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留住“海南刘三姐”的天籁之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 09:45 中国消费网 | |||||||||
●有关部门称:受困于经费,保护迟迟难开展●有关人士呼吁:不能听任歌随人逝,保护已刻不容缓 聚焦理由: 当我们遗憾的看到,有关部门以经费不足为由,迟迟无法对王妚大和她传承的民歌
王妚大,已是耄耋老人,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她的有生之日不多矣。一个更残酷的现实是,如果我们再不抓紧抢救、保护,那一首首心口相传的黎族民歌经典,会随老人的离去而成绝响,对海南的民间文化而言,是难以估量的损失。 保护真的那么难吗? 戴成熙、张宗爱两位来自他乡的文化人用行动证明了,要想保护、拯救并不难,上万元的设备即可,其实少几顿公款吃喝就省下来了。也许真正的难度是,有关部门对处于困境中的民间艺术缺乏珍爱之心,痛惜之情。 这已是本报在短短的两个月内,第二次关注王妚大和她的民歌了,因为我们期望,王妚大的民歌不会歌随人逝,能永远传唱在五指山的青山绿水间。 人物背景 王妚大,海南民间歌后,被誉为“海南刘三姐”,会唱上千首黎族民歌,传承着黎族民歌各种不同的曲调,其中不少是独门绝活。 深度关注 本报讯 (记者于伟慧)现居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的王妚大已是87岁的耄耋老人,而令人痛心的是,有关部门至今还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收集、整理王妚大传唱的黎族民歌。很多专家学者为此心急如焚,纷纷呼吁保护已刻不容缓! 3月31日,是黎族传统的节日“三月三”,老人事先就准备好了衣服,准备到“三月三”庆祝现场献歌,但是由于身体原因,她最终未能参加县里的“三月三”。 从去年开始,记者就开始关注王妚大和她的民歌,当时曾采访过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的相关人士,他说,经费是最大的难题。记者当时曾详细询问需要多少经费,他说至少需要购置录音录像工具,并且还需要懂民歌的人参与整理。 当时记者看到的一线希望是,省里将王妚大和她的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国家申报,若能获批准就有资金进行系统的采集整理。但令人遗憾的是,今年3月传来消息,王妚大的民歌未能获批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于是,受困于所谓的经费问题,对王妚大的民歌的保护和整理,又成为了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 省政协委员、省民族歌舞团作曲家莫柯说,老人年纪已高,随时有离开人世的危险,对于她的民歌拯救相当紧迫。单靠民间微薄力量不足以成气候。即使她的孙女在学习,若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也很难系统的完整的保存下来。在民间,像白沙、乐东、东方等市县散落着许多优秀的老民歌手,可是政府一直没有对他们进行保护,挖掘和整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导致民歌逐步变异、消亡。所以,保护传统民歌的任务相当艰巨和紧迫。 在我省中部的黎苗山区,民歌遭到的破坏已经相当严重。记者去基层采访,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地老年人告诉我说,要是前几年,准能唱几首但现在嗓子不行了。就是王妚大年轻时所教的学生,现在也不过只会唱十几首。 莫柯说,在保护抢救民歌方面,我省重担都落在省群众艺术馆上,但是馆里真正懂黎族民歌的人没有几个。下面县市一级的文化馆,常年也没有经费投入,让他们来保护民歌,拿什么保护?在整理抢救工作中,喊口号的人很多,但真正做实事的人很少。一旦这些掌握民歌的老人去世,黎族民歌的精华将遗失殆尽。 我省民歌专家符策超说,王妚大所传唱的黎族古老民歌,如《黎族祖先歌》,体现了黎族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为研究黎族民族发展史,宗教信仰情况以及社会习俗、道德观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些民歌同时也是海南黎族民歌中内容较为丰富、歌调较多、旋律较为优美的黎族民歌之一,对海南原生态民歌的创作发展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可以试想,如果现在还不加紧保护,歌随人逝,那对海南民间文化而言,是多么难以估量的损失呀。 据记者了解,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县里的文化部门给予保护,同时给了王妚大的孙女一定的经费,让她在家和奶奶学习民歌。 王妚大民歌代表作 王妚大不仅能演唱上千首传统民歌,而且能根据不同场合和对象创编新的歌词,根据传统歌谣中的某 一音节,即兴创造出一首全新的民歌。她先后创作了近百首歌曲,代表作有:《叫侬唱歌侬就唱》、《有歌不唱留做乜》、《解放军真是好》、《毛主席是赤国父》、《哎来哟调》等,都是她的即兴创作。 她的歌曲艺术性很高,既通俗易懂,又讲究文采,在创作上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比如:《叫侬唱歌侬就唱》这首民歌,她在音节、音调上进行创新,使之更为动听,被广为传唱。 叫侬唱歌侬就唱(罗咧调) 叫侬唱歌侬就唱咧,只要蜜糖甜透心,千金万银侬不要,只要情意盖双层。 侬唱山歌不唱多咧,只要一条表心意,牛羊满寮侬不要,只要情歌合侬意。 叫侬唱歌侬就唱咧,只要歌声传四方。风流懒汉侬不要,只爱勤劳好阿哥 (于伟慧辑)(编辑:李旭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