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商报邀您一起曝光消费陷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 09:09 重庆商报 | |||||||||
花钱,是每个人天天都无可避免的事情。但花钱之后,是不是人人都能买到自己满意的东西和服务?如果不是,您吃亏在什么地方?吃亏之后,是不是从中学到了知识,足以避免今后重蹈覆辙?离今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还有9天,为向市民揭露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消费陷阱,营造一个公正透明的消费环境,本报特意从全市消委系统去年3·15到今年3·15之间接到的种种消费投诉中,选出一些反映最为集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分为八个主题,即日起分八天依次推出。
对这些备选陷阱,不管是亲身经历还是间接感受,都欢迎您拨打本报966965评选热线,从中选出“年度十大消费陷阱”。习惯于上网的市民则可登录本报网站“www.chinacqsb.com”首页,点击“年度十大消费陷阱评选”栏目,参与投票。投票时间从即日开始一直持续到3月14日。本报还将从投票读者中选出10位热心读者进行奖励,以示感谢。同时,通过拨打966965你还可以讲述你自己的维权故事和维权技巧,除了可刊登出来与市民分享之外,你还有机会参加本报的热心读者评选。 今日主题:手机陷阱 陷阱一:待机时间缩水3/4 投诉热度:★★★ 案例回放:1月底,吕先生花1773元买了一部CECT手机。使用手册上称该机待机时间可达100到150小时,但吕先生使用起来,总是不到两天就没电。11日、17日和19日,吕先生三次到CECT检测中心检测。对方在检验报告中承认,该机在正常接打电话情况下只能待机36小时。 经业内人士透露,正规手机的通话时间应为待机时间的60%—70%,而这个数据往往是不被广大消费者所知的,检测中心负责人刘先生还坦承,这一“内幕”在使用手册中没有,都是通过售货员口头告诉消费者。 专家提醒:市消委:市民买手机肯定要用来打电话,手册上按实验室水平宣传手机待机时间,不明就里的消费者肯定会理解为正常使用中的水平,因此手册内容涉嫌误导消费者,他们将支持吕先生退货。 陷阱二:屏裂难找权威鉴定 投诉热度:★★★★ 案例回放:1月底,廖女士花1588元买了部手机,刚出大门就发现新机屏幕有裂缝。廖女士回头找售货员,对方却以她已离柜为由,要求到厂家检测点检测手机是否为人为损坏。此后廖女士两次检测,对方都称是人为损坏。 廖女士对厂家检测点的结果不放心,又到市质监局咨询,得到的答复却是无法认定是否人为损坏。质监局产品检测中心工作人员称,他们只能检测手机部件的性能状况。 专家提醒:江北消委:目前我国针对手机的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非常少,大多数是厂家设立的维修点,自己监督自己,权威性难免打折扣。目前消委调解并非完全以厂家结论为依据,消费者遇到类似情况可大胆投诉。经调解,厂方同意以100元的价格为廖女士维修手机,另外再赠送价值100元左右的礼物作补偿。 陷阱三:话簿存“家”被骗2万元 投诉热度:★★★★ 案例回放:去年初,从铜梁来渝打工的梁先生到江北消委反映称,自己的手机前几天被盗,因为怕受埋怨,他一直没有告诉家里。谁知手机丢失一周后,另一个同在重庆打工的老乡突然找到他,说他父亲听说他在重庆出了车祸,打手机又找不到人,都快急疯了。 梁先生急忙和家里联系,才从父亲处得知,几天前一个自称是他同事的人给家里打来电话,说梁先生上班途中发生车祸,在医院里急救,要他父亲往一个指定的银行账户汇款2万元。父亲一打手机,果然不通,便信以为真,急急忙忙凑足钱打过去,一边又四处托人打听梁先生下落。直到梁先生打电话回家,大家才发现受了骗。 专家提醒:江北消委:别在电话簿中使用“家”、“老婆”等名称,避免手机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后让对方有可乘之机。 手机投诉历年比例稳居各类投诉前三名 记者昨日从市消委了解到,手机投诉是我市近年来最热门的投诉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消委系统每年接到的手机类投诉至少近千起,比例连续几年居于各类投诉“前三甲”。 市消委人士称,手机相对其他消费品来说,是一种新兴消费品,科技含量也相对较高,消费者对其了解程度偏低,因此难免有不法商家,凭借自己与消费者之间的知识信息不对称设圈套。同时,国家权威检测部门的缺失,也是手机纠纷难以调解的原因之一。 本组稿件均据记者 唐凤灵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