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黎明 王晓芸
2004年7月初,记者获得新闻线索:消费2000元,就能获得1200元的现金奖励,打着“自然消费、额外获奖”的宣
传口号,一股被称为“消费储值”的营销旋风在全国26省(市、区)刮起。面对这么高
的回报率,许多商家和消费者已经把持不住自己纷纷加盟。然而这个新生事物,到底是一张美味的“馅饼”还是一个美丽的“陷阱”呢?在一些媒体给予肯定和赞誉的同时,记者开始深入调查采访。
7月20日,本报五版刊登了中消协与山东省消协联合发出的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加入“消费储值要谨慎”。此刻,记者采访完毕。
7月22日,本报五版以近整版的篇幅刊发出记者采写的深度报道《消费储值:馅饼还是陷阱》,在媒体上率先对“消费储值”现象进行公开质疑:操作“消费储值”的中介公司从加盟商那里收取的佣金与付给持卡消费者的现金奖励存在巨大的差额悬殊,中介公司如何去填补中间的差额?中介公司是如何实现盈利的?消费者是否真的都能如期得到中介公司的现金奖励?
记者经过调查了解到,“消费储值”营销系统最初由山东众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众旺公司)自2003年3月创办运行。它一手联两线,一条线是加盟商家,一条线是持卡消费者。按照众旺公司的解释,“消费储值”就是“边消费,边储值;自然消费,额外获奖”。持有消费储值卡的消费者在购物或享受服务的同时,还能得到丰厚的奖励,这是“为商家锁定客源、为消费者带来利益”的创举。
记者在众旺公司建立的网站上看到,“消费储值”来源于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阿克夫等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对自己所购买的商品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处于信息劣势。之所以推出“消费储值”这种模式就是为了解决从生产到消费环节中形成的利益不对称。因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商家都是有利益的,但到了消费环节,消费者是无利可图的,这就构成了利益的不对称。另外“大数法则”、“第三方营销”这些让大多数消费者眼睛为之一亮却几乎不知所云的新名词也频频随着“消费储值”而出现,使得“消费储值”在貌似合理的同时,也更加让人难以捉摸。
记者在众旺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消费储值”卡上发现,在卡上极不明显的中间位置有这样一串文字:该奖励是山东众旺公司给消费者的赠与性奖励。对于奖励的发放办法和标准,本公司有根据系统的发展变化适时变更的权利,恕事先无法逐一通知。
带着上述问题,记者当时采访了一些经济学、法学专家。
专家们认为,用利益不对称理论来解释“消费储值”的合理存在是对消费行为本质上的理解错误。商家追求的最高目的就是利润的最大化,而消费者追求的则是效用的最大化,两者之间是各取所需,出发点根本不同,因此无所谓存在利益的不对称。
专家们从博弈论的角度对“消费储值”这种现象进行了本质上的揭示:“天上不会掉馅饼。‘消费储值’无非是抓住了消费者‘占小便宜’的心理,一部分人获得奖励是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损失之上。中介公司的奖励如此之高,即使作为资本投资,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如此迅速升值。因此,中介公司、加盟商和消费者三者之间同时盈利的局面不可能出现,‘消费储值’是建立在‘只要消费不停止’的假设上,这种假设从经济学上讲是不成立的,一旦消费出现萎缩态势,或者资金链条出现脱节,‘消费储值’马上就变成了无人收拾的‘烂摊子’,最终受害的是广大消费者!”
专家们还提示,众旺公司将奖励办法定为赠与性质,在奖励没发放给消费者之前,随时可以撤回。将来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或不做了,消费者的这种奖励就很难有保障,法律也很难追究其责任。
文章见报后,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一方面,网上出现许多诋毁文章内容和对记者进行人身攻击的帖文;另一方面,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一些媒体致电记者,要求提供有关新闻资料。
随即,全国众多媒体对“消费储值”现象集体进行质疑、讨伐。
8月24日,记者以《“消费储值”终成陷阱》为题发出第一篇追踪报道。报道披露,7月底到8月初,山东众旺公司不断有业务经理卷款外逃事件发生。众旺公司总部自8月10日起全面停止营业,全国许多加盟商和消费者赶到济南讨说法;报道还从法律如何伸出援助之手、对误入“消费储值”陷阱中的消费者进行司法救济提出了独家见解。
9月19日,记者以《“消费储值”奖励属合同赠与》为题发出第二篇追踪报道。报道援引湖北省消协发布的2004年第9号消费警示:“消费储值”奖励实际上是“赠与性奖励”,而合同法对“赠与”行为的规定是,“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也就是说,消费者所希望的“消费储值”,其回报是没有法律保障的。报道还披露,在这次席卷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骗局中,受骗人数高达100万,涉案资金过100亿元。
神话还在破灭。9月8日,本报刊发出记者袁成本采写的题为《“济南绿盟”高层携款蒸发消费储值神话再破灭》的报道。报道称,继众旺公司之后,又一家“运营”消费储值的公司露出狰狞面孔———9月1日还信誓旦旦“不让任何一位消费者受到经济损失的”济南绿盟经济信息咨询服务中心,被证实卷走消费者的血汗钱逃之夭夭,济南总部人去楼空、一片狼籍。据知情者估计,涉案金额当属亿元级别。
至今,有关“消费储值”惊天骗局的最终处理情况未见诸报端。
骗局却在继续。一种叫“含权消费”的、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经营模式粉墨登场,戴着不同的面具开始续写另一个“营销神话”。
你上当受骗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