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盐流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 15:21 经济观察报 | |||||||||
绮色佳 是大阪一条繁华食街上生意最好的一家小馆子,连柜台边都密密坐满了人,转身不得。各种烤串调味恰好,烤得极嫩,也还罢了,那小小的豆腐火锅竟然完全没下盐!舀一勺汤喝,汤里仅仅混合着蔬菜和豆腐的清香,没有任何一点不该有的味道。调料碗里的酱油也是淡淡的,只香不咸,还很见心思地混进了一点柠檬汁,去腻。
这如果是在北京,比如簋街同样生意兴隆的小馆子,一定先就咸死、辣死。北京几乎所有的家常菜馆都有这个问题,即使是那些算做得很好很有口碑的,也难免有过咸的问题。因为拒绝吃小馆子,很是得罪过一些朋友,被斥为“矫情”、“小资”。其实脏得打滑的地板和空气中弥漫的油烟味我都不惧,以前最怕他们大撒味精(这也是小馆子的必杀技),因为对味精过敏,吃了立刻头晕,后来发现其实盐更可怕,可以被咸得眼冒金星,痛不欲生。连开在北京的台湾菜、客家菜都会偏咸,怎么解释?只能说是北京人口重,人家餐厅为了生存,不得不入乡随俗。 我总觉得味觉的细腻半是天生,半是后天养出来的。虽然这世上烹饪天才能与中国人相比的委实不多,但至少法国人和日本人各有所长。法国人是靠调料,一道菜往往20几种调料,没有经过训练的味觉大概只能尝得出几种;日本人是和中国人一样,懂得用不同食材互相融合、碰撞出新的味觉享受,但他们的感觉,比中国人细腻一百倍。白米饭上洒几粒芝麻、两片紫菜,醇厚的巧克力蛋糕里嵌上点点微酸的红莓,立刻点石成金。在北海道吃吃喝喝了不到一星期,再回到北京,竟觉得吃什么都有一股怪味道,好像整个味觉都被REFRESH过了! 而中国人,尤其是奉既麻且辣(其实还咸)的水煮鱼为无上美食的北京人,味觉想不迟钝退化也难! 我以前一直坚持,现今科技这么发达,增稠剂、防腐剂、化学香料岂是人类的舌头可以分辨的?人们的判断只能依赖品牌、环境和价格等外在元素。去过日本才知大谬不然,以北海道优质牛奶制成的香滑细腻蛋卷冰淇淋和麦当劳貌似香滑却充满工业味道的蛋卷冰淇淋价格差是20倍,但你吃过前者就知道是值得的!大阪五星级酒店自助早餐中的浓稠白酸奶清淡又厚重,点缀一两颗梅子就是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狂欢,亦足以令你对国内超市包装诱人的“特浓”酸奶心生疑惧。 在某些情形下,人的味觉会可以原谅地变得迟钝,例如失恋、压力大。法国一家航空公司头等舱的主厨在为他尊贵的客人们设计菜式时,会稍稍加重味道,这是万米高空对人无可避免的生理影响。前些时候与一位IT精英吃饭,已经患上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他承认每天都在离公司最近的一家湘菜馆吃饭,并且很无奈传神地形容,“吃完就觉得自己浑身肥油,连面上都油光光的,很不舒服。”与之相反,我一个出名嘴刁的朋友每次在餐厅吃整条的青菜,都咬住一头,用筷子夹紧狠狠杵下去。她的碟子上,很快会积起一层油汤,触目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