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地方试点成果解读
点 题
2005年11月下旬,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在沈阳市组织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地方试点的验收会议。沈阳市推出的产
品研发切入型、市场导向采标型、技术创新发展型和标准主导参与型等四种企业标准化运行模式得到了高度评价。
2002年,沈阳市成为“重要技术标准研究”19个地方试点之一,并于2003年启动了试点工作。验收组认为,沈阳市推出的四种企业标准化模式,对全国的制造业企业,以至所有企业均有推广价值。
以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产品研发切入型模式,特别适用于单件、小批定制产品类型的企业。其推广价值在于,以产品研发为切入点,将标准化工作贯穿于包括市场调研、开发设计、工艺工装、生产制造、检验包装、市场营销等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该模式可以实现标准化由少数人专管向多数人兼管的转变,可以实现标准化管理由简单的小循环向生产过程大循环的转变。
以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市场导向采标型模式,特别适用于行业技术领先的企业和大批量生产的企业。其推广价值在于,实质性的采标可以带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企业采标工作指明了方向。
以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发展型模式适用于实施现代化管理、精益生产制造和信息化建设好的企业。其推广价值在于,为标准化融入企业现代化管理、精益制造提供了方向;通过跟踪、掌握、提升、超越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实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标准化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是企业标准化的方向。
以东软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标准主导参与型模式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其推广价值在于,制定先进的技术标准,是取得市场主导权的有效措施;为企业标准化起步晚,技术起点高的高科技企业如何开展标准化工作指出了方向。
市场导向采标型制造业企业标准化模式之一
企业档案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鼓公司)在国内透平压缩机市场占有绝对领先的地位,在国际透平压缩机市场上也有一席之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沈鼓公司就根据广大用户和市场的要求,开展了实质性的采标工作。难能可贵的是,20多年来,沈鼓公司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国外标准最新版本,在消化、理解、吸收和转化的同时,还增加了两个附录,使标准的引用文献中包括了数十个国家和协会标准和ISO标准,这些都是很难查到的。
试点内容
沈鼓公司在试点中承担的任务,是美国石油学会2002年版《石油、化工和气体工业用轴流和离心压缩机和膨胀-压缩机》和《石油、化工和气体工业用整体齿轮增速组装型离心压缩机》两大标准的转化与实施,这两项标准在业内通常被简称为API617和API672。
ISO有透平压缩机标准,沈鼓公司选择API617和API672的理由是,API617和API672是当时直至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具有权威性的标准,比ISO标准更严格,是目前适用于石油、化工、气体工业和冶金等行业压缩机设备的主导标准,也是广大用户所要求必须执行的标准;API617和API672是根据多年来压缩机制造厂和用户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的实践经验制定的,仅API617就经过7版修订,不断完善成熟,可以为石油、化工和气体工业输送用离心压缩机的采购和设计制造工作,提供一个供需双方都可遵循的标准;API617和API672指标先进,其中的指标没有考虑欠发达国家能否达到的问题,而ISO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充分考虑到了大多数成员国家的承受能力而确定的指标,指标相对较低。
围绕两项标准的转化和实施,沈鼓公司对API两项标准进行了细化分解,完成了60余个设计规范、现场服务手册和透平压缩机试验规范、透平鼓风机试验规范以及通风机试验规范等技术规范,为全过程标准化操作提供了充分的保证,使工程设计人员在每一个设计制造环节都有章可循。同时,沈鼓公司根据ISO标准修订的机会,向ISO提出了建设性修订方案,还推动了3项国际标准向我国国家标准、4项国外先进标准向我国机械行业标准的转化。
基本经验
沈鼓公司多年来的采标实践表明,采标应以市场为导向,从满足用户要求出发,切实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要通过采标建立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的企业标准体系;要在大力开发新产品,拓宽市场领域,增强竞争力上下工夫;要将传统的制造业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摆脱为采标而采标的计划经济模式和政府指令式等为追求采标率而采标的做表面文章的采标模式;要把采标与自主开发、产学研合作、引进技术消化创新、加速技术创新步伐等多种研发方式相结合,用信息化服务于标准化。
产品研发切入型制造业企业标准化模式之二
企业档案
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重公司)是国有独资大型骨干企业。主要生产供电站、冶金、轧钢、矿山、锻压、橡胶、水泥、人造板、军工、环保等领域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共有10大类300多个品种3000余种规格的产品。双进双出磨煤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4%,立式辊磨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1.2%。
试点内容
被确定为试点单位后,沈重公司承担了《双进双出磨煤机》和《立式辊磨机》两项重要技术标准的研制任务。以此为契机,沈重公司总结并探索出以产品研发为切入点,实现全员全过程标准化的企业标准化工作模式。
双进双出磨煤机是沈重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国产化设计制造的产品。目前,整机国产化率达90%以上,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双进双出磨煤机的国产化,使我国电力建设又增加了一种新型、高效、先进的制粉设备。2004年,双进双出磨煤机的产值占到了沈重公司全年总产值的40%。试点过程中,《MGS双进双出磨煤机》被批准为机械行业标准,并于2005年11月1日起实施。
遵循同样的思路,沈重公司早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德国技术,制造出可满足日产700吨至2000吨水泥所需的立式辊磨机。近几年,沈重公司又成功地开发了用于日产2500吨和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的具有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的MLS3626和MLS4531立式辊磨机。《立式辊磨机》产品标准列入建材行业2005年标准制定计划,现已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基本经验
《MGS双进双出磨煤机》和《立式辊磨机》两项技术标准的研制,是沈重公司以产品研发为切入点,实现全员全过程标准化工作模式的典范。
这种模式的基本经验是:在市场调研阶段,从新产品立项开始,通过查阅资料,掌握与该产品有关的现行技术标准,对新产品提出标准化综合要求;在产品研制阶段,产品设计首先应符合系列化要求,技术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优先选用标准件和通用件,新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制定出充分反映标准化综合要求的技术标准;在生产阶段,要进行工艺、工装标准化及原材料和外购件标准化,使产品生产各道工序环环紧扣,让标准化人员、管理人员、各级领导、质检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在售后服务阶段,注意搜集顾客对产品的反馈意见,根据不同客户对产品的要求,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及时修订出适应性和竞争力较强的产品标准。
技术创新发展型制造业企业标准化模式之三
企业档案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黎明公司)是中国航空发动机大型骨干企业,1954年建厂,始终承担着国家重点型号发动机的研发制造任务。黎明公司曾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航空喷气发动机、第一枚地对地导弹发动机,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QD-128燃气轮机。和许多制造业大型企业一样,脱胎于计划体制的黎明公司,其管理模式、工艺布局、作业流程仍然是“刚性强、柔性弱”,无法适应单件流、小批量、柔性化、专业化、系列化、精益制造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
试点内容
进入21世纪以来,黎明公司产品结构开始由军品向军民混合型转变,生产组织结构和工艺布局已经由适应大批量、少品种的模式,向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模式转变。借助试点的契机,黎明公司围绕企业流程再造,精益生产、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探索出技术创新发展型这一新型企业标准化运行模式。
黎明公司的试点是从对公司现存两万多项标准进行彻底清查的基础上开始的。清理了一批不能满足要求或由于机构和职责变化需要协调、完善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废止或修订一批陈旧、过时的技术标准,摸清了各型号研制生产已采用标准、需补充采用和新制定的标准状况。又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结合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制(修)订了一批技术标准,其中,仅转化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就接近100项。值得一提的是黎明公司在信息化、数字化标准方面的突破。试点工作启动以后,黎明公司开始收集、制定并实施数字化各个环节中所需的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制定了以数字化制造标准为主线,细化各阶段所需编制的数字化标准,初步形成了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可望在流程再造、精益生产等方面取得突破。目前,黎明公司所采用的绝大部分生产技术标准都已达到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水平,部分标准的先进程度已超过了国际标准。
2004年初,黎明公司启动了流程再造工程,为防止纰漏、减少阵痛,公司及时组织制(修)订了81项与流程再造有关的标准。消除了流程再造初期出现的局部不适和临界面不清等问题,从而缩短了磨合期,使流程再造得以顺利进行。相关标准删除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改过去“车间、工段、班组、员工”四步流程为“车间、工位”两步流程,消除了生产过程中的空耗时间。
试点经验
将标准化融入技术创新,用标准化推动技术创新,使黎明公司技术创新活动中跨领域、跨专业、跨单位的团队合作更加便利,拉动技术创新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黎明公司将标准化的方法引入《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中,确定课题节点、细化工作程序和考核办法。
精益制造是打破旧的管理模式的尝试,其精髓就是消除浪费来改进工序,并通过标准操作来使改进具有可持续性。黎明公司具体做法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精细化管理等方法,对制造过程实行简单操作,简化路径,实现机构扁平,达到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战略目标。
标准主导参与型制造业企业标准化模式之四
企业档案
东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公司)创立于1991年,是一家以软件技术为核心,以软件、数字医疗为主营业务,集软件研究、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培训与服务为一体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东软公司在软件、数字医疗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中进行了深入探索。
东软公司拥有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东软信息技术学院、东软软件园产业发展有限公司4家成员企业,在沈阳、大连、南海、成都建有东软软件园,在国内40多个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在美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设有分公司。
试点内容
东软公司的试点是结合我国软件和数字医疗标准化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展开的。软件的高可复用率,决定了制定统一的软件构件标准的必要性。但是,目前国内软件业没有软件构件标准,各家企业各做各的产品,各类产品之间缺乏标准接口,可复用率低,成本大量浪费。目前,国内软件企业注重直接利润,一般没有把企业标准化列入非常重要的位置,增加了产品开发中的潜在风险。而数字医疗标准在系统性、科学性、适用性等方面明显不足,标准与市场结合较弱。许多数字医疗标准化试验和检测设备昂贵,相对于国家和企业对技术研发的高投入,标准化研究的投入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
试点开始以来,东软公司通过参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软件生产的过程标准化管理模式。即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过程改善管理机制,公司内部设有专门的过程改善中心,具有一支专业高效的过程标准化管理团队。东软公司参与制定的《软件构件标准构件模型标准》、《软件构件标准企业应用集成(EAI)》、《软件构件标准质量度量》、《电子商务构件互操作性测评研究》4项标准已完成草案阶段的工作。东软公司还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一同合作,完成了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标准送审稿。在数字医疗标准领域,东软公司先后参与了《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技术要求和试验》(已报批)和《医用X诊断射线设备测定特性用辐射条件》(已发布)两项标准的制定工作。
试点经验
东软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主要原因之一是在标准化方面舍得投入,积极参与了软件、数字医疗设备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
软件产业规模化是一条必由之路,规模化的前提是标准化。许多用户要求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这需要技术标准;软件产品的多样化、复杂化,其中包括必须面对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需要技术标准把握多样化、复杂化的“度”。目前,中国软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同一软件厂商针对同一行业的不同的用户,为实现大致相同的功能往往需要开发不同的软件,改变这种低水平的重复的局面,更需要技术标准。
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有效使用,依赖于安全、合理的产品设计和持续稳定的质量体系保证,这两方面都离不开标准的支撑。医疗行业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医疗器械标准也是监督管理的依据。数字医疗器械常常伴随着强电、强磁、高辐射等不安全因素,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