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近日发布公告,将对五个涉及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规定的政府规章(草案)举行立法听证会。这是北京市第一次为制定政府令而举行听证会,而在安全管理领域一次性为五项政府令举行立法听证会,在全国也是首次。(昨日《新京报》)
北京市政府的做法反映了一种趋势,就是听证会将会越来越多,其涉及的内容也会更广泛。大而言之,在立法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征询民意变得更加重要。事实上,政
府通过听证会或类似方式,交待政策意图,了解公众偏好,寻求民意支持,吸纳有序参与,这在民主政治与公共管理中是常规做法。我们现在努力将其发展完善,非常必要。
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我国的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过去在单位制条件下,单位的行政集权系统是“全能”的,它收集“群众意见”,也贯彻执行政策。如今,人们还在“单位”工作,但是越来越多的问题成了公众问题。
于是有一个难题,政府如何面对极大数量的公众而决策呢?那就是必须找到合适的中介,重新建立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我们近年来看到的许多决策听证、开门立法等,都是建立这种“新关系”的进步表现。从远景来看,这种新关系是积极互动的,它促使政府部门更新观念与改变作风,同时引导公众关心公共事务与社区管理,形成公共领域中的公民表达和公民行动。
为了达致这样的愿景,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同时要很有耐心地对制度建设的种种细节做多方面的讨论。
就北京市准备召开的地方立法听证会来说,有三个方面不妨再多一些探讨。
首先,听证会要为参与者预留充分的准备时间。组织机构于4月10日宣布4月17-19日召开听证会,要求于4月12日前报名,这个时间安排有些仓促。
听证会的参加者就大类来说无非三种:主管部门、利益相关行业以及一般市民。主管部门当然早有准备,但是留给别人的时间少了。建议适当延长报名时间,比如至少一个星期。
同时,信息传播要到位。
这是公共事件和公共信息,要讲究怎样让公众知晓的方法与途径。这不仅包括开会报名的消息,而且包括要讨论的内容等实质性的信息。让人有充分准备,听证会质量才会更高。
其次,建议听证会提前提炼讨论的主题,使之更有效率。北京市要听证的几项政府令,涉及的其实是相对简单的管制措施。超市里收银通道应该间隔多宽?餐馆里人均使用面积应该多大?按理说,这里只需要从安全标准出发定管制措施就行。之所以需要而且应该讨论,是因为安全管制措施会对经营投资、价格、服务与消费方式带来影响。但如果要讨论“应该”间隔多少米,可能会产生无数的琐细意见不能统一。
其实“应该”听取的意见是,以超市问题为例,在不改变现有格局的情况下,业者有没有其他疏散人群的安全措施?如果必须减少收银台,公众是否愿意接受代价,例如平均排队时间延长,但是更有安全保障?主管部门和媒体要引导这样一种“交换”式的讨论与思维,使公共决策成为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个人决策。
再次,建议今后的一些听证会也不完全是政府部门组织,可考虑让人大的专门机构来组织。主管机构既是决策机关,又是执行部门,又是“民主论坛”,一身三任,效果其实不好。公共讨论和公共决策,最好由人大组织专门的委员会来进行,主管部门则全心全意于日常执行和管理的工作。在目前的体制格局下,暂时还不是这样。但是要真正组织有效而有序的公众讨论,我们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编辑:刘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