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正文
 

关注:经济普查不会改变宏观经济政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 09:56 中国消费网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表示,数据的改变并没有改变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

  国家统计局于12月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介绍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基本情况,及利用普查数据测算2004年GDP数据和对历史数据进行修正的情况。随后,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回答了多家媒体记者的提问。

  新数据未改变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

  基本矛盾、基本的问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所以,我们大的政策也不会改变,为什么改变呢?难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能够动摇吗?粗放发展的经济还能够允许继续吗?

  记者:这次公布最新的数据是不是意味着我国去年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了呢?在这样一个数据的影响下,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李德水:这个问题是大家关注的问题。经济普查之后,把2004年中国的GDP数量作了调整,增加了23000亿,这说明我们对中国综合国力的认识发生了变化,确实正如我刚才发布消息的时候讲到的,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综合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

  至于明年宏观政策是不是会变化?宏观经济增长是不是变化?或者反过来问,原来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不是有问题?统计数据是不是误导了?很自然会提出这些问题。

  我可以断然地说,中国过去的统计数字并没有影响宏观经济决策,也不会因为这次普查而改变我们现在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因为过去的统计数字虽然对GDP的估计偏低,但还是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总趋势,只是在统计数量上存在一些误差,并没有对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重新估计,对中国经济基本的判断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的估计并没有因为这次经济普查的结果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再从这次经济普查的结果来看,中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比如能源消耗过高,其他资源消耗过高,我们的投入产出比不是很理想,经济效益不是很理想,以及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很粗放,这些重大问题都没有因为经济普查数据调整而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正如我们已经发布的1、2、3号公报里的数字,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基本矛盾、基本的问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所以,我们大的政策也不会改变,为什么改变呢?难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能够动摇吗?粗放发展的经济还能够允许继续吗?

  就拿第三产业来说,第三产业的比重虽然从31.9%提高到40.7%,这也不高,加快三产的发展仍然是今后一个重要的任务。我们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只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接近,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像美国已经达75%,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都在60%以上、70%左右,印度都51.2%了,中国40.7%算高吗?我们比印度落后那么多,难道我们不应该向印度学习吗?应该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都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这次普查的结果只是在一些比例关系上,跟GDP有关的比例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化了多少呢?就是16.8%,如此而已。一些基本问题,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不会因为普查之后而对它有重新的评价或者问题不存在了,不是这样的。所以,不会改变我们宏观经济政策,这些大的决策都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还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我再补充两句,由于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了,带来了GDP总量增加比较多,这本身也不是说跟经济政策毫无关系,也应该看到它还带来很多积极的一面。比如说第一,通过经济普查,发现原来对中国第三产业的构成低估了,实际上作为统计部门,早就深有感触,知道三产低估了,苦于我们现行的体制和方法,在常规体制中解决不了,所以我们才下决心搞经济普查,现在证实了我们原来的判断,这是很欣慰的事情。第二,这个数字表明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比原先统计反映的更合理、更健康。

  比如说前一段时间国际上有一个说法,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制造业拉动的,还有一种说法是靠强劲的出口拉动的,现在看来不能简单地判断,从我们普查的结果看,服务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功不可没。另外,服务业和消费的关系又最直接,也说明中国消费在三大需求中的拉动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这次普查的结果带来了一系列比例关系的变化,这都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对中国的经济结构的认识,对一些比例关系的认识改善了,不像原来估计得那么糟糕、那么恶劣,由此使中国在今后一个时期可以保持长期、较快发展的信心,对我们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是有帮助的,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汇率政策不会朝令夕改

  关于汇率问题,经济普查之后会影响中国汇率政策?我不觉得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我们在今年7月21日推出的汇率制度的改革方案,是充满智慧的改革方案。

  记者:我想听听您对GDP调整之后,在未来两至三年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看法?现在已经对2004年的GDP进行了调整,2005年GDP的增长又将会是如何的呢?通过新的调整过的数据,是否会对中国石油消费的数据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在这个领域里有更多的石油消耗会增长更高。

  另外,您是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成员,现在国际上有许多经济学家说,由于经济普查数据的发布,会使得中国政府面临更多的压力,因为通过这个数字可以看出来中国比以前更富有了,而中国在汇率改革方面应该行动得更快一些,是否应该把汇率改革或放松的步伐加快?

  李德水:普查数据公布以后,2005年的增长率我们要以普查资料为基础,基数是不一样的,肯定跟我们去年常规统计的状况有一些变化。究竟增长多少?12月的数字还没有出来,所以现在还不能告诉你。

  至于经济普查和石油消费的关系,我想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如果说有关系的话,只是万元消耗GDP的石油会减少、会下降。我们国家已经制定了很多节约能源的措施,发展循环经济,这方面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果,我相信中国石油的消费量,它的强度会下降的,总量的增长也会缓慢一些。

  关于汇率问题,经济普查之后会影响中国汇率政策?我不觉得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我们在今年7月21日推出了汇率制度的改革,实行以市场需求供需关系为基础,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取消了盯住某一种货币的政策,而采取参照一篮子货币的政策,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是一个重大的改革,也是充满智慧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出台时间才半年,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我们不可能朝令夕改,老是变化,这个政策会长期保持下去的,汇率政策不应该经常、随意的变动,这是很慎重的事情。

  经济普查把过去的水分挤掉了

  各地方对这次普查的反映很好,他们都希望搞得准一些,特别是有些历史包袱,扔了等于否定以前的政绩,留着是背着大包袱。这次一刀两断,轻装上阵。

  记者:我想请问一个关于统计工作改革的问题。因为在这次经济普查中反映出一个很重要的情况,我们以前的方法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经济工作的全貌,今后是否会在某些方面进行大的改革,使2005、2006年的统计数据更能显示这种状况?会不会出现2006年第三产业GDP的比例又出现31%的情况?

  比如说我们过去各个省市的GDP都报得比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要高,而且国家统计局若干领导都批评过各个省市统计的工作,但是按以前各个省市统计的数据加起来,正好可以反映出真实的经济全貌,不知道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我们了解到有大量的个体私营企业家在全国进行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时候,都存在低报数据的情况,这也是一个真实的情况。想了解一下我们如何真实地获取这个数据,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度?

  李德水:这个问题内容很丰富。关于中国统计的改革问题,你说得很对。

  至于明年会不会走回头路?从普查结果看出2004年的数字跟常规年度的数字有这么大的差距,今年、明年和非普查年份的数字,能不能保证不出现大起大落?这个问题正是我们所担心的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这次经济普查只是对2004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快照,把这张照片照得比较清晰,在常规年度的统计中是不可能这么细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或者准备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第一,从重点入手,因为这次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第三产业统计不全面,我们抓住第三产业在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制度、完善制度,哪些方面、哪些行业容易遗漏,把它解决好,我们已经制定了一套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我们在体制上也有了保证,今年经过中央编委、国务院的批准,中国国家统计系统的三支调查队,农调队、城调队、企调队合并为一个队,省一级的这支队伍的改革力度是很大的,加强整合资源。在这项改革中我们附带着对国家统计局内部机关设置进行调整,专门设立了服务业调查中心,这个中心已经开始运作,对一批第三产业行业设计了专业抽样调查的方案,把这个数字及时地反映上来。另外,我们机关司局的设置也增加了一个社会科技机构,把人口科技机构一分为二,强化科技统计。

  第三,加强和部门的联系,国务院各部门的部门统计很多是服务业的统计,这方面信息的采集和交流的制度要强化。

  第四,靠法制来解决,加强《统计法》的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要修改《统计法》,修改《统计法》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这次普查之后,建立了基本单位名录库,而且建立了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更新制度,能够经常地把新的情况反映进来,成为一个活库。在常规统计年度中,只要充分用好基本单位名录库,很多信息可以获取。您担心的这个问题提得很重要,我们绝不能像1993年第一次第三产业普查一样,当年普查以后三产的比重提高了几个百分点,结果到后来又慢慢退回来了,这种历史绝不允许重演,要从制度等各方面完善起来,在年度常规统计中不能出现大起大落。

  至于地方的数字,这次普查的数字汇总起来,去年的年报初步核算数比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更接近一些,这不能说明谁准确谁科学,可以说这次经济普查把全国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搞清楚,是各级政府、各级统计部门的共同心愿,各地方都非常努力、非常认真。最后的结果也不是说哪一个省或者地方的数字更准确,最后结果是有一部分省比核算数减少了,有一部分省比核算数增加了,应该说19个省区市比原来的年报数增加了,面很广,有12个省区市比原来的年快报数减少了,所以数字是有增有减。

  这次普查把基础资料搞准了,把过去的水分挤掉了,有的是把遗漏补上了,更准确、更科学,这是个好事情。各地方对这次普查的反映也是很好的,他们都希望搞得准一些,特别是有些历史包袱,九十年代初甚至八十年代虚报的数,说不清楚,扔也不好扔了,扔了等于否定以前的政绩,留着是背着大包袱,加进来很困难。这次一刀两断,轻装上阵,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这是好事情。(编辑:刘洋)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