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2006年3·15:消费与环境 > 正文
 

3·15年度报告之新政篇:亲民举措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 17:01 中国消费者报

  ------ ——为中国消费者造福的八大新政

  过去一年里,我国公共领域事关民生福祉的新政策层出不穷,深得人心。稳定房价、提高个人收入调节税起征点、药品连续降价、大力实施公 交优先战略等一系列事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政策,提升了社会公共福利。这些政策无不从大处着眼,从细节上加以设计和推动,深刻体现着 政府“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务实情怀。

  1 全国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

  目标是全部免征农业税

  ●政策内容与背景: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我国 政府将加快减免农业税的步伐。2005年,在全国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免征农业税,全部免征牧业税 。2006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这项政策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建设和农村各项事 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惠及我国人口的大多数。

  ●政策效果:2005年11月23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接受《学习时报 》记者采访时透露,我国已经明确免征农业税的省份达到28个,河北、山东、云南3个省也有210个县市免征农业税,享受免征农业 税实惠的农民达到了8亿人。

  ●舆情反应:农业税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个税种。在 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在税制方面,城市和农村一直实行“双轨制”,农民的税负长期高于城市居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免征 农业税已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

  减免农业税向人们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息——我国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步伐正在 加快。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厚工薄农”的资源配置模式正在得到纠正。因为只有农村发 展起来了,才能大大增强农民和整个社会的购买力,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

  免征农业税不仅符合中央对农民“多予、少取、放 活”的方针,也对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起到了助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为改革 和发展创造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2 国家已分批降低1100种药品价格

  ●政策内容与背景:2005年10 月10日起,全国降低22种400多个剂型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降价金额约40亿元,这是自1998年以来药品降价幅度最大的一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新修订了政府定价药品目录,将政府管理药品的品种从1500种增加到2400种,增强了政府监管药品价格的能 力。制定了《药品差比价规则》,从制度上抑制了企业变换剂型、规格、包装等变相涨价的行为。

  ●政策效果:2005年1 0月31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价格主管部门先后17次出台药品降价措施,降低了1100多种药品零售价格,降价 总金额达到350多亿元。由于连续多次的降价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推行,我国的药品市场价格总水平已经连续4年出现负增长。目前 ,纳入我国政府定价范围的药品占市场流通药品数量的20%左右,占市场销售份额的60%左右。

  ●舆情反应:国家发改委 出台3项配套措施实施药品降价,目的是防止降价药品从市场上消失,可谓顺乎民意,用心良苦。政府主导一些药品降价,其实质就是把药品 生产、流通环节所得的过高利润降下来,减轻广大消费者的药费支出负担。但是,有关部门不能过早乐观,应及时研究新情况,及时加以解决 ,免得降价的威力被削减。同时,面对众多的医药企业和医院,仅让政府部门来监督是不够的。广大消费者也要睁大眼睛,一旦发现某些企业 或单位有不轨之举,就要加以揭露。

  3 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 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

  ●政策内容与背景:从2005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 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简称“两免一补”政策),意味着我国贫困地区592个县约1400万农村贫困家庭的 中小学生将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全免费教育。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过去义务教育免除学费的基础上,农村学生的书本费、杂费等 费用也将全部由国家负担。2005年11月28日,温家宝总理表态,“从明年开始,我国将用两年时间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所有 的学杂费。”

  ●政策效果:2005年11月11日,教育部在《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中披露了义务教育免费时间表—— 2007年,将在农村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中实现“两免一补”政策,2010年,力争在农村地区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2015年, 在全国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截至2005年11月,“两免一补”政策已经惠及3600万农村学生。

  ●舆情反应:教育 属于公共产品,它能够带动全社会的协调发展。教育也是农村摆脱贫穷、提升农业产业效率最根本的手段之一。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在农村实行 免费义务教育,充分表明政府对解决“三农”问题既有高屋建瓴的战略,又有稳步推进的具体措施。

  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 ,使所有适龄孩子在义务教育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确保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农民来说,对他们的每一个孩子免除四五百元杂费和课 本费,相当于政府又免除了一次农业税,“这种做法在客观上能起到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实行免费义 务教育,对增加农村孩子的入学率,扩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机会,其意义更为重大,这必然会进一步拉近农村与城市的距离。

  4 中央七部委联合出台房产市场新政策

  为稳定房价打出组合拳

  ●政策内容与背景:2005年3月16日,中国 人民银行调整房贷利率;3月26日,国务院出台《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4月27日,国务院出台《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 控》的文件;5月11日,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 会联合出台《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保证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打击炒地”、“期房禁止转让”,成为此次房地产新 政的关键词。为了抑制投机性和投资性购房需求,《通知》规定,自2005年6月1日起,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2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 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对个人购买非普通住房超过2年(含2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售房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差额 征收营业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整顿,宏观调控措施初显成效,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虚火”降温。

  ●政策效果:我国有关 部门对出现过热迹象的房地产业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初显成效。这次宏观调控是双向调节,供给和需求相组合,使投资增幅回落,各种各 样的房地产投机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舆情反应:住房消费本质是一种空间消费,而空间或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住房不 可能无限供给,因此住房不同于一般商品,要受到土地资源条件的严格约束。房地产局部市场的泡沫有其特殊性——局部地区过分强调其带动 经济增长的功能,使住宅市场偏离了居住的主题,结果导致了房地产市场出现“虚火”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尹中立博 士认为,在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完善公共住房保障制度已经成为迫切的任务,政策上对低收入群体的倾斜是必然选择。对房地产宏观调 控从投资规模转向控制房地产价格的做法是及时的,正确的。

  5 个人收入调节税起征点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

  ●政策内容与背景: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全体 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纳税义务人的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 将从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1600元。2005年12月1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 公布。200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个税起征点举行听证会,直接听取各地工薪者意见。听证会上的意见,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 组成人员审议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重要参考依据。此次听证会是《立法法》规定听证制度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过程的第一次立法听 证会。

  ●政策效果:自2006年1月1日起,纳税人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适用新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每月16 00元,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使中低收入者受益。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工薪阶层纳税人占总人数的比例由改革前的60%降至26 %左右,纳税人数减少一半左右。据测算,将扣除标准定为1600元/月,将使相关财政收入减少280多亿元。

  ●舆情反 应:资料显示,我国于1980年开始征收个税,2004年,我国征收的个人所得税达到1737.05亿元,占税收总额的6.75%, 但其中60%来源于工薪阶层。在此背景下,国家适当调整提高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以减轻广大中低工薪收入者的税负,适当调节部分高 收入人群的收入,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立法听证会并结合立法听证会中陈述人和旁听人的意见,通过 了将个税起征点由800元上调到1600元的决定,反映了我国立法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有关专家 分析认为,做这样的修改,是合理估计城镇居民实际生活支出水平,兼顾了东西部地区的差别后的一个结果,并有适当的前瞻性。

  6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解决农民基本医疗问题

  ●政策内容与背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自2 003年下半年开展以来,各试点地区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初步建立起了良好的运行机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 上个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很大不同,其特征为,筹资水平较高,政府拿大头,农村居民出小头;以大病医疗统筹为 主,兼顾普通门诊;农村居民的参加范围加大;高投高保、多投多保;参加商业保险和中小学生保险的农村居民,在保险单位报销的基础上, 可以持有关证件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再行报销。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2005年9月13日召开的全国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试点工作会议上强调,各地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突破难点,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

  2005年1 2月8日,卫生部部长高强表示,从2006年开始,国家将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面 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2007年达到60%,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   

    ●政策效果:截至2005年6月底,全国已有641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覆盖2.25亿农 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尊重农民意愿,自愿参加,符合农村工作实际,符合多数农民的利益和需求,是当前我国解决农民基本医疗问题的 现实选择。实践证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是符合国情的,其效果是明显的,受到广大农民群众欢迎。

  ●舆情反应:“ 没有健康,哪来小康”,这是当前令9亿农民心忧的一个现实问题。按卫生部的计划,到2010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基本覆盖全 国农村居民,这对9亿农民无疑是一大福音。舆论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继大包干、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一种新探索。

  7 党和政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民生活迎来黄金年代

  ●政策内容与背景:2005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 划建议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其中的一大亮点,被认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所谓“新农村”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 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的时期,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方针提出的解 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新的重大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息息相关。

  ●政策效果:2005年底 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有良好开局。2005年1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200 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时指出,2006年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2月21日,《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这是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 文件”。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中央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 一步。

  ●舆情反应: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作为重头戏出现在“十一”五规划中,一方面体现了当前解决农村问题的紧迫性,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党中央对此所抱的决心之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反哺之义也不止于增加 农民收入。中共中央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未来5年,我国在追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政策取向将关注增长的均 衡、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避免陷入“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社会失衡陷阱。舆论认为,中共中央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民生问题提升 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8 公交优先力度加大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驶上快车道

  ●政策内容与背景 :200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 通中的优先地位。《意见》把公共交通和公交车辆的发展列为我国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重中之重,并指出,公共交通优先的重点是公交客车 优先,今后应有速度更快、性能更优、更加环保的车辆跑在大街小巷。2005年11月1日,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要大力发展公共 汽(电)车,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适度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系统。公共汽(电)车线路和停靠站点要尽量向居住小区、商业区、学校 聚集区等城市功能区延伸。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扶持城乡之间的公共交通发展,引导城市公共交通向农村延伸服务,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国 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分别就公交优先战略作出重要批示。

  ●政策效果:2005年11月17日,来自全国 100多个城市的350多名政府和公交企业的代表齐聚郑州,共同签署了主旨为“公交优先在中国,让我们做得更好”的《郑州宣言》。公 交企业郑重承诺并呼吁,坚持公交优先,做到公交优秀,将“让市民满意”作为公交企业经营的核心价值。各地纷纷为公交优先制定规划、征 求方案,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开通了快速公交线路。

  ●舆情反应:我国土地资源稀缺,城市人口密集,群众收入水平总体还不高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符合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实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

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有专家认为,公交优先的好处在 于,便民、环保、节约,可解决交通资源紧缺现状。从国内外
城市建设
经验来看,道路建设永远赶不上
机动车
增长的速度,实施公交优先,道 路使用效率会成倍增长,油耗也会大大减少。另外,乘公交出行的主要是工薪阶层,发展公共交通更能体现社会公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07,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