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最低工资标准低 部分群众宁愿吃低保也不就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 07:20 中国消费网

  老况是重庆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的一名贫民,和许多困难家庭一样,一家三口的生存是他肩上沉重的压力。他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三星级酒店从事服务工作,但每月收入却只有500元,除开交通、吃饭等成本,所剩无几;他于是辞了工作,一家三口申请“吃低保”,按重庆市每人195元/月的标准,一家人每月的低保金达585元,不仅比上班的收入高,而且这是没有成本的“净收入”,老况由此彻底放弃了找工作的念头,以低保度日。

  记者近日在成都、重庆、西安等地调查了解到,像老况这种有劳动能力而不愿就业的“低保户”较为普遍,就业不如“吃低保”成了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

  专家指出,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困难群众提供了有效的物质帮助,促进了社会和谐。但是,由于贫困群体就业

竞争力弱、社会最低工资标准偏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促使一部分困难群众“愿吃低保不就业”。

  ■ “4050”人员为“低保”主体

  与传统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和慢性病人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救济对象不同,近年来,有劳动能力的无业失业人员已成为“低保户”的主体,约占总数的40%~50%左右,在一些老工业城市,这一比例更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被称为“4050”的40岁~50岁人员。

  沙坪坝区是重庆的老工业区,破产企业多,下岗职工多,享受低保的人数达3万人左右,一年支出低保金6000多万元,其低保人数、支出金额均居重庆主城区首位。辖区内的土湾街道有近10个大中型破产企业,“低保户”占街道总人口的12%左右,其中有60%都是有劳动能力的企业下岗失业人员。

  记者了解到,就业难是造成壮年失业人员“吃低保”的主要原因。据有关部门调查,成都50%以上的低保对象年龄在41岁~50岁之间,他们虽然有劳动能力,但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有85%的人在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就业渠道和空间都很小,只能一直吃低保。有55%的低保家庭无就业人口,45%的低保家庭有1~2人就业,且所从事的均是清洁工、蹬三轮车、摆地摊等临时工作。46岁的杨明自2003年从重庆一工厂下岗后,一家三口全吃低保。3年多来,他参加了无数的招聘会,却一直找不到工作,别人要么嫌他年纪大,要么嫌他初中毕业。年富力强的他对记者说:“我也不想吃低保,但现在的社会根本不需要我们这些“4050”人员;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何况我们?”

  西安市相关部门的调查表明,低保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70.3%,小学文化程度的占到35.7%,文化水平低限制了他们的就业取向,就业渠道和空间都很小,劳动技能又少,只能从事简单劳动。在目前人力越来越资本化的今天,显得非常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并且机器设备技术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客观上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直接生产工人,而从企业里下来的工人,只能投入到商业和服务业里,就业面较窄,不少人都深刻地感受到活不好干,钱不好赚。低保户家庭中约49.4%和26.4%的人在制造业和餐饮服务业工作,约有45.2%和25.7%的人是生产运输工人和餐饮服务人员。部分人从事打零工,街头摆摊等不稳定的职业。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指出,由于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目前不少下岗和失业人员对于新岗位的竞争力较差,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说,很难回到社会主导产业中去;在目前的体制下,也不可能再回到以往稳定的就业体制中去;而新的朝阳产业,又很难向他们提供多少就业机会。

  ■最低工资标准低就业不如“吃低保”

  近年来,各地多次提高低保金标准,成都、重庆、西安主城区的低保金标准已达到了每人200元/月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果按一家三口吃低保计算,将有600元/月的收入,比这些城市的实际最低工资标准还高,再加上“低保户”可享受教育、医疗、住房等优惠政策,使低保成了“香饽饽”,吸引力明显比就业强。

  西安市2004年城市“低保金”由每人每月185元提高到200元,同时,政府加大对低收入户医疗、教育方面的救助力度。这一系列社会政策迅速发挥了效果,大幅度提高了社会底层群众的收益。但是,与“低保金”的增长幅度相比,最低工资标准却增长缓慢。2005年7月西安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但按照提高后的标准,在西安主城区的最低工资也只有490元/月。

  由于现在的最低工资标准过低,与低保标准相差不大,因此‘低保户“的就业热情不高。接受采访的“低保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重庆最低工资标准约400元/月,而主城区低保金标准是每人195元/月,一个三口人的低保家庭每月可达585元,而且这是不需要劳动的纯收入,孩子读书也可减免学费,生病有补贴,过年过节有人来慰问。如果去找个一般工作,也就500元~600元/月,除开交通、吃饭等成本,收入不仅没有“吃低保”高,还辛苦得多。

  成都、重庆的一些街道社区每周都举办针对低保对象的现场招聘会,提供保安、营业员、清洁工、家政服务等岗位,但不少“低保户”都嫌工资太低,不愿意就业。重庆一名社区干部告诉记者,自己每周都带“低保户”去参加招聘会,常常是无人愿意签约,一些看起来相当不错的工作,“低保户”也不愿意去,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辞。

  有关专家指出,尽管劳动力供大于求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但这不能成为压低社会最低工资标准的借口。特别是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将低工资作为吸引投资办厂的“竞争优势”,这是一种恶化就业环境的短视行为。应鼓励工会(或职工代表)代表职工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条件等问题,经协商订立书面协议。政府、工会、雇主协会三方,以和平谈判的协商机制,实现雇主和雇员的社会伙伴关系。

  ■困难群体需要特殊的就业援助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基层干部都普遍认为,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充分而稳定的就业,“低保户”将无法改变吃低保的命运。

  记者调查发现,低保户家庭们大多由于家庭主要支撑者失业或无业而造成贫困。陕西钢铁厂是西安首批破产国有企业,没破产前有20户吃低保,上个世纪90年代末工厂破产后,低保户猛增到860多户;2003年企业重组,部分人员重新上岗,一下就有600户主动退出了低保。

  专家建议,低保户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需要特殊的就业援助。针对他们文化偏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特点,应多开发公益性的岗位,落实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的财税、信贷等有关优惠政策。

  接受记者采访的社区干部说,对于“低保户”来讲,只要就业一个人,就可以救活一家人。重庆沙坪坝区2005年以来,提出“每一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人就业”的口号,探索分类帮扶就业机制,将困难家庭成员按照就业能力等级、就业愿望、就业技能,分为“ABCDE”5类就业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帮扶指导:

  A类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及时推荐其就业;

  B类有就业能力和愿望但无就业技能的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再解决就业;

  C类就业能力等级低,身体状况差的人员,结合具体情况,通过灵活就业、弹性就业等方式,保证其有稳定收入;

  D类有就业能力但无就业愿望的人员,先进行动员教育,帮助转变观念,再推荐就业;

  E类无就业能力的人员,由帮扶人员每月上门慰问一次,协助其依法享受政策性扶持,帮助解决生活困难。通过这一模式,沙坪坝区已帮助65%的贫困家庭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

  据了解,“就业不如吃低保”的问题引起了各地的重视,不少地方都在探求破解这一怪圈。重庆江北区近年来推出“就业补贴”,与低保政策相配合,鼓励低保人员自食其力。就业收入达到300元~400元,按收入的20%给予补贴;就业收入达到401元~500元,按收入的15%给予补贴。收入超过800元,则不再享受就业补贴。这一政策不仅减少了低保资金支出,减小了财政压力,而且调动了低保户的就业积极性。成都市锦江区去年探索开发创业型岗位,对有劳动能力和家庭创业愿望的低保人员,有针对性地定期集中开展免费创业培训,统筹安排筹集“家庭创业”担保基金,优先办理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和各种就业岗位补贴。仅去年一年,就安置了1000多人就业。

  (编辑:谭捷)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