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2006年3·15:消费与环境 > 正文
 

食品健康领域消费者十大企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 14:52 中国消费者报

  本报记者 张静波

  一盼《食品安全法》尽快出台

  专家点评 食品安全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大法。食品安全这一名词虽然已被千百万老百姓所熟悉,但在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我们的执法部门一度用简单而僵
化的物理化学指标去衡量食品(食物)是否安全,这是很可悲的,更是一种无奈、一种遗憾。食品安全不同于食品卫生,造成其不安全的因素可能隐藏于从种植到最后运输的多个环节中,必须以食品安全的角度去修订现有的食品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必须通过一部食品安全法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吃的放心、吃的营养”。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法》凝聚着党和政府对亿万消费者的健康的关注,包含着专家学者和相关机构工作人员的辛勤汗水,但愿它早日和消费者见面。

  二盼医院回归到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上面来,不再因为医药费而见死不救

  专家点评 2003年的SARA风波,让曾经冷漠的医患关系重新注入了原本应有的爱与温暖。医院、医生曾经感动了千百万中国老百姓。真希望这份感动能够长久地保留下去。市场经济下,让医院和医生成为无条件的救世主、活菩萨,未免有些牵强,但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却不能变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式的等价交换。当人们把健康甚至生命都托付给医生时,又怎能用金钱去衡量其中的轻重呢?医疗机构是公众健康的守护神,这份守护更多地是用爱与责任支撑,让医生永远成为让人尊重、让人信赖的称号,尊重生命就是尊重自己。

  三盼“平价医院”尽快多起来,老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状况尽快改变

  专家点评 吃饭、看病是两件看似最普通的事,可后者却一度难坏了不少人。医疗体制改革在我国几年前就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的关注却变成了现实的种种无奈。老百姓究竟从医疗体制改革中享受到多少实惠呢,这是一个不太好说情楚的问题。人们能够感受到的就是药费、医疗费用的“高”,小病挺、大病扛,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去医院,已成了很多人包括城里人的选择,而去了医院就做好“挨宰”的准备。不久前,哈尔滨天价医疗费用事件再次暴露了看病难的问题。自平价医院出现后,人们似乎看到了希望,可惜,这样的医院还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医院仍然不愿放弃丝毫“经济利益”。而平价医院之所以受到欢迎并能生存,就证明消费者利益和医院利益不是绝对矛盾的。百姓利益高于一切。希望国家相关机构鼓励平价医院的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一定支持。

  四盼《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尽早实施。从源头上堵住食品污染,净化人们的餐桌

  专家点评 农产品中有老百姓一日三餐的主要内容,也有很多食品的加工原料,与百姓的日常饮食联系密切。而不可忽视的现实是,农产品的安全让人担忧,其中源头污染是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如果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就能保证安全,其食用安全性就会大大提高。

  一旦《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顺利出台,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的利益,都将得到更确实的保护,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也有了更坚强的后盾。此法将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控制,扼住生产和流通中不安全因素的“咽喉”,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链条。

  五盼食品生产企业不要总想打擦边球,钻法律的空子。要把心思放在真正为消费者生产货真价实、高质量的产品上。用质量打造品牌、用信誉赢得市场

  专家点评 诚信原本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美德,如今却成了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的一种最热切的期盼。在食品领域的很多行业中,有不少以消费者利益为重、以社会责任为重的百年老店,他们用诚信树立着企业的形象,用责任维护着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然而,也有企业只为图一时之利不择手段、投机钻营。从短期市场的反应来看,可能某种投机方式会成就一个企业,让它赚得盘钵盈满,但如果企业心中没有消费者,把消费者当成欺骗的对象,只是一味地从自己企业的利益出发,那么终归要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失去整个市场,失去生存之本。其实,企业与消费者是船与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切记切记!

  六盼保健品能够保护人们的健康,而不是沾满铜臭、想方设法为赚钱而损害人们的健康

  专家点评 上世纪80年代,消费者对新兴事物“保健品”陷入了盲目的信任中,以为它可以成为治病、保健的“神丹妙药”。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态,被不法企业利用,于是各种各样的保健品都以神乎其神的功能使消费者掏了大把的银子,消费者却没有从保健品上获得健康。

  企业不要再利用宣传蒙蔽消费者,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要对得起消费者对保健品的厚爱。

  七盼国外企业不再对中国消费者和外国消费者实行双重标准,不再把已经不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硬塞给中国消费者。尊重中国消费者起码的人权

  专家点评 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市场是无国界的。难以想象,世界经济如果失去中国市场、失去中国消费者将会怎样。在过去的几年中,食品领域的多起安全事件中,都出现了国外知名品牌的身影。我们高兴地看到,有的企业给予了中国消费者足够的尊重,表现出相当的诚意,而也有的企业漠视中国消费者的权益。其实,对于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其消费理念、消费层次、选择的机会已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外国企业如果仍然以陈旧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市场和消费者,这无疑是一种幼稚的、一厢情愿的做法。在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日渐提高的今天,任何不尊重中国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他们都有权选择说“NO”!

  八盼法律的尊严不再被亵渎,对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行为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决不手软。让图财害命的食品、医疗领域的违法经营者倾家荡产

  专家点评为何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总有生存的空间和土壤?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消费者。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法律对于某些企业来说形同一纸空文。这其中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执法环境的问题。“以罚代法” 曾经一度左右着执法,对违法企业的打击犹如隔靴搔痒,没有从根本上堵住违法企业的生存之路。其实,对违法企业的姑息纵容就是对消费者的最大的不负责任。国外为何假冒伪劣现象非常少,根本原因就是,一旦企业有一次违法纪录,那么结局只能是倾家荡产、彻底出局。是严格的法律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在客观上保证了企业的自律。

  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在呼唤社会责任和良知的时代背景下,食品企业更应该规范操作,靠货真价实的产品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

  九盼问题食品召回制度尽快落实在法律条文中,最好具有强制性

  专家点评 在所有的问题产品中,问题食品是最应该被召回的,因为它与身体健康密切联系。在我国,产品召回制度是法律上的空白,我们只能看到国外的产品在不断召回,国外的企业在不断道歉,我们的企业呢?如今,我们可喜地看到,在一些地区已经有了地方性的食品召回规定,但还没有形成国家级别的法律条文。召回能够最大限度地挽回对消费者的健康损害,召回体现了企业的一种态度,一种责任,即使不是强制性的法律规定,企业也应该主动积极地承担这份责任。

  十盼“消费者遭遇问题食品只要没有造成明显人身损害,企业一律拿食品补偿消费者”的行规通过法律干预尽快改变,形成合理合法的赔偿机制。

  专家点评食品消费领域,一旦产品造成身体损害则按照相关规定由商家和企业承担责任。而如果没有明显身体损伤的,往往只是赔偿消费者相应的产品。此行规在某种程度上没有“以人为本”,因为有些伤害是隐形的,那么用赔偿产品就无法解决问题。消费者是弱势群体,法规应该更加细致和人性化,同时,消费者也不要无理索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