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正文
 

应对危机诚信沟通是根本——访资深危机管理及公共关系专家游昌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17:38 中国质量新闻网

  刚刚过去的2005年,对于中国营销界和企业界来说,“危机管理”、“危机公关”绝对是提及率和关注度最高的词之一。从肯德基闯祸苏丹红、高露洁牙膏含致癌物、雀巢金牌成长奶粉碘超标,到光明提供“回锅奶”、95%啤酒含甲醛、广东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及其在国内的主要助手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抓等等,这些活跃在国内市场的知名企业和品牌,接二连三地陷入突然而至的质量危机、安全危机和发展危机中。面对社会质疑的眼光,各企业纷纷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了“危机应
对术”,但产生的效果及对企业的影响却不尽相同。

  俗话说,前车为鉴,后车为师。对于一个致力于良性发展和品牌建设的企业来说,建立正确、有效的危机应对机制已成必然。那么,这种机制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建立?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内资深危机管理及公共关系专家游昌乔。

  记者:回顾2005年许多知名企业应对危机的做法,有些并没有在短时间内为企业消除不良影响,相反,还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信誉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比如,去年6月5日,有媒体曝出河南光明山盟乳业生产“回锅奶”后,光明乳业迅速做出反应,并于第二天向消费者宣称:“从来没有做过将变质牛奶返回厂加工再销售的行为,请广大消费者放心。”光明乳业董事长王佳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称:“这个事件不存在,光明不可能做这个事情。”但事实证明,生产“回锅奶”在光明乳业的子公司确实是一个客观事实。6月24日,光明乳业首次就此事向消费者道歉。但光明的这一系列做法,带来的却是其市场销量、信誉度的下滑。可以说,这是光明乳业很不成功的一次危机公关。您认为其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企业在进行危机管理时,最应把握的核心是什么?

  游昌乔:光明乳业危机公关之所以失利,主要在于其与消费者沟通时不诚实,并一味地推卸责任。应该说,危机管理的核心是危机真诚沟通。危机真诚沟通的作用是帮助公众理解影响他们生命、感受和价值观的事实。

  记者: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许多不可预知因素的存在,企业抱着侥幸的心理对待危机已很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树立危机意识,并建立危机应对机制是企业、特别是那些正处于良性成长期的企业,谋求做大做强的重要一环。从您研究国内外诸多企业成功或失败应对危机的案例上看,您认为危机应对需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游昌乔:作为危机管理的参与者、主导者和研究者,我认为一个成功的危机公关必须要把握以下5个原则:

  速度第一原则。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在危机出现的最初12~24小时内,与企业有关的不利消息会像

病毒一样以裂变的方式快速传播。因此,企业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反应,果断行动,与媒体、公众、政府有关部门等进行沟通,以此迅速控制事态发展。否则,会扩大突发危机的范围,甚至可能失去对全局的控制。危机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危机的关键。

  系统运行原则。在躲避一种危险时,不要忽视另一种危险。在进行危机管理时必须进行系统运作,绝不可顾此失彼,要做到以冷对热、统一观点、专人负责、果断决策、迅速实施、借助外力及循序渐进标本兼治等。只有这样,才能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化害为利。

  承担责任原则。危机发生后,公众往往会关心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利益问题,它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此时,无论谁对谁错,企业都应承担责任;另一个是感情问题,公众很看重企业是否在意他们的感受。此时,企业应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对他们表示同情和安慰,并通过新闻媒体向公众致歉,以赢得他们的信任和理解。

  真诚沟通原则。企业处于危机漩涡时,是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其一举一动都将受到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千万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试图蒙混过关。而应主动与媒体联系,尽快与公众沟通,把自己所做、所想真诚地告知公众,消除他们的疑虑和不安。真诚沟通是处理危机的基本原则之一,这里的真诚指的是诚意、诚恳和诚实。

  权威证实原则。在危机发生后,企业应尽力争取政府主管部门、相关专家或机构、权威媒体及消费者代表的支持,而不是自己去徒劳地解释或自吹自擂。

  记者:有了危机管理的5个基本原则,企业应如何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呢?

  游昌乔:制定危机管理计划,首先要具体、可操作性强,不要有任何含糊之辞;其次要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连续性,对参与人员进行有效配置;第三要有灵活性、通用性和前瞻性;第四要关注细节;第五要依据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进行危机管理预算;最后要定期地对计划进行检查和更新。最好的危机管理计划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计划。

  记者:企业在进行危机公关时,有哪些做法是应该杜绝的呢?

  游昌乔:不要过度反应,也不要过度承诺。危机事件发生后,企业在对事实有所了解后,应做出适当反应,即在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时,要控制自己的反应度,要对事件态度明确。过度反应,不利问题的解决。为什么也不能过度承诺呢?因为危机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期性,企业决策者需在得到专家意见后尽快与公众和员工进行沟通,但此时很多信息往往是有局限和不确定的。因此,企业的决策者必须要面对这样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告诉公众、员工,事情并没有预期想像的那么顺利。面对危机,企业应面对公众,但同时应谨慎。不然,会使承诺降低可信度,这也将造成对公众智力和判断力的不尊重。

  记者:众所周知,媒体是企业危机爆发及传播的途径,也是危机控制的关键。有些企业在危机来临时,对媒体采取躲避或回避的做法。事实证明,这并不利于危机的处理。那么,企业在进行危机管理时,应采取什么样的媒体策略呢?

  游昌乔:良好的媒体策略可以用“四个一”来概括,即:一个系统:由专门的部门与媒体进行沟通,并建立良好的关系;一个声音:对外要统一口径,由指定的新闻发言人对外发言;一个态度:对所有的媒体和记者都要坦诚相待;一个形象:对外形象要保持一致。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媒体在进行企业报道时,没有义务按照企业的理解或希望去确定报道角度或重点,还有可能因不准确的语言描述而背离了企业所表达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有正确的态度对待媒体曝光的报道或失实的报道,切忌冲动地去责问记者。对于失实的曝光报道,企业要通过与记者沟通、提出更正要求、刊发后续报道、开展一些能向公众展示事件真相的活动等措施,来挽回不良影响。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