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正文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超常规启动 中外厂商都将饱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 09:38 中国消费网

  争执十多年而迟迟未决、被无数媒体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布已经“开工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最近终于传出立项建设的权威信息。而且这次要建设的,是总投资大约10000亿元、总里程5457公里的高速铁路网络,相当于4条京沪线的长度

  中国高速铁路终于要出世了

  据记者了解,“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完成时速在300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大约5457公里。而且此次将要建设的项目时间非常紧迫,规定5年内要建设成功。似乎要追回因长期争论而耽误的时间。

  上述信息是上周五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透露的。据新华社报道,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会上向全国各路局局长宣布,从2006年到2010年,中国将投资12500亿元人民币,建设17000公里铁路新线。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这些客运专线主要有京沪、京广、京哈、沈大、陇海等,列车时速将达到200至300公里。

  与之对应的是,铁道部已经开始订购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车。去年11月订购德国西门子60列,而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庞巴迪等制造商也正在加紧推销活动。

  尽管没有使用高速铁路这个概念,但是,按照国际上通用的高速铁路以时速270公里为起点的标准,时速在300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毫无疑问就是标准的高速铁路。

  记者目前掌握的信息是:已经开工的京广线武汉-广州段、陇海客运专线郑州-西安段等,已经按高速铁路标准设计。其中线下部分(路基设计标准,为今后提速预留空间)每小时350公里,线上部分(目前铁轨及配套设施设计通行标准)每小时200公里。

  不止是客运专线中含有高速铁路,此外,刘志军还透露,“十一五”期间,在1.25万亿元人民币的总盘子中,还要建设京津、沪宁、沪杭、宁杭、广深、广珠等相临大城市之间的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列车时速达到200公里以上。

  目前已经知道的是,至少广深线和京津线将建设成高速铁路。广深线设计时速线上250公里以上、线下部分则高达350公里。该项目已经于2005年底开工建设。

  投资规模空前

  由于高速铁路造价数倍于常规铁路,所以“十一五”期间的投资规模,比“十五”期间翻了两番。2004年是500多亿元;2005年原计划投资1000亿元,从2006年到2010年的5年间,总投资规模更是猛涨到1250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2050亿元,等于又翻了一番。这样的增速,尚属空前。

  2004年国务院会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测算,未来15年我国铁路建设的资金总需求为2万亿到2.5万亿元。然而,到了今年年初,预计的“十一五”期间的投资规模,就已经达到了12500亿元人民币,说明建设规模扩大了,进度也推前了。

  如此急剧膨胀的投资规模,主要是用于建设包含高速铁路的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交通系统。以已经开工的项目的造价估算,在12500亿元人民币的总投资中,用于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交通的投资,将至少有1万亿的份额。这样大的规模,远远超过了西班牙(410亿欧元)、

意大利(288亿欧元)等国家在建的高速铁路网络的规模。

  如果按里程比较的话,5457公里的高速铁路网络,也远远超过法国、日本和德国现有高速铁路规模。

  中外厂商都将饱腹

  目前,对于时速200公里以上的线路、尤其是高速铁路,中国企业还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能够承担的是路基、桥梁、钢轨、枕梁、供电架等基础部分的施工和生产。不过,这部分的工作量和原材料消耗量很大,所以订单价值并不小。

  而技术高的核心部分,是列车、通讯、信号、供电等系统,需要从国外购买,当然购买的形式是向中外企业联合体购买;项目设计、施工监理等专业服务,中国也没有经验,需要从国外聘请。

  根据已有案例,在大约10000亿元的总投资中,上述两类设备和技术所占的订单价值,大致各有一半份额。也就是说,中国企业至少可以获得约5000亿元;

  其次,在高速列车订单中,虽然外方垄断了技术,但中方企业也能从老虎嘴里抢一点零头:在引进高速铁路技术方面,国家规定了“市场换技术”的政策,要求铁道部不得直接向外方购买产品,而是必须向中外企业联合体购买。之所以将中方企业搭配捆绑,目的就是促使外方转让技术、使中方企业摸索学会;或者是列车组装工作分解出来让中方干,使中方企业也分羹一杯。

  在2004年时速200公里列车招标购买活动中,中方3家工厂由于“傍”上外方伙伴,分别获得30%-40%的订单份额。去年唐山车辆厂“傍”上西门子后,对方几乎将一半的份额分给它。

  所以,修建高速铁路,并非像媒体普遍渲染的那样,要么是法国TGV、要么是德国ICE,甚至“购买新干线”,似乎中国人只能靠边站、干瞪眼;毕竟基础部分国内企业完全可以占领;只是中方只能干粗活,外国厂商则以技术赚钱。(编辑:谭捷)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