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正文
 

旧药频换名 不在药新在价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 11:17 人民网-市场报

  □本报记者 许黎珊

  一样的成分、一样的疗效,不换汤也不换药;

  换更上口的名字、更漂亮的包装;

  定更高的价,赚更多的钱

  复诺定、奥复星、泰利必妥、塔立必泰、福星必妥、欧普罗康、康秦必妥、浩特、盖洛仙、竹安新、竹林安特、赞诺欣、泰利得……这些名目繁多、售价相差甚多的抗菌药品让人眼花缭乱,但追其根源,都是一个“老祖宗”———氧氟沙星,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据调查,我国每年因吃错药而住院的患者高达250多万人,而药物商品名混乱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多

  一药多名 麻烦多多

  买者选择难,卖者推销难

  多数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患有小病时会去药店买药进行“自疗”。但是到了药店后却发现,对症的药不仅品种多而且因生产厂家的不同有不同的名字,让人“无从下手”。

  在某大药房工作的小刘告诉记者,现在“一药多名”的现象多出现在治疗感冒、胃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的药品上。她说:“其实这些药的主要成分都是乙酚氨基酸、盐酸金钢烷胺、咖啡因、人工牛黄,疗效也都差不多,可名字却多得吓人,什么感克、快克……有的多达20多种。再如“阿奇霉素”,就有那琦、希舒美、亚思达、博抗、泰力特等几十种。一些药厂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老药起个新名,这可苦了我们这些销售人员。有的顾客到药店头一回买某种药,看到这么多药名就有点发懵,所以我们要把每个厂家的药都给他们介绍一遍;而有的顾客指定要一种药,若是碰上这种药缺货,我们就得给他们解释某种药跟他要的是同一种,可如此常会被误会成为了提成推销。”

  在一家大药房,记者告诉营业员想买点治疗胃病的药,她立即问记者:“你想买哪个名字、哪个厂家的?像胃舒达、高舒大、保胃健、卡玛特、保维坚、愈疡宁等都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

  在另外一家药店,记者碰见了拿着空瓶子来买药的沈先生。他告诉记者,他经常犯眼疾,需要滴眼药水,现在药品的名字千奇百怪,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是不知道该买什么。有一次营业员给他推荐了一种新药,说见效很快,可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它与我以前常用的药水是同一种,在疗效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提高,但是价格却相差很多。所以现在干脆拿瓶子来买。

  一位在三甲医院药剂科工作的蔡医生表示,按照我国药品名称的规定,药品分化学名和商品名,但是生产厂商在宣传时只是为了突出自己的品牌,经常是用粗体字醒目地突出了商品名,却把药品的化学名虚化了。

  涨

  旧药换名 价格飞涨

  换名是常事,涨价是动因

  在一家药店正在买药的王阿姨告诉记者:“现在好多药名都变了,而且都不同程度地涨了价。有的以前才几毛钱,现在要十多元。同样是阿奇霉素,有的才十几元,有的却要50元左右,其实都是同一种药,干吗要那么多名?一改名,我们还得重新记,而且只要一改这价格怎么就翻那么多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类似王阿姨这样疑问的患者还真不在少数,为何频频出现“一药多名”?

  药品销售人员辛女士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一药多名”大多数存在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的药品中,比如治疗感冒、心脏病等的药品。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要终身服药,一天三顿像吃饭一样的吃药。正是由于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于是数百家药厂纷纷争相上马抢这块蛋糕,市场竞争随之就催生出了这些千奇百怪的药名,其中的大多数其实就是同一种药品被不同的厂家打上了各自的标签罢了。

  辛女士继续向记者介绍,随着近几年药品价格的下降,药厂在一些常用药品上的利润也随之减少,于是药厂就改装了这些药品,重新上市。因为按照我国的相关法规,改装药可以作为新药申报,而所谓的改装药就是改变规格、剂型。所以生产企业就积极“响应”了国家的号召,为这些药取了个读起来更上口的名字,请人设计了更漂亮的外包装,再猛登广告,提高价格,改头换面后以一种所谓的“新药”粉墨登场。这些伎俩的确蒙蔽了患者的双眼,而这些“新药”的疗效往往是没有多大的区别,可以说是“换汤不换药”,但价格却相差悬殊。有些面市时间比较长的药品一般价格比较低,比如退烧药扑热息痛片现在也就卖1毛钱一片,就算销量再大,也没有多少利润,所以许多厂家就换了名字当作新药上市,这样价格就提起来了,利润也就多了。这种老药换新“马甲”的办法成了近几年大多数厂家获取市场利益的一种手段。

  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按现行药品定价办法,国家批准的新药可以高于成本定价,以鼓励研发新药。但一些企业把常用药品改头换面申报新药,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这些企业都不在产品质量、信誉上多下功夫,而是挖空心思起个好名字,所以就造成了有的同类药品竟达数百甚至上千个产品,替代药品泛滥。多年来,许多高价格的药品就是生产厂家在老药的基础上更换药名和包装后“摇身一变”出来的。

  患

  药名混乱 隐患不断

  25%的住院病人,因“乱”吃错药

  药品是关系着人类健康的特殊商品,随着近年来新药不断涌入市场,品种繁多、剂型各异、同药异名、老药新名,使药品的名称陡增,让人应接不暇。但是药品商品名的混乱,已经给医生开处方、药剂师调配、护士执行医嘱以及病历的规范性、连续性等埋下了诸多的隐患,凭空加大了医务人员熟悉和掌握药品的困难。据统计,每年有近25%的住院病人存在不合理用药,而“一药多名”是造成这个混乱状况的“幕后黑手”。

  一位在某三甲医院当了20多年大夫的周医生无奈地告诉记者,药品名称的不规范给他们造成了不必要的记忆负担,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记忆药品名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同一种药品的名称简直泛滥成灾,他们经常要记上千个药名。可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就是药品昨天还叫那个名字,今天就变更。虽然他们时时留意,但还是远远赶不上药品生产厂家“造名”的速度。万一不小心张冠李戴,那可就麻烦大了。医生的职责应该是钻研诊疗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但是如今医生却要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强记”药名上。

  某大医院门诊部的何主任也表示,现在不同的医院会购进不同厂家不同商品名的同一种药品,可病人往往今天在甲医院就诊,明天又去乙医院看病,所以有时候乙医院的医生问病人是否用过某某药物,病人回答没有,实际上天天都在用,只不过是这两家医院进的药不是同一个名字而已,这就阻碍了药品信息准确、快速地交流,致使医师、药师为病人提供医疗、药学服务时出现一些人为的差错。有时病人会因为甲医院开的药品疗效不好,到乙医院要求换药,但是病历上写的是商品名,新接手的医生在“换药”治疗的时候,很可能用了只是换了药名的同一种药物,造成重复用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像泰诺和百服宁两种药品的成分都为扑热息痛,而有些医生在混乱的药名面前也搞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患者服用泰诺后没有缓解病症,医生便又给开了百服宁。这样不仅耽误治疗,而且会因用药量过大产生副作用。

  专家呼吁

  针对一药多名现象带来的种种问题,有专家呼吁有关部门要规范医药市场,抑制“一药多名”的现象。首先要从源头治理,宜尽快制定一部专门规范药品名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名称法》,从立法层面统一、规范药品名称体系,禁止随意更改药品名。其次,《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二章第八条中规定:“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适应症的,按照新药申请管理”,这样的规定无疑给厂家换药品“马甲”开了方便之门,所以在审批新药时要严格控制没有新用途的老药改新名,选用一个常用的经得起推敲的通用名称列入药典进行规范。过去已有多个名称的不能再增加新名,从政策上堵住漏洞。第三,要巩固药品的通用名,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处方和病历上药品名称的书写,若用商品名,应在其后标注出通用名,以便药房准确发药,满足患者后续治疗的需要。另外,在药品的包装盒上,必须同时标明商品名、化学名,因为化学名才是医生判断药物种类的唯一标准。为此,专家们都希望药品厂商不要动辄再给自己的“孩子”改“马甲”穿。已经改的,要在包装盒上标注常用名,以保证医生正确用药,患者正确吃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