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2006年3·15:消费与环境 > 正文
 

麦当劳私自抬高甜品价格 政府部门存在监管空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 21:28 财富时报

  本报记者 苏 丹

  作为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跨国餐饮企业,麦当劳近期在中国连连遭遇“尴尬”。近日,麦当劳部分甜品价格上涨使其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在北京的麦当劳餐厅,圆筒冰淇淋的价格从原来的2元涨至2.5元,脆皮圆筒从3.5元涨
到4元,新地从5元涨到5.5元,其他产品价格没有改变。据北京麦当劳市场部人员透露,此次调价从2006年2月8日开始,是全国范围内的行动。

  薯条风波不断 涨价又成焦点

  2006年2月,可谓麦当劳的“多事之秋”。8日,麦当劳公开承认,每份麦当劳炸薯条中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反式

脂肪酸含量新增三分之一。8日晚,麦当劳中国公司发出的紧急声明中称:麦当劳中国内地餐厅的炸薯条使用的是橄榄油。遂在第二天的声明中改为“棕榈油”。同样是2月,麦当劳在公司的官方网站上悄悄增加了炸薯条“含有小麦、牛奶和麸质成分”等字样,一周后公开宣布,其薯条中含有过敏成分。而此前,麦当劳却一直宣称所售薯条中没有上述潜在过敏原,对乳制品过敏的消费者可以安心食用。

  接踵而来的负面消息后,人们发现麦当劳的甜品悄然涨价。这对始终关注这一国际品牌的媒体和消费者来说,如同触动了一根敏感神经。甜品到底为何涨价?涨价和薯条事件有没有必然联系?

  当事企业缄口不答

  作为当事企业,麦当劳并没有对“无端”涨价做出任何解释。2006年2月24日,记者拨打北京麦当劳公关部负责人王建辉的电话,然而始终无人接听。记者全天从市场部工作人员那里得到的答案都是公关部负责人在开会,“您稍候再打来”。在总机语音提示下,记者随便拨的一个分机号终于有人接听,对方表示:“据我所知,糖的成本提高了,甜品肯定要涨价啊。”随后,记者致电麦当劳中国总部,电话转到公关部后始终无人接听。

  在当事企业采访无门的情况下,记者又分别走访了北京麦当劳国贸店和北宫门店。相关工作人员均表示:“我们只是接到公司的通知,甜品到底为什么涨价,我们也不清楚。”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此次涨价是和麦当劳优惠券活动同时开始的。“这是年前发放的一批优惠券,正好从涨价时活动开始。”

  截至记者截稿时,北京麦当劳和上海总部的相关部门电话均无法接通。而对于记者提出的:此次甜品涨价是否由于糖成本提高?如果是因为糖涨价而调价,那么为什么诸如奶西等同样含糖量很高的其它甜品价格不做调整?此次涨价是否和薯条经营“惨淡”有关?薯条事件持续到现在对营业额是否有影响?等等相关问题,答案更是无从知晓。

  消费者众口不一

  采访中发现,消费者对于此次调价做出不同反应。在麦当劳的新街口店,消费者张女士表示:“5毛钱可以接受,没有感觉到什么时候开始涨价的。”而就餐的王先生说:“一共才两块钱的东西,就涨了五毛,我儿子还经常吃,钱就多花了不少啊。”一位在国企工作的李小姐向记者提出疑问:“为什么涨价啊?是不是薯条不赚钱啊?”多年经营中式快餐店的徐先生说:“虽然5毛钱很不起眼,但是从中所抽利润不能忽视。如果薯条真的有损失的话,或多或少可以给以弥补。”

  对于麦当劳的涨价行为,消费者自然联想到肯德基,甚至有人担忧:“肯德基的甜筒是不是也快涨价了?”中国百盛餐饮集团北京市场部的程小姐告诉记者:“我们还没有接到总公司任何关于调价的通知。” 

  政府部门存在空白

  记者曾针对薯条风波采访多位食品营养专家,而专家的回答中,几乎都提到了我国相关部门在此事的处理上存在空白。中国烹饪协会的边疆表示,认定薯条致癌的检测结果都来源于国外的某个研究机构,我国并没有相应的检测结果,所以我们还不能对相关企业做出任何定性的分析。中国食品协会的一位专家称:“其实很多食品都是很有不利于健康的有害物质的,以反式脂肪酸为例,棕榈油中或多或少都会含有。麦当劳的薯条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即使真的增加了三分之一,我们也无法做出处理,因为我国没有相应的

政策法规对这个含量标准作出规定。

  那么,此次甜品涨价到底是否合理?记者致电北京市发改委,接听电话的女士表示:“现在是市场经济,商家自主定价,不用和物价部门打招呼。”相信很多读者还记得赵丽蓉的一个小品中,物价局通过电话聆听赵老师的说唱报菜价。而现实中,对于企业的涨价行为,这位女士竟给出如此的答案。“据我所知,物价部门只监督是否明码标价。你想,如果还管涨价的话,消费者天天跑来问你这个为什么涨,那成什么样子了?”记者被该女士问得“哑口无言”。那么,商品总有它标准的成本吧,价涨了,成本不变,难道不矛盾吗?该女士表示:“如果消费者嫌价高,可以和他讨价还价,或者改到别处买。每种成本到底该收多少,国家也没有规定,我们物价部门也不能乱定,这也可以说是一块空白吧。”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连续不断的致电北京市价格举报中心的12358,然而一次都没有接通,仿佛此号码形同虚设,令记者深感失望。

  近日,有消息称麦当劳方面认为此次事件有媒体炒作之嫌,但是也同样有人认为麦当劳和媒体以及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存在巨大鸿沟。其实麦当劳能早日坦然面对公众,既是对自身品牌的维护,也是对中国消费者最负责的表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1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