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正文
 

普马骗贷八年欠款十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 09:33 中国消费网

  中国普尔斯马特(以下简称普马)打着“洋品牌”的旗号,8年时间里在全国超高速开设46家连锁店,并在此过程中圈取资金数十亿元,其中包括10多亿元银行贷款,集中暴露了银行机构目前存在的三大漏洞:对风险缺少有效评估、内部控制薄弱、责任难以追究。

  ■挟“洋”自重成功骗贷

  中国普尔斯马特原是国内一家民营企业,1996年取得美国普尔斯马特在中国的特许经营权后,通过银行贷款及拖欠供应商货款快速扩张,在全国19个省市区建立了46家连锁店。

  普马通过大炒“洋超市”概念,并通过不断地开店造势展示资金偿还能力强的假象,骗取银行贷款。而几乎每一家新连锁店开业后,普马即获得当地银行的大额贷款,并在极短时间内将资金抽走。据各地公安部门调查,普马倒闭后,各地普马店至少欠10亿元银行贷款。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研究室主任易宪容认为,普马“借店圈钱”之所以顺利得手,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银行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定价机制,缺乏基本的风险定价能力,在实际运作中往往有章不循,从而让普马这个本来不具备足够资金和管理实力的企业,轻松套取大笔银行贷款。

  ■有钱就是爷:银行惯坏了普马

  长期以来,我国

商业银行在贷后监管上,重视十分不够,缺少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必要的风险控制手段,在风险管理系统建设上几成空白。现有的一些相关规定,对普马这样所谓的优良客户,服务和管理很不对称,重服务轻管理,甚至放弃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

  “普马”超市最后的一朝倾覆,是有不少先兆的。然而,作为普马的债权单位,由于缺少必要的应急机制,各银行之间又信息闭塞、缺少交流,直至当年9月,普马仍继续以开新店来吸引银行资金。更为严重的是,在问题出现后,北京等地的一些银行还允许普马利用承兑汇票恶意套取资金,让其掩盖风险。

  ■风险成本过低问责形同虚设

  据银行内部人士分析,普马贷款的发放,环节多,人为因素多。当贷款出现风险时,各环节都可以找到很多客观免责的理由,责任难以落实,也就无法追究。专家认为,这种制度不细化、责任不明确、人人可以负责又人人都可以不负责的粗放管理模式,在银行中普遍存在。

  一些银行界人士认为,目前需要迫切改革银行现有

考核机制,研究与国际接轨的效益规模质量型考核体系,变追求规模为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同时,银行也要研究各种新型服务领域,实行区域化和专业化信贷,加强贷后监管与服务。(编辑:金楠)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