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震后:急需帐篷数千顶 庇得灾民俱欢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 10:41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刘晨,赵刚,南方 来源:中国经营报 震后第六日,帐篷紧缺依旧困扰着江西25万灾民。12月1日下午,在灾民最为集中的江西瑞昌市,记者看到,仍有部分群众露天住宿在江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对面的中心广场上。随着灾区气温一天天地向零度逼近,温家宝总理“确保受灾群众不挨饿,不受冻”的重要批示正经受着空前的考验。
寒冬已至“帐篷之争”笼罩瑞昌 “不能入住!”即便在斑驳的夜色中,杨林湖一排19号水泥墙上的几个粉笔字依然格外触目。它代表了专家组对这座房屋的排查结论。然而,11月30日晚,记者来访时,79岁的漆子正老人正躺在他那“不能入住”的家中,陪伴他的是78岁的妻子徐绍雪和81岁高龄的姐姐。 因为领不到救灾帐篷,3位老人只好滞留在危房中。漆子正夫妇都是退休教师,漆子正多年前就已双目失明,地震前不久又开始瘫痪在床。徐绍雪告诉记者:“地震那天晚上我们在外面露天过了一夜,结果老头子被冻坏了,又是感冒,又是拉肚子,只好继续回家里住。我们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早点儿领到一顶帐篷,好有一个安全的地方住。” 在瑞昌,像漆子正这样无法及时领到帐篷的灾民决非少数。当夜记者走访了负责为本区居民发放帐篷的杨林湖居委会主任田明芳,她告诉记者,帐篷紧缺的情况普遍存在。杨林湖居委会有1500户正式居民和400余户外来居民,却只领到了120多顶帐篷,连居民户数的1/10都不到。即便是按市里3户居民发一顶帐篷的要求,也还差400多顶。 “市里面基本是按各居委会的居民户数按比例发放帐篷的,所以整个瑞昌市的帐篷到位率应该都是大致如此。”田主任推断说。 几位瑞昌当地居民告诉记者,由于帐篷严重缺乏,市内居民争抢帐篷的事件时有发生。田明芳也向记者讲述了11月28日他们居委会发放帐篷时的惊险一幕。当晚,他们居委会的22顶帐篷刚刚拉回,运货卡车就被数百名居民牢牢围住。后来动员了公安、武警、消防等部门的百余名警力才确保了帐篷的正常发放。 另外,据抗震救灾中心的最新公告,近日,将有两股强冷空气先后到达灾区,江西北部地区气温将下降10摄氏度左右,最低气温将降到零下2摄氏度,其间还可能会伴有雨雪天气。 而地震专家的最新分析表明,虽然在原震区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但余震活动将持续一段时间,未来1~2个月不排除发生4级左右地震的可能。 田主任表示:“上面通知我们要注意灾民的保温问题,又要我们动员危房内的居民尽快搬出,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更多的帐篷。” “紧急调拨” 救灾速度考验政府效率 江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就设在瑞昌唯一的星级宾馆“皇家酒店”中。记者从抗震救灾指挥部了解到,据他们估计,需要转移安置的受灾居民共有25万人左右。按照指挥部的安排,目前每个帐篷应该入住10名灾民,今后则争取每户灾民都能有一顶帐篷。 12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负责瑞昌市救灾物资中转的“抗震救灾物资接收中心”。物资中心张友清主任告诉记者,截至当日11时,他们这里收到的帐篷共有6700余顶,目前帐篷的需求缺口仍较大。 张主任告诉记者,救灾帐篷是特殊物资,它们主要集中在民政部门手中。由于江西省极少发生地震,所以江西省民政厅没有贮备太多的救灾帐篷,“一共只有几百顶”,因此,这次灾区所需帐篷主要是从外省市调入的,运到灾区需要更多的时间。他认为“相关部门已经是在开足马力工作了”。 然而,前来物资中心捐赠货物的公司来说,提高效率似乎更容易些,乐百氏食品饮料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1月27日他们决定捐赠10000件瓶装水,28日上午便全部从武汉送到了这里,“正常程序我们需要3到4天,但特殊情况,我们一路绿灯,只用了几个小时就解决了。”而物资中心现场几个搞货运的人员则私下向记者表示,以我们国家目前的运力,只要调配得当,一两天内及时把货运到似乎并非难事。 随后,记者再赶到江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希望能了解一下救灾帐篷的调度机制,指挥部工作人员以知情人不在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记者只能通过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布的相关领导的活动简报,从侧面了解一些有关救灾帐篷的调度情况。据了解,11月26日地震当日,民政部立即启动了四级救灾应急响应,民政部派出的第一个救灾工作组于当天下午赶到九江灾区。连夜查看灾情,并迅速决定调拨6300顶帐篷运抵灾区。这批帐篷在11月28日便已基本到位。 11月29日,民政部又向九江地震灾区派出以常务副部长贾治邦为组长的第二个救灾工作组。30日上午,贾副部长在灾区现场决定,再向地震灾区紧急增拨12000顶救灾帐篷,目前,这批帐篷正在运住瑞昌的途中。 资料显示,救灾帐篷的调拨并非一气呵成,从26日决定调拨第一批帐篷到30日决定调拨另外的12000顶帐篷,其间经历4天的历程。 12月1日傍晚,气温已开始明显下降,记者在中心广场走访了几户灾民。在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救灾帐篷里密密麻麻地躺着13个大人小孩,另一顶救灾帐篷竟然挤进了14位灾民。 广场上还有大量灾民们用彩条塑料布搭起的简易帐篷,它们往往四面透风,御寒性能更差。此外,为防止发生意外,所有帐篷内都不允许有明火取暖,记者稍坐片刻便觉得阵阵寒意。 12月1日晚8点,田主任高兴地告诉记者,当天她们居委会又领到了23顶帐篷,其中第一顶便分给了漆子正一家。对此,徐绍雪老人却显得较平静,她说她现在想得最多的是住帐篷后如何给瘫痪在床的丈夫取暖。 链接 为何没能提前预报? 江西省地震局应急处处长、指挥部监测预报组组长张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众所周知,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从理论上说,成功预报每次地震是不可能的。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受到世界公认,是十分领先的。中国曾经成功预报过许多地震,如1995年云南孟连中缅边界7.3级地震,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中4月6日的6.3级、6.4级等地震,1999年辽宁岫岩地震等。但是,地震预报又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能简单以单次预报成败论英雄。” 此前,有媒体报道说,湖北省地震局首席预报员李胜乐研究员曾透露:九江地震发生前两天,即11月24日,黄梅前兆地震台曾观测到明显异常的地震信息。对于地震前兆问题,张波表示:“这次地震发生十分突然,震前我们连0级以上地震信息都没有监测到过。这让预测变得十分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