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称50%的非食用危险消费品来自中国。不过,该报告的起草负责人表示愿与中方合作维护“中国制造”的声誉
国际先驱导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卢苏燕 报道
“欧盟并非只跟中国产品过不去。”3月13日,欧盟委员会卫生与消费者保
护总局负责人贝尔纳多·德洛古(Bernardo Delogu)博士笑着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说。
3月2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2005年非食用危险消费品年度报告》。在报告中,欧盟委员会列举了701种危险产品,其中50%产自中国(包括香港)。一时间公众哗然,国内一些媒体纷纷打来电话询问:“中国产品确实问题太多,还是欧盟又耍花招,对中国产品妄加指责,再设壁垒?”
贝尔纳多·德洛古在欧盟委员会专门负责非食用消费品的质量安全,《2005年非食用危险消费品年度报告》就是在他的领导下起草的。
尤其关注儿童用品
贝尔纳多·德洛古向记者介绍,欧盟对非食用消费品的质量安全一直比较重视,并于2004年启动了非食用消费品危险报警系统,欧盟委员会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由15人组成的报警系统协调室,负责验证各成员国发现非食用危险消费品的实际危险,确定对相关产品的处理措施,并向25个成员国及时通报,在整个欧盟范围内采取统一行动。
据他透露,在2005年年度报告涉及的危险品中,中国产品的比例高达50%,这主要是由于在非食用消费品中,欧盟对电器类和玩具类的产品安全格外重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使用者和儿童的安全,而中国正是这两大类产品的出口国”。
他翻开报告向记者解释道,在发现问题的产品中,电器类产品占34%,玩具类产品占26%,汽车占9%,家居用品和儿童用品分别占5%,装饰用品和化妆品分别占3%,此外,还有布料、健身器材等各类产品。在这些产品存在的问题中,32%是容易发生触电危险,29%是容易造成身体伤害,15%是容易引起火灾,12%是容易导致窒息,9%是有化学危险,3%是对健康不利。从危险品产地分析,50%来自中国,21%来自欧盟25个成员国,20%产地不明,3%来自中国和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来自日本、美国和欧盟邻国的分别占2%。
设计意识需加强
贝尔纳多·德洛古对记者说,其实,中国很多产品的质量非常好,特别是高档产品的质量非常有保障,问题的关键是设计意识。
说着,他顺手从抽屉中拿出一个玩具汽车样打火机。从表面看,这个打火机非常精美漂亮,制造工艺无懈可击,但这种产品却不符合欧盟的安全标准!“这个打火机没有任何安全保护,点火容易,火苗很大,特别是它的外观是玩具汽车,非常容易被儿童当成玩具,伤及儿童,甚至造成火灾,在欧盟,类似事故已经多有发生。”他演示着,又拿出一个微型塑料电筒说,“这个塑料电筒是儿童玩具,一按开关就可以闪出好看的光色,孩子们很喜欢。问题是这个电筒的装电池部分和主体部分很容易分离,如果装电池部分不慎被年纪小的孩子吞咽,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认为,如此种种,完全是设计意识问题。而设计意识的改变并不需要高技术和大投资。“中国人发明创造性很强,许多产品的设计聪明精巧,让人爱不释手,如果能从安全理念上有更多的考虑,将会更加完美。”他说。
愿共同维护“中国制造”声誉
至于一些廉价玩具的安全质量问题,贝尔纳多·德洛古强调,它们“确实给中国产品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中国不能让这些产品毁了‘中国制造’的牌子”。
贝尔纳多·德洛古说,他所领导部门的任务是保护欧盟消费者的安全,而保护他们最好的方法是加强与生产者的合作。他说,目前,欧盟与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的合作关系正在得到实质性的加强。例如,为帮助中国厂家了解欧盟的质量安全标准,欧盟已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合作在中国举办了几次专题讲座,并准备出版中文版的欧盟非食用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手册。他说,欧盟愿意与中国进行更深入和广泛的合作,既有利于保护欧盟消费者的安全,也有利于保护中国产品在欧盟市场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