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官方网站上出现一篇《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关于饮料中含苯问题的说明》的帖子,这是该协会对“苯超标”事件作出的回应之一。而在昨天召开的本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上,上海食品卫生专家方有宗主任医师对“苯超标”做了解释。
超标依据在哪?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在《说明》中指出,该协会已注意到英国报道中有“表明不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的内容。据该协会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中苯含量的限量为≤10ppb(1ppb=1微克/升),我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对苯的限量也为≤10ppb。英国目前检测到的含苯的饮料样品中,苯含量最高值为8ppb,大多数样品苯含量远远低于8ppb,这些样品的苯含量低于安全饮用水对苯的限量。”
方有宗说,任何化学物质都有毒性,但只要剂量够低,就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从实际情况看,苯作为一种微量物质广泛存在于空气、水等人类的生活环境中。从目前的调查结果看,并不能确定软饮料“苯超标”会危害人体健康。
含苯如何造成?
方有宗还表示,对于软饮料中苯的成因也有待考证,并不能归罪于软饮料中同时存在苯甲酸纳和维生素C。
他解释,维生素C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从理论上来说能够将苯甲酸纳还原出苯。但是,要得到这一结果需要相当苛刻的反应条件,在通常情况下很难发生此种反应。而制造软饮料的饮用水中也可能含有一定量的苯,如果在生产时采用此类含苯的饮用水,极可能在软饮料中留下苯。
应加强添加剂管理
不过,“苯超标”也暴露出一个新问题:苯甲酸纳和维生素C在特定情况下会生成苯,这并不是刚刚得出的结论;但我国的部分标准却表示,维生素C可作为营养添加剂在生产软饮料时使用。方有宗因此提出,“苯超标”事件给予的最大启示是有关部门应该注意对添加剂的管理。他提醒,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各种添加剂同时使用时产生结果的调查。
任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