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5年专项推动中央229亿规划渭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 09:39 中国消费网 | |||||||||
春节,赵水利家新添了一个5门的大衣柜,是在外打工的闺女从市里买回来的。这是他家房子盖好十年来第一次买家具。 赵水利觉得女儿纯粹是浪费——“发大水又搬不走,还不得被水泡坏了。” 年过半百的赵水利是陕西省华阴市三门峡库区一名返库移民,1986年他带领全家5口
奋斗了十年,终于在1995年盖了个一砖到顶的三间平房。可是房盖好后,他却一直不敢买任何的家具。 2003年夏天,渭河洪水,北社乡一片汪洋;2005年,渭河再次遭遇洪水,赵水利和全村人被政府安置在外一直住到冬天才回村。 “啥时候可以安心地躺在炕上不用担心洪水,那日子就踏实了。”赵水利说。 “库区人的愿望十年之内有望实现。”全国政协常委安启元说。 2006年1月19日,在陕西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召开期间,安启元专门约见新闻媒体,宣布《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已经通过国务院审查及批复,将正式开始实施。 此前,他和数名全国政协委员已经连续五年提交提案,终于获得结果。这让这位曾当过省委书记的老人颇为感慨,“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我当书记时没干成的事,会在我当政协委员的时候干成了。” 渭河的新春礼物 中央的财政投入确定为229亿。“这是渭河史上也是陕西省历史上获得的最大一笔中央拨款。” 在赵水利所在的渭南市有个说法,在任何政府部门当官都要懂防汛,否则就干不下去。 “这里每年汛期,大大小小的单位、工厂、学校都要上堤,五米一人排开,昼夜守在大堤上。”华阴市市长郑西武说,谁也不知道每年的洪水一共带来了多少损失,但是每到汛期,“二华”(华县、华阴市)就得瘫痪。 渭南市濒临渭河。这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支流,被誉为“陕西的母亲河”,它自东向西,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流域总面积13.5万平方公里。 按陕西省志介绍,渭河流经陕西的这一带,被称为关中地区,这里集中了陕西64%的人口、56%的耕地和82%的工业总产值。 “晚来清渭上,凝似楚江边。鱼网依沙岸,人家傍水田。”安启元出生在渭河边上,在他幼时的记忆里,渭河还是一条地下河,水很清,很少有水灾。 但这种景象在上世纪60年代起发生了改变,此后愈发严重。1996年7月,渭河流域再次发大水。时任省委书记的安启元穿着雨靴沿着河堤走,从渭南走到华阴一路察看灾情,“我感到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就开始关注渭河。” 1998年,安启元卸任省委书记,成为陕西省政协主席。2000年两会期间,他以全国政协常委身份向大会递交“改变三门峡运行方式,综合治理渭河流域”的提案。 此后,他又连续四年提交相关提案,直至传出渭河治理已进入实施程序的消息。 根据规划,国家在2010年前,用十年左右时间,安排投资229亿元进行渭河综合治理,其中在陕投资约为160亿元,占总投资的69%,其中涉及水利方面的投资133亿元。 安启元介绍,这个治理规划,从设计到出台,花了四年时间,大的修改前后就有4次,中央的财政投入也是多次论证,从最早计划的20个亿增加到217亿,最后又确定为229亿。“这是渭河史上也是陕西省历史上获得的最大一笔中央拨款。”他说。 最穷的库区 每次渭河发大水,安启元都要去灾区,“我发现,关中最穷的地方是在三门峡库区。” “渭河边上的人民太苦了。”安启元说,这正是他五度提交提案的动因。 每次渭河发大水,安启元都要去灾区,“我发现,关中最穷的地方是在三门峡库区。” 赵水利就住在三门峡库区内。半个世纪前,因为修建三门峡水库,关中平原100万亩土地被淹没,其中耕地75万亩。他的家乡华阴市北社乡土洛方村就在其中,全村人被统一安置在了渭南市临渭区凭信乡。 华阴市水务局总工肖军介绍,当时,库区移民先后被安置在渭南市渭北十二个县、市,还有三万多人迁移到生存条件更为恶劣的宁夏。 1964年和1969年三门峡水库两次改建,库容面积减少很多,曾经设计为淹没区的部分地区重新露出水面,成为耕地。 1986年,在移民的强烈要求下,国务院决定,安置生活、生产困难的十多万移民返回库区定居。于是,从1986年到1990年,一个又一个村落重新在渭河边形成。10个乡、100个村的行政格局逐渐形成。 但是,渭河的水灾仍不时来袭。 1992年,在西安打工的赵水利晚上听收音机,偶尔听到家乡大水的消息,第二天就告假,借了500元钱就往车站跑。车行至华阴县城,到处都是搬家的车和人。赵水利迎着大水往村里走,远远看见自家的房子只露出一个尖顶,他老婆把上衣绑在腰间,正拉着架子车把家里粮食往外搬,水已经没到她腰间,赵水利赶紧扯着老婆往高处跑,“命都快没了,她还要粮食”。 大水之后,赵水利的房子坍塌,他带着一家五口四处打工,直到1995年,才攒到一些钱回家盖了一砖到顶的房子。 尽管有了房子,几乎年年的洪水还是让赵水利和村里人四处逃难,土地里也常常颗粒无收。 在陕西省,像赵水利这样迁而又返的三门峡库区移民共有43万。 两会上“短兵相接” 200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一些委员们交提案呼吁,尽快停止三门峡水库蓄水发电以降低潼关高程。 担任陕西省政协主席后,安启元多次组织政协委员调研渭河,甚至追溯到甘肃渭河的源头。 “经过两年的调查研究,我对渭河的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安启元认为,潼关高程居高不下,是造成河床淤积抬升,渭河、洛河顶托倒灌的主要原因。 潼关高程是水利学的一个名词,表示黄河在陕西潼关的水位高度。他认为,由于潼关高程居高不下,在黄、渭、洛三河汇流区的潼关断面出现了阻水性的“拦门沙坝”,致使渭河河道高差比降减小,冲刷动力减弱,过洪能力萎缩,洪水流速减缓,时间拉长,从而出现“大量泥沙不断沉积,潼关高程继续抬升,干支流相互顶托倒灌”的恶性循环。 而潼关高程之所以居高不下,他认为三门峡水库蓄水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他的观点得到了一些政协委员的赞同。200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陕西省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渭河洪灾,主要责任在三门峡水库”,为此委员们交提案呼吁,尽快停止三门峡水库蓄水发电以降低潼关高程,甚至有人提出炸掉三门峡水库。 对此,河南省32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合提交议案以示异议。议案说,如果简单地让三门峡水库停止蓄水或者大幅度降低运用水位,势必造成无法估量的重大生态灾难,还将引发一系列事关全局的经济与社会问题。 这份议案认为,水库建成初期,对潼关高程有过影响,但经过两次改建和“蓄清排浑”方式运用以来,最高运行水位不断降低,现已对潼关高程不构成影响。 国内一家媒体以《三门峡水库存废争论再起陕西河南针锋相对》为题,来表述两省争论的“激烈程度”。 三门峡水库与渭河水灾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论。 2002年9月,水利部成立了“潼关高程控制及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研究”领导小组,组织黄委会黄河水科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开展研究。 与此同时,中国工程院“西北水资源咨询项目研究”,也在对三门峡水库运行方式进行研究。但二者的结论“相差很大”。 钱正英的报告 将渭河治理列入全国政协的专题调研,使渭河治理从程序上进入了另一个快捷的程序。 尽管对如何治理存有争议,但安启元从第一次提交提案起就没有放弃过治理渭河的念头。 安启元说,渭河是陕西的母亲河。每任领导都关心,陕西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向中央反映,可是“找不到一个可行的正式的渠道”。 1999年,安启元结识了当时的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钱之前的身份是水利部部长。 当时,钱正英考察陕西水利建设情况,在座谈会上,她说起重估三门峡工程的事情,“当然三门峡也发挥了相当的作用,但如果以现在的认识水平考虑黄河第一期工程,我们可能选择建小浪底,而不是建三门峡。如果建也不用当年的设计。” 安启元说,这让他找到了“正式渠道”来解决他一直希望解决的问题。 2001年10月,针对安启元的提案,钱正英率全国政协、中国工程院陕西渭河流域考察团一行分4组深入西安等市区的56个考察点对渭河流域进行实地调研,其中包括两院院士张光斗与潘家铮。 将渭河治理列入全国政协的专题调研,使渭河治理从程序上进入了另一个快捷的程序。 钱正英随后在调查结束的座谈会上表示,全国政协写报告,支持安启元等人的提案立项,她同时表示,将建议国务院把渭河流域综合整治列入“十五”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同时希望水利部指导协助陕西省政府尽快制定一个跨行业的渭河综合整治规划。 钱正英等人回京后,很快形成《关于渭河流域综合治理问题的调研报告》呈报国务院。2001年12月,温家宝副总理对调研报告作重要指示,要求将渭河综合治理列入重要议程。 2002年5月,胡锦涛和温家宝在陕西省呈报的关于加快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报告上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对规划报告进行论证,抓紧研究提出意见报国务院。 此后政府各机构实际运作正式开始。渭河流域各省开始治理规划的编制工作,水利部也委托黄委会制定整个渭河流域的规划设计大纲。 “还会提下去” “一个治理规划当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我可以说这是一个务实可行的方案。” 2005年年底,渭河治理规划出台,定名为《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 “取这样一个名字,表明这并不是根治渭河的最终治理方案,还有一些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近期的治理中暂时搁置。”陕西省水利厅规划处处长张克强说。 该规划指出,潼关高程的升降直接影响渭河下游河道淤积和防洪安全。影响潼关高程的因素与三门峡书库运用水位等多种因素有关,十分复杂,控制并降低潼关高程,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规划表示,鉴于潼关高程的降低需要一个过程,为保证当前防洪安全,并留有余地,近期以现状潼关高程作为渭河下游堤防设计标准的依据,并考虑2010年渭河下游的淤积水平。 “也就是说,规划并没有完全采纳我们一直呼吁的三门峡停止发电,全年畅泄的方式。而是采取了一个相对折衷的方案。”安启元认为。 陕西省水利厅在2005年10月14日的《渭河流域治理项目情况汇报》中提出:长远解决渭河问题必须改变三门峡水库的运行方式。但是,搞清三门峡水库运行方式与潼关高程之间的定量关系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为此渭河流域规划将这一问题搁置推后解决,水利部已提出待相关研究成果出案后,另行报国务院批准。 “一个治理规划当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我可以说这是一个务实可行的方案。以综合手法治理渭河,在三门峡水库的蓄水水位上,作降低几米的讨论与试验。”张克强说。 据了解,目前,《规划》涉及的渭、洛河下游治理续建工程已经水利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即将开工建设。 赵水利说,一下子要想彻底把渭河治好,也不可能,但这还是给大家带来了莫大的希望,“起码会让我们这些移民汛期不用再逃难,庄稼不会再年年种年年空。” 安启元说自己还是会保持对渭河治理的关注,“如果治理得不好,我还是会提下去”。(编辑:盛秀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