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2006年3·15:消费与环境 > 正文
 

遭遇短信陷阱 勿以钱少不维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19:41 北京晚报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 邱宝昌律师

  短信陷阱侵犯4种权

  邱宝昌律师表示,大多短信侵权行为首先是在蒙蔽消费者的情况下进行的,比如不告知是包月还是订阅的定制品种,不告知退订方式,不告知收费标准、不告知服务收费等,侵
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连续回复收费短信、不提供退订、强行定制服务、过了试用期直接默认消费等方法,不给消费者自主选择消费的权利,都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最终在消费者不情愿的情况下,划走钱款,侵犯了消费者的财产权。

  电信管理部门重拳打击

  邱律师说,有关部门针对短信侵权问题多次出台法规文件,这些都是消费者维权的依据。信息产业部《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移动通信企业及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者在为提供短信服务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宣传时,应突出提醒用户收费标准、方式和退订方法。特别是为用户通过短信参与电视、广播等媒体举办的节目提供服务时,在告知用户使用方式的同时,必须明示相应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且包月服务必须经用户确认。

  在提供短信息服务时,包月类、订阅类短信服务,必须事先向用户请求确认,且请求确认消息中必须包括收费标准。若用户未进行确认反馈,视为用户撤消服务要求。

  严格按照用户要求的服务内容向用户提供短信息服务,不得擅自改变发送短信的数量和频次,不得擅自改变收费方式和降低服务质量。对用户要求的单条即时短信息服务,如因传输容量等原因需要回送多条短信内容的,只能收取一条相应信息的信息费。

  用户要求退订所定制的短信息服务的,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者应当按照约定停止收费。未就收费停止时间作出约定的,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者应立即停止收费。

  除此之外,信息产业部于去年底出台的《电信服务规范》中尤其对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者提出了明确要求:

  各电信业务经营者严禁以进行虚假宣传或含糊其辞误导用户使用,不得存在任何形式的强制服务行为。

  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者在提供定制类信息服务业务时,应明示方便用户退订的途径,短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者应开通方便用户选择退订服务的“0000”、“00000”短信退订功能,并保证退订途径的畅通。

  谁挖了短信陷阱

  邱律师解释说,在手机短信增值服务问题上,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是基础技术服务,比如网络信道,信息服务提供商(SP)提供彩铃、短信等增值服务,他们相对独立,彼此间是合同关系,SP利用运营商的平台,运营商则与SP挣钱分成,并对其进行监管。发生侵权行为,如果双方有共同故意,就要共同承担责任。应该说,大多短信陷阱都是SP造成的,但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讲,根本无从查找SP。从表面上看,他们就是接受了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因此即便运营商没有主观故意,消费者也可以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然后由电信运营商向SP追偿。

  8种短信陷阱须提防

  手机短信已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交流方式;手机短信陷阱也不断花样翻新,侵害消费者的权益。今天,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邱宝昌律师就遭遇短信陷阱的维权问题详细解答。

  回复短信要付费发出互动短信后,反复收到付费的回复信息,少则几元多则十几元;

  包月服务强制订用户参加短信互动,发送一条手机短信即被订制包月短信,被扣除包月话费,且未告知退订方法。

  回复有奖诱惑人有些互动短信告知用户回复即有机会获得大奖,诱导消费。

  定制取消钱照收定制了某些服务短信后,即便按要求发送了退订短信,但费用仍然照收。

  资费标准不明示短信的基本收费是每条0.1元,有些订阅短信或竞猜短信收费标准不同,但故意不标出资费标准。消费者按基本收费理解,导致了高额的信息费、业务费。

  霸王短信强买强卖有些用户突然收到开通某项服务的短信,提供认证密码,如果对这种短信不予理会,它就默认同意开通。

  免费期满默认续订一些“免费试用”的定制短信,消费者“试用”过了期限没有取消,便被默认继续消费。

  活动邀请引诱上钩有些网络则以“个人交友”、“结伴旅游”等名义不断发出邀请短信,消费者一旦回复,网络即视为该手机号码在其网站上注册,收取标准不明的注册费及信息费。有些宣称免费下载游戏玩法、帮助信息的短信却是“订阅”信息,需要付费。

  维权一二三

  1、保留证据。保存发送及收到的回复短信;增值服务的收费清单;全球通用户可以核查并保存详细的资费清单;

  2、及时投诉。遭遇短信陷阱后,消费者可向各地消费者协会或电信服务主管机关进行投诉、举报。根据相关法规要求,短信记录的保存时限为5个月,因此消费者一定注意发现问题后及时投诉处理资费争议,不要超过有效时间。

  3、首问负责。移动通信企业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者在受理用户投诉后,要遵循“首问负责”的原则,不得互相推诿。15日内无法确定责任时,移动通信企业应先行向用户做暂退费处理。

  4、一经有关部门确认侵权,由于法律法规已经作出禁止性规定,侵权者首先要承担行政处罚责任,同时消费者可以根据民法通则、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获得实际赔偿;存在欺诈行为的,可依消法要求双倍赔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