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多靠父母 被侵权时48%认倒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 09:28 中国消费网 | |||||||||
昨天上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向社会公开发布了近日对北大等全国10所高校的3000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有关消费维权状况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72%的大学生经济来源靠父母,12%的同学靠贷款,8%的同学靠获得的奖学金,7%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只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 调查表明,大一学生消费支出主要侧重于娱乐、休闲、旅游、体育、文艺活动等;
消费存在一些误区 调查也表明,目前大学生消费中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是非理性消费明显。 强烈的消费欲望和前卫的消费观念同脆弱与承受能力不足并存,造成非理性消费倾向。如攀比消费、浪费消费、随机消费、冲动消费等。据调查,有80%以上大学生的电脑是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一些同学在恋爱中,追求不切实际。 消费结构不合理 据统计,在大学生中满足生活安全需求所投入的费用并不是太高。此外,是当代大学生间的消费差距在日益拉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大学生一个月消费几千元,有些播音专业女生的整容费用竟达数万元,但一个月生活费不到100元的贫困生也有。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29%的大学生认为价格便宜是购买假冒伪劣的主要动因,主要是音像制品、文化用品、软件、服装类产品。许多大学生存在购买盗版产品的现象。 被侵权时48%认倒霉 80%以上的侵权是在日常生活用品和电子产品方面,主要表现在眼镜、电脑、MP3、手机、服装、鞋帽、洗涤用品、化妆品等。 中介服务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房屋中介、职业介绍,占中介侵权50%以上。 求职侵权主要是拖延、克扣甚至拒付薪酬、让大学生充当志愿者、单方撕毁合同等。 受到侵权后的维权状况调查显示,被侵权时,有48%的同学“认倒霉算了”。 (编辑:谭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