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更多的人选择在汽车站或火车站的售票网点,排上几个小时的队,依然难求一票的时候,另外一些人则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回家过年的问题——拼车。
操作方式其实非常简单,自己有车当然最好,没有也不必担心。到网上去发个帖子,说明时间、人数、目的地,大家以网络为工具联系沟通,并最终确定好费用分担和有关事宜,往往是不单单顺利回到了家,同时也交上几位难得的朋友。当然风险也是存在的,比如
大家相互陌生,无论男女,内心深处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不信任;而更为现实的则是,万一出了交通事故,责任分担,争端似乎难以避免;另外也有人提出,存在一个合不合法的问题……但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应该都是可以通过事前约定的方式协调处理好,比如有专家就建议可以预先签个协议等。
拼车对于西方人来说,并非一个新鲜的概念。英文中“hitch-hike”这个词就是搭便车旅行的意思,在欧美国家,搭便车是一种流行的交通方式,不少青年学生,在假期期间通过搭便车的方式,周游欧洲、美国,甚至还有专门的出版物、网站,介绍搭便车的信息,有专门的搭便车的车辆停靠点。而翻阅介绍旅游的小册子,都能够找到站在路边究竟应该是大拇指向上还是向下表示想搭便车。凯鲁亚克的名著《在路上》的主人公萨尔,就是通过搭便车的方式,横穿了美国大陆。
另外有些国家则做得更加彻底。那些未满载的汽车是根本不允许上快车道的,有的地方甚至不允许空车进入市中心,既是缓解交通压力,也是节能环保的重要手段。于是乎那些有车一族必须时刻准备做好迎接路边行人搭便车的准备,而搭便车者当然也有义务支付一定的油费,至于多少,自然就看世道人心了。
仔细想来,这个“新生事物”,其实必须有几个先决条件。首先,必须有一个供陌生人交流沟通的平台,如果寻找同路人的成本过高的话,则不如干脆排队买票,网络正扮演了交流平台的角色;其次,必须有一批人有自己的车,因为共同租车、找车,无疑将大大降低拼车的操作性,而近年私家车越来越多,也正为拼车提供了物质基础;最后,则是一个软条件,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如果所有人都以邻为壑,社会的诚信度不高,则有车者不敢载人,无车者亦不敢轻易乘坐——谁不怕上了一辆贼车啊?!
当然,如果有一天,我们都有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意识,空车行驶在我们内心深处会激起一种无言的罪恶感,同时又有相应的配套法律措施,则未来的春运,或许火车将不再那么拥挤,飞机也将不再那么一票难求,而大气,也没准因此清洁一点,甚至于,我们人与人之间,也因此多了一些沟通和信任!
(张放专栏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