

  决策透明度期待

  这次专家鉴定会属秘密召开,而关系济南保泉决策的鉴定结果至今未向社会公布。

  “有人要环境,但老百姓要吃饭。”4月10日,济南市规划局副局长吕杰向记者解释,在南部山区,目前分布有6个乡镇30万农民,南控线南移就是为将部分贫困农村划入城市规划,带动他们一起致富。

  吕杰表示,目前《总体规划》正送报国务院进行审批。“即使南部山区划入了城市规划,也不是随意可以进行开发,更为详细的控制性规划将在两年内出台。”

  值得关注的是,济西抽水试验的全国专家论证会于4月15日在济南举行。

  记者近日从权威渠道获悉,此次会议邀请了水利、地质、建设、环境等方面的16名国内知名专家,其中包括三名院士、一名国务院参事。

  会上,专家对为期17个月的抽水试验成果给予了“国外罕见,填补国内空白”的高度评价。同时,专家组在鉴定意见中明确提出,“研究成果对济南市政府供水保泉可提供决策依据。”

  但令人费解的是,这次专家鉴定会属秘密召开,而关系济南保泉决策的鉴定结果至今也未向社会公布。政府的决策透明度受到质疑。

  “目前鉴定结果已上报济南市委相关领导审阅,结果是否公布、何时公布,要等市里作出决定。”4月21日,济南市一位政府官员说。 (编辑:谭捷)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