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三峡办主任蒲海清谈大坝防核弹攻击设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09:38 中国消费网 | |||||||||
《新闻会客厅》11月24日播出节目“专访国务院三峡办主任蒲海清”,以下是新闻内容实录: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决策者说》。1994年12月14日,万众瞩目的三峡工程开工了,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快11年了,其实在那11年之前的好多年里,包括在工程建设的这11年里,各种争议的声音、质疑的声音、反对的声音也一直没断过,难怪我们一
主持人:您好蒲主任,刚才我跟观众朋友已经介绍了,现在泄洪大坝、左岸大坝建成了,而且电也发了一部分了,在过去的两年遇到洪水的时候,三峡工程帮没帮上忙?另外,这两年这么缺电,三峡工程的发电帮没帮上忙? 蒲海清:湖北省搞了一个项目,叫江滩公园,过去这个地方作为防洪堤,三峡刚刚修起过后,本来还不应该承担防洪的任务,但是他们觉得放心了,所以把江滩防洪坝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公园,大概十几公里,每天有一万多武汉市人民在那儿愉快地度过自己的晚上。 主持人:在电方面帮上忙没有? 蒲海清:今年大概三峡电站能够发六百多亿度电,相当于北京市整个的用电量。 主持人:刚才已经介绍了,起止工程开工建设的11年,之前的好多年反对的声音也特别多,现在离竣工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都倒计时了,反对的声音还有吗? 蒲海清:过去反对建三峡的人有很多不了解三峡的情况,现在三峡建起来了,效益显现出来了,他们当然就不反对了,所以现在反对的声音少了,但是我要感谢曾经反对过三峡的这些人,由于他们的反对,使我们在设计和施工建设当中解决了很多过去没有想到的问题,所以才有今天圆满的结果。 9月16日,三峡工程左岸电站最后一台70万千瓦机组――9号机组正式投入运行,这标志着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三峡工程提前一年实现了投产发电。 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从构想的提出,到规划、设计、论证,以及十多年的建设历程中,各种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当今天的三峡工程进入三期建设的最后阶段时,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日前对媒体宣称,三峡工程计划投资2039亿元,而现在估计只需1800亿元,三峡工程省钱200多亿元。与此同时,预计三峡工程的总工期也有可能缩短一年,将提前到2008年竣工。 这一消息再次把人们关注的目光引向三峡工程。这项举世瞩目的水利枢纽工程到底是如何节省下200亿的?预计17年的总工期是否真的会提前竣工? 主持人:三峡大江截流的时候,当时我们说静态投资、动态投资都有个数,三峡工程计划投资2039亿元,现在估计只需1800亿元,能省钱200多亿元,这200亿是怎么省出来的? 蒲海清:准确地说,当时按照设计,确定的静态投资是909亿,为什么变成2039亿?其中就根据1993年的物价指数计算,每年的物价涨6%,到2009年,一共涨749亿,算了一笔帐。另外一笔帐,就是要到银行贷款,因为三峡基金仅作为资本金,银行贷款的利息要付390亿,749亿加390亿,再加909亿,加起来就是2039亿,就是这样计算来的。后来建设当中,因为物价指数没这样高,计划的6%,结果这几年只有3.1%,有一部分钱省下来了。第二个要靠改革和开放。因为改革,我们三峡在工程的建设当中发了190亿的债券,债券的利率比银行贷款的利率要低1.5个百分点,这是第二笔节下来。第三,由于三峡在引进消化吸收这个工作上做得比较快,所以在设备的价格上,右岸12台机组的造价比左岸大概降低了10%左右,不管外资的、内资的都降低了一些。还有一笔帐,原来的计划是要到明年右岸的14台机组投产,结果今年提前一年投产了,这可不得了,提前一年投产,多生产700亿度电,700亿度电值多少钱?2.5毛钱一度,175亿。 主持人:早挣钱了。 蒲海清:早挣钱就少贷款了,贷款利息就少了,现在我们贷款才300亿,而且逐渐在还,债券已经还了20亿,三峡的债券好发极了,两天就发完了,今天1:1买过来,明天去就是1:1.09,赚了9个百分点,很好卖,贷款现在银行对三峡还有点特殊,他知道竞争,市场一竞争过后,我们就比一般的贷款利率大概要低10%。 主持人:都愿意给你们,而且还给你们优惠条件。 蒲海清:是,这175亿就减少贷款了,所以最后预计大概就是1800亿,没什么大问题。 主持人:十一五规划过程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亮点是对自主创新的重视程度再次提升。我们是不是用全世界的东西变成了最后大坝形成的是全世界的第一,其中相当大的比例是我们自己的? 蒲海清:请装备司的司长把情况做个介绍。 许可达:三峡工程是咱们自主创新,特别是引进消化以后,再创新的一个很好的一个典范。当时建设三峡的时候,国务院领导就制定了很明确的方针,重大装备自主化的方针,就是技贸结合,引进技术,不光是买设备,还要引进技术,同时要合作设计,分包制造。在16字方针的制定之下,开展了国际招标,我们在招投标当中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把技术转让作为评标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看谁技术转让得好。第二个,国务院领导还制定,每一个重大装备,咱们引进的时候,国内起码有两家企业要同时接受技术转让,就为以后我们自主创新、竞争创造一个平台了。咱们不光是引进了人家的一些设计图纸,还引进了一些设计的软件,分析软件,包括一些商业软件,都引进了,所以从三峡工程重大装备的自主化,政策的执行和现在的情况来看,充分说明了这次十六届五中全会说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引进消化以后的再创新。 主持人:这个日期我印象特别深,当时我们在直播的时候,大约预计在2009年的时候三峡工程将全部峻工,但是现在有可能提前到2008年,这块反而也会有一些担心,我们为什么提前了一年?是不是献礼工程,是不是考虑2008年咱要办奥运会,把好事儿都赶到一块,咱也2008献个礼? 蒲海清:没有,所说的2008年提前竣工是三峡总公司从枢纽的角度出发,可以到2008年竣工,但是从移民这一块现在还没有安排到2008年,因为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做,全部竣工,一个工程的开工,结尾也非常难,还有很多问题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还有很多问题是我们要延伸的,实事求是地讲,从1992年开始到现在十几年,这十几年我们国家发生多大的变化,现在我们提出了以人为本,所以很多问题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解决。 倒记时牌,红色水位线,离乡前夜的团圆饭,背井离乡的村民,构成了三峡工程百万大移民的一个缩影。 从1985年的移民试点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年时间。截至到今年8月底,长江三峡工程搬迁安置的移民已经超过一百万,虽然搬迁人数已占三峡库区规划移民总数的82.6%,国家为此累计投入的移民动态资金达490亿,占三峡工程总投入的近四分之一,大大超过了规划设计阶段的预计。而且有专家认为,今后剩下五分之一的移民搬迁工作将会越来越困难。移民资金的投入为何增加? 主持人:截止到今年8月底的时候,咱们累计投入移民动态资金490万,搬迁安置移民105万,将近106万人了,占三峡库区移民总数的82.6%,这样一算,光移民的投资就已经占到咱们总投资的四分之一左右,好像大家过去总谈三峡工程,谈移民,一算钱才知道它占的分量的确不轻。 蒲海清:在搬迁的过程中,因为原来的移民是按照每一个移民多少地,淹多少房,淹了多少棵树,淹了国家的哪一条公路,哪座桥梁,哪一个电线杆一个一个算起来400亿。现在我们按照原来政策范围内的和我们的投资,基本是稳定的,刚才你说的数和我说的数有点差异,差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因为原来在设计当中没有考虑到的,或者新的政策提出来,我们应该去考虑,补进去的,这一块就没算到400亿之内。举个例,过去老《土地法》规定的一亩地的补贴系数是10倍到11倍,新《土地法》规划的倍数是15倍、16倍,增加钱了。还有比如说地质灾害,也是反对的人提出来的,地质灾害过去我们确定是6亿,现在实际上我们第一期就花了40亿,第二期我估计还要80亿,这个钱就是过去没有算到400亿以内的,这是移民多出来的。移民工作我的体会,本来从三峡工程是应该做得很漂亮,很不错的,为什么现在感到难度很大?因为现在我们的观点是搬得出,稳得住,还逐步能致富,现在五中全会和十六大提出来以人为本,我们就要考虑生存、发展,还要致富,所以这个难度就大了。过去我们对生态的认识,对环境的认识不够,现在提出科学发展观,因此我们就要规划,怎么去绿化,怎么考虑改善环境,怎么保证水质。 主持人:随着时代的变化,观念的改变,其实在背后看到的也是很多动态资金的增加。 蒲海清:对,完全正确。 时势的变化不仅改变了政府的移民政策,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移民迁徙的心态和传统的思想观念。当“移民回流”、“移民空挂”这些不为人知的陌生字眼出现在媒体上时,我们又该作何解读呢? 主持人:现场也有一位嘉宾,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雷亨顺教授,欢迎您。您也正好是《中国三峡移民》的主编,最近我们听到一个词儿,叫移民往回返,还有移民空挂,您先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两个概念。 雷亨顺:关于三峡移民的回流和空挂,在库区的确有这样的说法,而且有的人对这个名词有一些顾虑,主要担心什么呢?担心我们三峡工程花了这么多钱,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政策,而且现在大量的移民基本上都已经安置完了,还剩下很少一部分,怎么会又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主持人:移民空挂又是一个什么概念? 雷亨顺:空挂是这样,名义上在我们的文件登记册上,这个移民是已经外迁了,或者就地安置了,但实际上那个人还留在那个县里。 主持人:您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 雷亨顺:我举一个很生动的例子,重庆库区云阳县有两户人家,当年在云阳县在同一个村,这两户人家原来都没有种田,外迁的时候,这两户同时迁到了上海的崇明岛,崇眀岛这个地方应该相当好。另外上海市对重庆去的移民安置得非常好,我所说的这些都是我亲身去调研的。 主持人:没错,我们的记者去拍过。 雷亨顺:他们每一户都是单独的一栋小洋楼,而且是两层,我当时去看了以后就讲,我说你们住的房子比我的房子都好。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有一户我就去了,老太太,跟她聊天,她说这里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不好,我儿子不要我住楼下,非要我住在楼上。实际上在现代社会来讲,住在楼上比住在底楼要好。 主持人:采光、温度。 雷亨顺:而且地下水位很高,所以老太太就讲,我们老了,还是要踏地气,人不踏地气是不行的,这就是一种观念。还有一个情况就是亲戚,因为这些人在家乡里面是若干代人,住了很久了,他随时都有亲戚朋友、邻居,同村的,可是他这样一迁了以后,这些亲情的脉络就断了。所以在这样的一种心态情况之下,他也想着要回来。 主持人:蒲主任,刚才说移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慢慢要致富,可是如果有一些比例很小的移民要回返,有的是空挂,他不走,会不会使我们的资金投进去了,没有产生该产生的结果,给整个三峡工程施加这方面的压力? 蒲海清: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我搬迁了105万人,这一百多万人当中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可能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回流的问题,这些人要做分析。最近我们非常重视,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也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些调查,请我们的党组成员张宝欣同志,亲自调查的情况,他给大家汇报一下。 张宝欣:在全国11个省市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下,五年多来有166000移民已经外迁安置,由于移民迁出去以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选择什么样的就业方式,在什么地方就业,都有自主的决策权,我们做了统计,6月份以重庆为例,大概有6800多人回到库区,占重庆139832人的4.9%,到9月份,再统计的时候,剩了6204人,下降到4.4%,说明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又做了一个分析,在这6000多人中间,有1565人在库区打工,这里正在搞建设,所以他们有活干,还有842人所谓致富带头人来这里经商做生意,有的这几年发煤炭,男方在安置区,浙江、上海负责接收、推销,女方带着孩子就在库区走着发煤,像这一类搞经营的人,这个是政策上允许的。 主持人:由于他自己在这儿有关系,他更来做了。 张宝欣:他更愿意来做这个事儿了,其中还1476人就是投亲靠友,有一些老人随着大儿子,或者有三个儿子的,有两个外迁了,他在接收地住了一阵以后又想小儿子了,或者想他在库区的姑娘了,又回到库区来住了,这个有1600多人。真正说由于当地关系没有处好,或者接收地个别问题没有解决好,或者在安置过程当中有一些遗留的问题,回到库区的大概就一千多人,相对于重庆的13万多人就是1%点多,这一部分人,我们现在要求的是继续着力解决好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尽力动员他们还回到安置地去工作、生活。(编辑:李旭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