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角雕由冷转热 成为艺术品市场主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 10:49 中国消费网 | |||||||||
用普通竹子制成的竹刻艺术品和用名贵犀牛角为材料雕刻而成的角雕艺术品,历来是艺术品杂项中不太起眼的一类。但在2005年的艺术品投资市场上,竹刻角雕一改以往受冷落的待遇,可谓风光无限,成为艺术品市场不容忽视的主角。 竹刻:穷工极巧精雕细琢
中国嘉德2003年秋拍会王世襄收藏专场中推出的一件“明朱三松竹根雕老僧”,成交价达264万元。当时据行家估计,五年前这个竹刻最多能卖出十分之一的价格。这无疑是竹刻艺术品行情启动的一个标志。 不出两年,果然应验了行家的估计。竹刻艺术品在2005年的收藏市场上,可谓风光无限。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在2005年香港佳士得的春拍上,清康熙竹高浮雕山水人物图笔筒,估价仅为百万元,最终的成交价达到了1140.56万元。一只竹刻笔筒能拍到千万元,大大出乎市场的预料,也带动了同类市场的行情。在香港苏富比的秋拍中,清康熙竹刻《西厢记》相送图笔筒,成交价亦达到了546.96万元。 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明代中期起,当时盛产竹子的江南嘉定和金陵,成为竹刻艺术的两大中心。在清代又出现了翻簧和留青两种技法,使竹刻艺术更趋于完善。 虽然竹刻属杂项里的一个小类,但往往穷工极巧,精雕细琢。光传统手法就有透雕、浮雕、圆雕等。主要派系有以吴之潘为代表的簿地阳文浅浮雕派,以周颢为代表的陷地深刻派,以封锡禄、封锡璋兄弟为代表的立体圆雕派。明清两代著名的竹刻家,如朱三松、张希黄、方治庵、濮仲谦等人的作品,在目前的收藏市场上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角雕:材质珍贵价格攀升 与竹刻相比,由于犀角制品是采用比象牙还要珍贵的犀牛角作为材质,因此历来是达官贵人所享用的“奢侈品”,早在清末就已经被欧美艺术爱好者大量购买,并在国际艺术品市场经常露面。 随着瓷器价格在2005年大幅上扬,许多收藏者已经开始将眼光放到犀角雕制品上,拍卖价格节节攀升。如在2005年香港苏富比推出的“玛丽及庄智博夫妇文房瑰宝珍藏”专场拍卖上,香港苏富比推出的五件犀牛角拍品,成为目前拍卖市场上成交价最高的角雕拍品,这在以往的拍卖会上是非常少见的,其中明十六世纪末犀角雕双螭海棠形杯,起拍价只有百万元,成交价却达到了1140.56万元,这也是犀牛角制品目前唯一一件成交价超千万元的拍品,其余两件犀角雕布袋和尚坐像,成交价则分别达到了309.52万元和285.77万元,这显示出犀牛角制品除了传统犀角杯和犀角碗等实用型物品之外,也可以在摆件上有所表现。 趋势:关注现代避免赝品 竹刻角雕工艺品之所以能在2005年从冷门到火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竹刻角雕历来就是工艺精品,也印证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老话。同时,以瓷器为代表的工艺品市场的崛起,也使投资者认识到竹刻角雕工艺品的价值。 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除了关注明清时期的名家,也可以留意近现代名家。如被推为“海内留青第一家”的徐秉方。同时,被称为“竹刻之乡”的嘉定也正在启动“保护工程”,并将于今年建成6个竹刻工作室,同时建立当代竹刻陈列展销馆,将竹刻的展与销全面推开,这无疑使广大收藏爱好者收藏有门。 由于犀牛角雕制品非常珍稀,因此市场上的赝品也屡有出现。在上海的一些古玩市场,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摊位在出售“犀角杯”,价格在750元至1500元不等。其实这些“犀牛”角雕制品都是用水牛角或树脂仿制而成,因此收藏者在购藏时需谨慎入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