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圣诞购物全民疯狂 液晶电视打折卖180美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 07:50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人民日报代表团 美国是个万花筒,从不同的视角,能看到不同的色彩。 我们代表团一行五人来到这里访问,恰逢圣诞节前夕,到处都是系着红丝带的圣诞花环,荧光闪烁的圣诞树,还有远处教堂隐隐飘来的圣诞歌。然而,最让我们感到新奇的还不
一热一冷,“热”的圣诞消费,“冷”的安全氛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经济强劲的美国,一个深感不安全的美国。 热烈的圣诞购物 从每年感恩节(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后的星期五开始,美国进入了长达5周的圣诞购物季。 这个购物季对商家来说不寻常。每年,沃尔玛、西尔斯、梅西等各大零售商40%以上的销售额和60%—70%的净利润都集中在圣诞购物季。据说,以前美国的零售商用红墨水标注生意亏损,用黑墨水填写盈利记录。由于从感恩节后的星期五开始,即使大半年经营不佳的零售商也往往能从亏损转为盈利,账面从“赤字”变成“黑字”,因此人们干脆把这个星期五称为“黑色星期五”。 这个购物季对美国经济来说也不寻常。美国的消费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2/3,消费需求是美国经济近年来持续走强的主要动力之一。难怪有经济学家甚至这样形容:“温情脉脉的圣诞节对美国经济来说,是一个‘生存还是死亡’的节日!” 2005年的圣诞购物季来临之前,曾有不少专家认为,由于飓风“卡特里娜”重创了墨西哥湾产油区,导致原油、汽油和天然气价格高涨,燃料支出的大幅增加将使美国消费者捂紧钱包。但后来的事实并非如此。随着飓风影响的逐渐减少,能源价格的逐渐回落,美国消费者的圣诞购物热情依然如火如荼。 在弗吉尼亚州的Costco超市,我们遇到了职业婚礼设计师凯特小姐。她的购物车里放了3箱牛奶、2箱奶酪、1箱啤酒和30多瓶可乐。“这个圣诞节我要办一个30多人参加的聚会,光圣诞礼物就花了3000多美元。圣诞期间也是美国年轻人的结婚高峰期,每对新人的婚庆消费大概要6万到8万美元呢!”凯特小姐乐呵呵地说。 美国朋友告诉我们,这种购物景象还不算热烈,最热烈的,当属感恩节后的第一天,也就是“黑色星期五”。那一天,美国各大零售商都大打折扣,多数打对折,有些商品甚至低至三四折。在沃尔玛,一台惠普电脑仅售378美元,一部液晶电视机仅售180美元。面对如此诱惑,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怦然心动,纷纷拥入各大商店抢购。据当地媒体报道,在一家百货公司,一名妇女被几十名购物者挤倒后遭到踩踏,幸亏一位男士挡住人流,才侥幸得救。 顾客大举抢购,商家乐在心头。据美国全国零售联盟预计,2005年的圣诞购物季销售额将达4395亿美元,同比增长6%。美国消费者协会和国家信用互助协会的调查也表明,6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花费将与上年持平或是更多。 冷峻的安全检查 尽管对美国的安检之严早已有所耳闻,但眼前发生的一切仍让我们吃惊——— 在肯尼迪机场,安检人员当场打开每一个行李箱,用镊子夹起一张四周锯齿形的白“纸片”,在行李箱内来回探测,然后将这种对爆炸物特别敏感的“纸片”放入机器中进行检验;在杜勒斯机场,每一个乘客都要脱掉外套,脱掉鞋子,甚至解下皮带,通过安检门,然后被带到一张椅子上坐下,安检人员手持探测器指挥乘客,先平举左腿再平举右腿,尔后起身叉开双腿,伸直两臂,最后以同样的姿势转身180度接受检查;在美国航空公司的机票确认柜台前设置了安全询问柜台,穿制服的女职员频频发问:行李是谁做的?有没有离开过你的视线?里面有没有什么电子物品?话里话外,就是怕行李里边有“猫儿腻”。 不仅坐飞机要安检,连访问机关、游览景点甚至看戏也要安检。我们去纽约无线电城音乐厅看圣诞歌舞剧时,只见剧场外两名警察冒着湿冷刺骨的寒风,不厌其烦地请人们把手提袋打开,然后将一根塑料吸管似的东西探入其中,反复检查。我们访美的短短一周中,经历的安检达十次之多。 看来,“9-11”事件的发生、反恐的深入,让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感到了不安全,安全威胁似乎无处不在、却又难以预料。从安检人员的眼神中,我们既看到了认真,也读出了些许无奈。 或许,肯尼迪机场入境处的一条标语道出了美国人的企盼—— “让我们的国门开放,国土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