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正文
 

甘肃省副省长杨志明强调西部开发要走与食品安全监管同行的新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17:16 中国质量新闻网

  甘肃省副省长杨志明日前指出,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构建和谐甘肃中,政府部门最基本的一个责任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于西部开发,同时还要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买得放心、用得安心。这就需要全省上下发挥优势,实施“五动”原则,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上有新措施,在食品加工业整治上有新进展,在创新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上有新突破,走出一条西部开发与食品质量安全同行的新路来。

  地域大、民族多、百姓穷是甘肃的基本省情,但西部开发以来,资源多、投入大、后劲足也是现在的实情。杨志明副省长认为,质量是后进区域实施经济追赶的战略选择,甘肃迫切需要探索西部开发与食品质量安全同行的新路。

  “新”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杨志明副省长指出,从国务院的决定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浙江现场会精神看,“新”要新在以生命健康为本,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把培育食品知名品牌与端掉伪劣窝点相结合。“新”要新在将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与

食品安全的公益性有机结合起来,以“看得见的手”弥补“看不见的手”的缺陷,实现食品监管的科学化、法制化,引导企业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建设者和保证食品安全的执行者。“新”要新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借鉴发达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经验,实现从被动防范向制定标准、管住源头的战略转变,将食品质量安全建立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上。

   甘肃有什么优势可以做到这一点呢?为什么甘肃食品在国内市场激烈竞争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呢?为什么内地、沿海的强势食品企业向西部进行梯度推移呢?杨志明副省长指出,甘肃最突出、最核心的优势是高原绿色食品,甘肃应该将西菜东输。但是,甘肃的劣势是食品发展水平低,经营规模小,加工包装差,所以要以光热资源足、昼夜温差大、气候类型多、农药残留少的优势,借助“以标补晚”和“以利补晚”相结合的后发优势,走绿色农业、精细农业、有机农业、订单农业为主的食品加工发展新路,把武都的油橄榄、徽县的银杏、兰州的百合、定西的专用薯、张掖的紫花苜蓿、甘谷的辣椒等等,这些具有甘肃特色的优质食品推向更大的市场。而当前甘肃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形势,需要政府和质监等职能部门以培育本地优质食品和引进外地名牌食品为己任,突出三个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努力推进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新进展;攻克难点,从源头上进行专项整治,打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攻坚战;抓住热点,将监管寓于发展之中,在“

十一五” 规划中分优秀食品企业和优秀食品龙头企业两个层次进行培育,努力使食品工业成为甘肃工业强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甘肃食品加工点多、面广、档次低,底数已经基本清楚,要达到让群众吃上放心食品这一目标,差距不小。甘肃省政府已决定从今年起开展为期3年的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活动。杨志明副省长强调,全省打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攻坚战必须坚持实施“五动”原则:一要政府推动,甘肃在食品监管上既有经济实力的差距,也有落后的观念习惯、既得利益的碰撞等,因而政府推动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全省各级政府要做到“三个一”,即省长市长亲自安排一次,亲自到现场检查一次,对检查中发现的无标或不达标的生产企业要现场办公整治一次,确保政府推动不流于形式。二要企业行动,食品监管的作用与企业的联系点在于市场。企业市场准入的通行证就是持有生产许可证。三要科技带动,主要指推行先进标准。四要检查促动,扶优治劣。五要部门联动,坚持“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一个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使食品监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形成甘肃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群强争先、慢进也退的食品安全监管局面。监管是保证,整治是手段,发展是目的。

  杨志明副省长希望政府和质监等职能部门把勇于负责的精神拿出来,把强化监管的措施硬起来,切实做实行食品质量安全的行家和监管食品质量安全的专家,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促着一级办,为建立甘肃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让更多的人享有安全卫生的食品而不懈努力。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