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正文
 

专业化和标准化:保健酒行业谋求健康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9日 11:15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沈德良

  随着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追求保健养生的人越来越多,保健酒逐渐成为了市场新宠。如何保障这一新兴行业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各方关注的焦点。

  概念模糊鱼龙混杂

  据统计,国内市场上目前保健酒多达上千种,这还不包括那些打出“保健”旗号的养生酒、滋补酒、药酒。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给保健酒行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保健酒呢?

  1981年,劲牌有限公司率先提出现代保健酒的概念,主要是区别于市场上的药酒。依据国家相关规定,保健酒属于保健食品
范畴,既非普通保健品,更不是药品。保健酒依据功能可分为补气、补血、滋阴、补阳和气血双补等类型。保健酒不同于药酒。据专家介绍,保健酒以保健、养生、健体为目的,同时满足消费者的饮酒嗜好,对年龄、性别没有特别严格限制。药酒则有其特定的疗效作用,适用的人群针对性较强。保健酒也不是酒与中药的简单组合,非常讲究用药配伍原则。因此,保健酒对选材和加工工艺的水平要求很高。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2001年以来,我国白酒、啤酒销售总量出现下降趋势,而保健酒、红酒的市场份额则不断增长,保健酒更是保持着3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其中劲酒、椰岛鹿龟酒、张裕三鞭、广东致中和等知名品牌占据着70%左右的市场份额。

  受利益吸引,许多企业纷纷开始跻身保健酒领域。目前国内白酒行业前十名都已上马保健酒项目或红酒项目,保健酒行业将展开新一轮激烈竞争。各路投资者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虽然国内保健酒企业曾一度骤增至5000多家,但这并未能推动整个行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事实上,不少人简单地将保健酒理解为基酒加中药。于是,许多中小型企业、乃至小作坊仓促上马,导致目前保健酒市场充斥大量低劣杂牌产品。它们大都仿冒市场主流品牌产品,胡乱炒作产品功效,有些甚至宣传能包治百病。

  据专家介绍,保健酒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基酒和药材。但相当多的企业因受实力和规模限制,很难对原材料的采购渠道和品质加以有效控制,大多采用外包方式获得药材、基酒;在生产工艺上,一些企业简单到把几味药材浸泡就灌装的地步;在生产环境上,有些厂家的生产条件、卫生状况就更让人匪夷所思,没有适合的厂房,没有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和管理认证。在职能部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这些所谓的“保健酒”就堂而皇之流向市场,流入消费者手里。

  标准化:做大产业的关键

  经历20多年发展后,国内保健酒至今还没能成为独立的商品大类,在社会消费总额中仅占很小一部分,2004年的市场规模约为40亿元左右,仅相当一家二线白酒品牌的销售量。有着如此巨大潜力的行业得不到长足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行业发展无规范、品牌竞争无序,由此导致缺乏消费者的信任。

  为保障市场正常有序发展,从2004年开始,国家加大了规范保健酒行业的力度。一是从2004年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药健字”批准文号,从此保健品只能有两种身份--药品或食品,能拿到“卫食健字”批号的保健酒企业仅有500多家;去年7月起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保健酒和药品一样必须通过GMP认证才能生产和销售。去年底,国家认监委和商务部又推出了《食品质量认证实施规则--酒类》,这是首部以认证方式证明酒类产品质量等级的部门规范性文件,它对产品的卫生、理化、感官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要求。

  这些旨在整饬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给保健酒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因而得到了行业内专业厂家的积极响应。它们清醒地意识到,只有从行业内部进行规范,建立行业标准,才能为保健酒行业带来更好的发展环境,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近年来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劲牌公司,坚持“以做药的标准做保健酒”的宗旨,依照有关规定,从选材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明显高于相关行业规定的质控标准。

  总体看来,保健酒的标准化生产将是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现有的一些标准显得过宽过泛。如何制定一套适合并保证行业健康发展的标准,仍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7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