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长三角地区物价涨势平稳 主要呈现6大特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 17:45 国家统计局网站 | |||||||||
江苏省扬州市城调队根据长三角地区网络交换资料分析得出结果:2005年,长三角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呈现高开低走,稳步回落的态势,16城市平均指数为101.7%。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有力调控下,2005年,长三角地区物价大幅度上涨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粮食价格过快上涨的现象得到根本扭转,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价格水平呈“四升三降一平”的态势,物价总水平保持了温和上涨势头,成功实现了年初制定的控制目标。
从全年指数运行情况来看,2005年长三角地区物价形势呈现以下六个特点: 一、总指数稳步回落至预计区间 2005年,长三角地区平均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涨,指数保持平稳态势,从全年分季度指数具体情况来看:一季度102.8%,二季度101.2%,三季度101.2%,四季度101.9%,全年物价指数16城市平均为101.7%,物价总水平较去年上涨1.7个百分点。因为气候原因,四季度指数出现一定上扬。从第四季度与第三季度指数比较来看,江苏八市平均和浙江七市平均,均有所回升,分别由第三季度的101.4%、100.9%上升至第四季度的102.2%、101.8%;上海市则由第三季度的101.0%下降至第四季度的100.8%。尽管16城市平均指数四季度有所反弹,但是2005年总体来看,分季度指数呈现高开低走,趋于稳定的态势;全年指数依然低于年初制定的“两条控制线”。 二、八大类商品指数“四升三降一平” 2005年总体来看,八大类商品价格水平呈“四升三降一平”的态势。其中,物价水平较去年上升的有:食品类(103.7%)、烟酒及用品类(10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100.9%)、居住类(105.5%);下降的有:衣着类(98.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99.8%)、交通和通信类(98.2%);而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则与上年持平。从全年指数运行情况来看,食品类指数先降后升;烟酒及用品类逐季下降;衣着类指数相对稳定,徘徊在98.0%上下;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两大类指数逐季上升,下半年价格水平进入上涨区间;而交通和通信指数虽然逐步回升,但是依然没有离开降价区间;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指数稳步回升,价格水平上涨势头渐渐加强;居住类维持高位,连续3个季度僵持在105.9%的高指数。 三、江苏指数高于浙江、上海 从全年情况来看,16城市平均为101.7%,其中:江苏八市为102.0%,浙江七市为101.5%,上海为101.0%;江苏比浙江高出0.5个百分点,比上海高出1个百分点。16城市中,物价指数高出平均水平的有:常州(102.8%),苏州(102.4%),绍兴(102.4%),镇江 (102.2%),南京(102.1%),无锡(102.0%),宁波(102.0%),扬州(101.9%);低于平均水平的有:泰州(101.6%),嘉兴(101.5%),南通(101.2%),湖州(101.2%),上海(101.0%),台州(100.0%);杭州和舟山两市指数与平均指数一致。从地区分布来看,高指数城市相对集中在江苏八市,而低指数城市相对集中在浙江六市。从八大类商品指数情况来看,江苏高于浙江的有六类,具体类别及指数差距为: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2.0%),烟酒及用品类(1.3%),衣着类(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0.2%),交通和通信类(0.2%),居住类(0.1%);浙江高于江苏的有两类,分别是:食品类(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0.4%)。 四、食品类价格水平仍然是影响指数的主因 2005年,食品类在2月份达到峰值111.4%,从而推动物价总指数在2月份达到全年各月最高。此后,由于粮食价格翘尾巴因素的消除,食品类价格对总指数的推动相对减弱。一至四季度,食品类指数依次为107.9%,102.1%,101.6%,103.5%;全年为103.7%,较去年上涨3.7个百分点。全年走势呈先期逐季下降,趋于稳定,后期迅速回升的凹型态势。分析原因,粮食价格的回落,带动前期食品类指数下降并趋于稳定;但是进入第四季度,由于天气转冷,农副产品类价格水平出现季节性上扬,促使食品类指数再度回升。从各地区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指数对比情况来看,均出现了大幅度上涨的态势。在食品类的推动下,第四季度物价总指数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升,由第三季度的101.2%上升至第四季度的101.9%。 五、居住类指数维持高位 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受国家发改委控管,且不受地方物价“两条线”的限制,因此燃油价格成为居住类指数上升的主要推动力量。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多次上涨,国内石油大幅进口拉动国内燃料等能源价格涨势迅猛,对我国生产资料价格影响较大。同时也带动汽油、柴油、液化气等公共用品价格的上涨。以扬州为例,2005年,汽油和柴油价格累计分别上涨15.8%和18.1%;在口岸价和进货价居高不下的压力下,民用液化石油气价格也多次上调,累计上涨17.2%。由于燃料价格的上涨累计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了0.2个百分点。因此,在燃油及相关消费品的带动下,居住类指数一直维持在相对较高的位置。与此同时,国家加强了对投资和信贷投放的监管和收缩。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进一步体现,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局面有明显转变。房地产市场降温,居民相关消费需求趋缓,建材、家庭设备用品、家具等主要工业品供过于求的格局加剧。但是市场物价并没有随着销售压力的加大而相应下调,而是在买卖双方观望心理作用下,稳定在较高位置。2005年1-4季度,居住类指数分别为:104.4%、105.9%、105.9%、105.9%。 六、 公用产品及各项服务价格集中调整 在其他各类消费品价格指数走低的同时,公共事业收费价格指数保持了较高水平。2005年,长三角地区,相对集中地调高了部分公用产品价格。为了应对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压力,上海市对公交行业执行了政府油价补贴政策,对出租汽车行业采取了油价临时补贴政策;而南京、杭州等城市纷纷调高了出租车起步价,其中南京由7元/3公里调整为8元/3公里,杭州由10元/4公里调整为10元/3公里。此外,江苏地区从2005年春季开学实行教育收费“一费制”,这种收费方式的改变,也间接地促使相关指数的提高。从扬州情况来看,推行义务教育“一费制”政策,影响2月份价格总指数上涨0.59个百分点。此外,前期因为物价指数过高而暂缓出台的一系列调价项目,诸如:水、电、地铁运输以及医疗服务等项目,在2005年上半年物价涨幅明显趋缓的情况下,下半年纷纷出台了调价措施。这些措施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又抬高了指数。 尽管物价总指数有所回落,但是由于作为比较基数的去年物价水平,已经相对较高,因此,当前的指数稳定,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在较高物价水平上的温和上涨。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食品类和居住类指数依然较高,特别是水、电、煤等生活必须消费品价格出现了新高。由于上述两类支出在普通家庭特别是低收入家庭日常支出中,占较大份额。因此大范围的价格压力明显缓和,但是在特定范围内,价格压力依然严峻,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