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招投标屡屡受歧视 民族品牌何以遭遇尴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 09:34 中国消费网 | |||||||||
刚刚过去的2005年,自主创新受到空前重视。 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许多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自主创新的大潮中。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收获创新带来的成果,但也有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遭遇到一些困难,碰到了障碍。
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自主创新生态报告”,试图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和企业家们在创新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分析制约自主创新的瓶颈,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遭遇尴尬——— 国内许多招投标中,竟推荐清一色外国品牌,国产品牌甚至没有竞标资格 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深圳市台电实业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有线同声传译语种最多的数字会议系统制造商,在全球市场与外国名牌平起平坐。但是,挤进了联合国、世界银行、APEC等许多国际会议会议厅的“台电”,却在国内的会议厅屡遇尴尬: 2004年,国内一家国际会展中心采购会议发言系统和红外同声传译系统,标书中列举的推荐品牌全是国外会议系统品牌,尽管“台电”有着更优越的性能和更好的性价比,却被排挤在竞标门槛之外,中标的某国外品牌的红外同声传译系统产品竟是面临淘汰的产品;会议表决系统是会议系统中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一个子系统,“台电”早在1997年就自主研发出具有多种投票表决功能的会议表决系统产品,并在国内外大量会议工程中应用,另有几个国产品牌也都推出了成熟的产品,但近年我国的许多省、市人大表决系统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中,“台电”等国产品牌均不能取得竞标资格。 自主创新的目的是要打造中国的“世界知名品牌”,尽管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可中国的“世界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遭受“白眼”的事例举不胜举。有着同样尴尬的中国厂家也绝不只是“台电”。“华为”、“中兴”是国际市场与世界通信巨头一较高低的本土“世界知名品牌”,但在国内通信市场的份额远远不敌国外品牌。 盲目崇洋——— 采购不大考虑性价比,一旦所购外国品牌出问题,则认为换中国品牌就更有问题 对于在国内市场的尴尬,台电公司总经理周庆东认为是“崇洋”心理作祟。 周庆东说,如果说若干年前外国品牌在国内市场是性能、质量的代名词,中国品牌无话可说。而现在,已有许多中国品牌的性能和质量达到甚至超过了外国品牌,中国品牌就要据理力争了。 周庆东认为,这种“崇洋”心理导致一些采购者不负责任、害怕承担责任、甚至推卸责任。“政治任务、不容有失”,是许多地方的采购者排挤中国品牌的理由。在许多招投标中,中国品牌的性价比明显优于外国品牌,采购者不以为然:政府机构不缺钱。即使采用的外国品牌出了质量问题,采购者两手一摊:“外国品牌都出问题,中国品牌就更有问题了。” 随着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深圳市社科院的一位专家说,应该以开放的市场换取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进步、造就出中国的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而不是带来外国品牌对中国市场的垄断。他认为,社会要给予国产品牌公平竞争的应有地位;政府要压制外国品牌的垄断,打破专利、标准等方面的壁垒,政府采购也应多给民族品牌一些机会。 呼唤公平——— 正因为中国国内市场对民族品牌的“偏见”才培养了外国品牌的“傲慢” 谈到各国对待民族品牌的态度,周庆东对两件事感触颇深。 去年4月,法兰克福博览会的第二天,德国博世公司状告已取得欧盟外观专利的“台电”侵犯其外观专利权;尽管连法兰克福地方法院的主审法官在法庭上也表白“你问我哪里仿冒,我也说不清楚”,但一审仍然认定“台电”侵犯了“博世”的外观专利权。 在应对诉讼的过程中,周庆东发现德国民众对“西门子”、“博世”等民族品牌有着特殊感情,它们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特别保护。一位刚从法国归来的人士也说,他发现,法国、德国似乎对采用本国产品有着不成文的硬性约束。但他没法拿出文字依据:如果有政府的“红头文件”,法国、德国就进不了WTO。 周庆东又说起2004年深圳会展中心会议系统项目招标。按“惯例”还是“国外知名品牌”才具有投标资格,家门口的“台电”又被拦在投标“门槛”之外。 时任深圳市长的李鸿忠了解这一情况后,特意要求将投标资格由“国外知名品牌”改为“国际知名品牌”。结果,“台电”入围,并通过与“国外知名品牌”在音质、故障率、易用性等指标的较量后,一举中标。 周庆东说,“国外”与“国际”虽是一字之差,却显示了公平。之前,正因为有国内市场的“偏见”才培养了“外国品牌”的“傲慢”。今后,希望政府、企业、社会能共同携手,努力构建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所需要的市场环境。(编辑:李旭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