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落幕的上海艺博会,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大买家开始“包”画家。只要看中这位画家,不管他的作品是好是坏,全部买下来。暂且不对大买家的这种行为进行评说,但对广大艺术品投资者来说,书画投资还是应该以精品为上。
在刚落幕的中国嘉德秋拍会上,齐白石的一幅6厘米×9厘米(约0.05平方尺)的《喜蛛》),仅一张名片大小,以107.8万元的高价成交。综观书画拍卖历史,早在1997年中国
嘉德拍卖会上,齐白石的一幅《苍蝇》只有9.7厘米×7厘米(约0.06平方尺)大小,经过激烈竞争,最后以19.8万元成交。此次,齐白石的小作品成交破百万,无疑显示出市场对于精品之作的追捧。
或许有的投资者认为,书画作品小就是精品,其实这就是一种误解。拍出百万高价的《喜蛛》,中国嘉德在2003年7月也拍卖过同样一幅类似的作品(图2)。从上面的“苹翁”钤印来看,与拍出百万的作品相同,应该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同时,上面的题识为:第三足不合向后,有圈之足不要,前三足皆向前扒,惟第足不向后。从这些题识中,估计应该是白石老人的一个绘画草稿,并很有可能是《喜蛛》的初稿,成交价为5.72万元。
小画作之所以能够拍出天价,就是因为在小小方寸间,画家要将一件事物画得栩栩如生,非要有深厚的功底才行。这也是扇面的均价要比书画贵的最主要原因。当然,精品不仅是指描绘物品,要显示出画家水平,在构图上也要显视。
在此轮秋拍中,香港苏富比推出的谢稚柳《木桃鸟猿》镜心,估价为30万至50万港元,成交价达到了213.6万港元。值得注意的是,这幅作品在1986年的拍卖成交价只有3万港元。据苏富比拍卖行中国书画部主管张超群先生介绍,这幅作品中的猿猴充分展现了画家在工笔画方面的深厚造诣,同时画家构图的高超技巧也值得关注。
近年来,仅仅追求画作尺幅大的风格已经逐渐为追求画工精湛所取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2005年中贸圣佳的拍卖会上的《江山多娇》青绿山水通景8屏,为谢稚柳作品中画幅最大的一件,拍前预计2500万元,最后仅以1760万元成交。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画作不在大,能反映出画家的绘画风格就行。这个意义上来说,仅仅以平均价格来反映画家的市场价值是远远不够的,投资者应该及时改变观念。 (编辑:盛秀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