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幼儿吃药过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 07:17 东方早报 | |||||||||
早报记者 李雪 根据上海市市立幼儿园最新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在园幼儿普遍存在用药人数比例高、用药种类多、频率高、随意性大的特点,其中最多的幼儿一个月用了16种药,而一学年的最高单人用药记录达32次。
市立幼儿园的这项调查在两所幼儿园的794名幼儿中展开,其中寄宿制幼儿164名,全日制幼儿630名,465位家长接受了问卷调查,回收427份,有效率为91.83%。调查从2004年9月跟踪到2005年6月底,一学年,两个学期。 在园幼儿人均用药8种 调查发现,在幼儿园服用过各类药物的幼儿占80.10%,幼儿人均用药8.44种,用药3种以上的幼儿占92.2%,仅有3人未用过药。秋冬季节气候转冷,加重了幼儿用药的“热度”。9月份一名儿童用了32次药;10月份一个月,一名儿童竟用了16种药,11月份有307人用过药,比例高达13.27%。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家长为大专、大学的幼儿用药最多,占67.90%。 参与此项调查的市立幼儿园保育主管陈涵告诉记者,用药多的现象在幼儿园普遍存在,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家长的观念,“幼儿用药大部分是从家里带来的,孩子一生病,家长就要求幼儿园给其用药。我们一个孩子,断断续续用了一个学期的药。家长认为,生病用药可以治病,不生病用药可以预防。”陈涵说,幼儿用药多,一方面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不断加多加重;另一方面会降低孩子的抵御能力,对药产生依赖性,一生病就得吃药。 对家长学历越高幼儿用药就越多的现象,市立幼儿园医务室儿科医生郭丹萍解释说,这些家长知识层次较高,信息来源也广,但准确性比较差,“在其他领域,他们专业水平高,但在医学领域,却是医盲。” 使用最多的是止咳类药 调查显示,13.8%的家长并不认同“是药三分毒”,近1/3的家长认为经常给孩子吃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其他营养性药物有利无害,80%以上的家长不知道怎么给儿童用药,认为“只要将成人用药的用量酌减,就可给孩子用”。86.2%幼儿家长不知道抗菌素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会杀灭有益菌。除了止咳类的药,在园幼儿使用最多的就是抗菌素。 “这些观点和做法是不正确的。”郭丹萍说,幼儿身体对微量元素的需要是非常少的,多了就会引起中毒,比如许多家长为促进钙吸收,大量给孩子补维生素D,殊不知维生素D过多也会发生中毒,造成肾脏钙化,影响肾功能。“特别是抗菌素,它对各种病毒感染是无效的,感冒、流感服用抗菌素有害无益。” 家长不该行使医生责任 调查显示,76.6%的家长认为孩子生病得马上用药,甚至有23.4%的家长选用药性最强的药,还有20%的家长认为孩子一生病就要输液。 郭丹萍说,孩子发热、感冒等,家长应该先物理降温,多给孩子喝开水,而不是依靠药物,“家长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观察、护理上,而不是行使医生责任。”郭丹萍呼吁,家长们应该合理用药,走出“过治疗”的误区。 个案 4岁的她一个月内用药高达32次 早报记者 李雪 悦悦(化名)今年4岁,9月刚刚升到幼儿园中班,在这次调查中,她以9月份一个月用药32次“位居榜首”。但是,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悦悦一点都没有弱不禁风的样子,反而很健康。 她告诉记者,清楚记得吃过的药是“泰诺”,咳嗽的时候,妈妈还会给她喝一种黑色的药水。 “药很苦。” “那你喜欢喝吗?” “喜欢。” “为什么呢?” “生病了就要吃药,不吃药,身体就不会好。” 悦悦心理上对药似乎已经产生依赖。悦悦的母亲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和他们的教育观念有很大关系,她和孩子的爸爸都没有告诉过孩子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而是更看重药物对悦悦的“保护作用”。 据悦悦母亲介绍,悦悦属于过敏型体质,内火重,尤其是秋冬季,孩子容易患鼻炎,所以,他们经常给孩子服用中药菊花精,菊花精一个疗程为15~20天,悦悦服用一般需要2~3个疗程,所以,可能调查做的那段时间,刚好是悦悦在服用菊花精,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但我们悦悦的体质还是不错的。”悦悦母亲告诉记者,悦悦服用菊花精三年了,抵抗力明显比其他孩子好,她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今年春夏之际,悦悦班上一半多的孩子都莫名感冒发烧,老师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悦悦幸免了,“凡药必有毒,但适当给孩子服用副作用小的保健药品,有益处。” 每次悦悦到幼儿园的时候,妈妈都要给她带些感冒咳嗽的药和治疗鼻炎的扑尔敏。 悦悦父母都是大学本科学历,他们也有些朋友是医生,所以,“我们现在几乎是半个医生了。”悦悦母亲说,医院是各种病毒集中的地方,除了发烧比较厉害之外,基本不带她上医院,“问问朋友,网上查查,再和其他父母探讨探讨,我们就自己给她用药。” 调查 家长用药不当是孩子病情加重的主因 早报记者 李祎 秋季是容易感冒的季节,尤其是忽冷忽热的天气使儿童更容易感冒。昨天,在上海市儿童医院门诊大厅,靓靓(化名)的爸爸告诉记者,以后自己再也不敢乱给女儿吃药了。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儿童生病后70%的家长往往首先给其服用一些家中的常备药物,而这种不恰当的用药往往是造成孩子病情加重或延长的主要原因。 前天夜里,5岁的靓靓突然发起高烧。靓靓的爸爸毫不犹豫地给女儿吃了复方阿司匹林。结果,不多时靓靓就大量出汗引发虚脱。医生告诉记者,像靓靓爸爸这样随意给孩子服药的家长越来越多,家长的学历水平也普遍很高。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谷丽告诉记者,由于儿童发育尚未成熟,脏器嫩稚,患病时应该使用儿童专用的药品,在门诊中时常能发现家长用药不当的事情。 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由于不恰当地使用抗生素而造成耳聋,其中95%以上用的是氨基糖甙类药物。专家指出,一方面是家长贪图方便直接给孩子使用成人药物,另一方面是儿童药物市场的匮乏。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流通且较为常用的3000多种药物中,儿童处方药所占比重不足3%。我国患病儿童占总患病人口的20%左右,但90%以上的药物没有儿童专用剂型,儿童剂量只能根据体重、体表面积或年龄等因素将成人剂量折算后给儿童使用。由于儿童存在对药物敏感、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全、解毒排泄功能弱等特点,在成人身上的轻微副作用,在小儿身上可能就是毒性反应。 儿童生病,尤其是婴幼儿,不会表达自己的病痛特点,要靠家长的观察和医生的检查诊断。因此,儿童看病、吃药都比大人难,用药也应特别小心。专家指出,根据小儿生理上的特点,用药应特别注意,不能随意用药。小儿用药剂量也和大人不同,因此,药物剂量一定要准确。 儿科专家告诉记者,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对孩子的用药要严格遵照医嘱。 说法 儿童用药六大误区 早报记者 李祎 现在家庭自购药品服用的现象逐渐增多,许多家庭都有储备的“小药箱”。但由于对儿童的病情判断不准确,盲目用药,掩盖病情,延误治疗等现象屡屡发生。昨天,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同济医院儿科主任谢晓恬教授。 谢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家长们对儿童用药普遍存在以下几大误区: 一、预防性用药。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个别家长过于相信广告宣传和药品价格优惠的误导,盲目给孩子服用药物以作预防。实际上,迄今为止市场上还没有任何确切的可以提高免疫力的预防药物,盲目服用药物预防孩子的疾病对孩子的免疫系统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对于两岁以内的孩子来说,每一次生病对于孩子免疫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促进。 二、擅自用抗生素。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感冒发烧,便盲目使用抗生素,这样不但会耽误病情,还会产生使用剂量少于正常用量令孩子体内产生耐药菌株的情况。这样势必加大下一次治疗的用药量。 三、滥用退烧药。由于家长缺乏医药常识,儿童发烧时,便随意服用退烧药。实际上,当孩子发烧的温度不高时,用退烧药是不恰当的。谢教授说,适当的体温升高其实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小孩子肛门量表在38.5℃以下就没有必要退烧。 四、乱用止泻药。儿童腹泻发病率较高,治疗应根据脱水、电解质紊乱程度适当给予液体疗法、饮食疗法及控制感染等措施。现阶段发生秋季腹泻的孩子很多,家长一定要带着孩子到医院确诊孩子的腹泻属于哪一种。 五、使用成人药物。有些家长会给患儿吃一些成人用的抗生素药、感冒通之类,虽然剂量减半,但这也是不妥的。 六、随意改变药物剂型。有的家长常把成人用的胶囊内容物倒出来喂儿童,或把针剂改为口服液,给患儿服用。这样随意改变药物原有的剂型,减弱了药物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