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关于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陆续下发到全省各地,该《意见》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等问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意见》规定,租房的外来从业人员也可申请迁入城市户口,其配偶和子女也可一并迁入。
可以说,此次河南省的户籍改革迈出了非常“大胆”的一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城市化的速度虽然飞快,但可以注意到,几十年来城市化人口的增量大部分被新兴的小城镇吸收了,大中城市户籍门槛虽有松动,但这种松动是有选择的———如投资入户、买房入户、高素质人口入户等。可以说,低收入、低文化水平的普通外来人口要想进入和落户大中城市,还面临着相当高的门槛。
目前许多人对大中城市敞开大门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有着许多疑虑,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性观点就是,大中城市的人口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了,此时如果让大量外来人口入户会加重“城市病”。问题真的是这样的吗?
世界银行2003年公布的一个报告显示,在2000年,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超100万)人口占中国城市总人口的比率为14%,而同期这一数字巴西为34%、法国为21%、德国为41%、日本和美国为38%.可见,中国大中城市吸纳人口的潜力非常可观。
放开户籍门槛会加重“城市病”,这一观点其实也值得商榷。随着附加在户籍上的一些不合理因素的逐渐废除,许多人进入大城市谋生,并不十分看重户籍。
拿北京来说,北京的几百万外来人口虽然没有本地户籍,但他们并没有因此离开北京,他们的现实存在仍然给城市带来了压力。这就是说,户籍登记根本起不到控制城市人口的作用,相反,数百万外来人口因为无法获得北京的户口,变成了城市边缘群体,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
“城市病”的确是许多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遭遇的难题,但它与户籍登记没有必然的联系,也不一定与城市的人口膨胀有必然联系。例如,东京的人口密度比北京要高,但东京并没有出现像北京这样严重的交通拥堵。《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作者雅各布斯女士调查发现,美国城市绝大多数贫民区并不拥挤,相反,这些区域的人口密度比较低,而那些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区域却往往秩序井然,充满活力。
放开户籍的确会给城市带来压力,这种压力表面上是由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带来的,但实际上可能是由于城市规划不合理,以及城市公共设施投入滞后造成的。关于这一点,去年9月河南省郑州市“户籍新政”被部分叫停,就是典型的个案。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病”固然需要警惕,但更应看到,数量巨大的进城务工者无法得到一纸户籍而有效融入城市,这其实也是另一种严重的“城市病”。已经生活在城市的数量巨大的外来人员却无法在城市生根,这是当下中国一系列城市问题的根源之一。因此,加大户籍改革的步伐,实现外来人员向本地市民的转化,已是时势所迫,众望所归。(编辑:王彦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