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正文
 

记者亲历揭开银联卡诈骗黑幕 短信诱饵连环设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 09:15 法制日报

  郭云杰 见习记者 张学锋

  利用手机短信套取银联信用卡里的巨款,是一种最新出现的短信诈骗术。这种新型骗局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联信用卡的声誉。

  这伙不法分子是怎样一步步“设套”让受害者往里钻的呢?恰巧,日前在云南采访时
,记者的手机里也收到了一条这样的诈骗短信:“您的信用卡于某月某日在昆明某超市刷卡消费4860元整,将于本月结账日扣除……”为了揭开诈骗的黑幕,记者假意中招,深入采访,切身感受骗子们精心设置的连环陷阱。

  连环陷阱第一步:冒充银联工作人员“善意关照”

  记者拨通了短信息提供的联系电话。接电话的自称“银联工作人员”。对方说:“我帮你查一查,现在没有扣账,但是有可能会在晚上12点扣账,您自己不妨先查一下卡里的钱少了没有,然后再给我回个电话。”

  记者等了15分钟,又拨通了电话,告诉这个所谓的“银联工作人员”说钱还没丢。“银联工作人员”又问:“您这张卡里面存了多少钱?”记者假意回答说有10万元。

  对方急忙说:“您的卡里有这么多钱,很不安全,近来发生不少客户的

银行卡被人盗刷,针对这种情况,现在公安局专门成立了一个信用卡防护中心,我给您一个他们的联系电话,你赶紧报案。这个“银联工作人员”还故作神秘地提醒记者说:“这件事你先不要到银行柜台去讲,因为我们怀疑是银行个别工作人员把您的卡号泄露出去的。”

  连环陷阱第二步:冒充警察“提醒报警”

  按照“银联工作人员”所给的电话,记者拨打了其提供的所谓“公安局”的电话,把情况说了一遍。接电话的“警官”一本正经地告诉记者:“我给你一个报案号,你记住了是49990,我会把你的报案材料马上转交给银联,请他们帮你做一些技术处理,你卡里的钱才会安全,你赶紧跟‘银联’联系。”

  连环陷阱第三步:冒充银联部门“技术帮助”

  记者拨通“银联”电话,对方迫不及待地说:“你的报案材料公安局已发过来了,为了你的账户安全,你要做一下银行卡类码的修改。”“银联”解释说:“所谓类码,就是银行卡背面黑黑的那一层磁条。这需要银行机房技术人员帮你修改,我给您我们‘银联’机房的电话,您找我们的主任,她会帮助您。”

  连环陷阱第四步:进行“安全转账”

  记者又拨通了所谓“主任”的电话。“主任”热情地对记者说:“您的卡是建行的,您赶紧在附近找一台建行的自动柜员机吧,千万不要跟银行柜台讲,因为我们已经怀疑个别银行柜台人员有泄露客户信用卡资料的嫌疑,公安机关正在调查中。”这位“主任”说:“您找到柜员机以后马上给我打电话。”

  十几分钟后,记者拨通了所谓“主任”的电话,称自己就在建设银行的柜员机旁。“主任”说:“您把您的银行卡插进去,接着按‘转账’那个按钮,我会马上关闭转账交易。”柜员机这时显示的是“请输入转入卡的卡号。”“现在你按我报给您的数字进行类码修改,”对方说。其实,“主任”所给的数字就是一张建行卡的卡号。

  “输入刚才公安局给您的报案号,”“主任”继续提示说。这时屏幕上显示的是“输入转入金额”,记者顿时醒悟,刚才的报案号49990其实就是转账金额。

  “报案号输入了吗?”“主任”亲切地问,“输入了您再按确定。”记者心里清楚,一旦按下“确定”,自己信用卡里的钱就会马上进入骗子的银行账号,骗子的骗局也就大功告成了,当然不能真的按下“确定”那个按钮。

  过了不到一分钟,“主任”的电话打过来了,着急地问:“您都按我要求的做了吗?我在这边查了没有修改成功啊,请您再重新来一遍。”

  这时,记者挂下了电话并向110报警。

  短信诈骗缘何屡禁不止

  短信诈骗骗取钱财,害人不浅。从今年11月1日开始,公安部、

信息产业部、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手机违法短信的治理工作,对发送违法短信息手机依法停止服务,并冻结涉案银行账户。

  但是,我们在为这些措施拍手称快的同时,不禁有疑问:为何短信诈骗屡禁不止?

  一位长期从事公安经侦工作的负责人介绍,首先,短信诈骗成本低,收益高,促使犯罪分子铤而走险。一方面,这种诈骗活动在移动短信平台和移动网络内进行,是一种虚拟空间,犯罪分子不需要和被骗者面对面。另一方面,短信诈骗门槛低,只需花费数千元购买SIM卡、手机以及手机短信群发器等简单设备,犯罪分子就可以通过发送短信息骗钱;而这样的成本带来的非法收入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其次,部分用户缺乏信息的甄别力,财迷心窍,想走捷径发财暴富,被骗之后才追悔莫及。最后,打击活动不持久,诈骗分子屡屡作案。

  专家建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一位资深教授说,目前手机短信息还存在管理和立法不完善的问题,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我国目前还没有对虚拟世界中诈骗活动的立法界定,没有规定相关的责任人和义务承担者,使执法机关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无法可依的窘境。此外,取证难的问题也影响了对犯罪分子的刑事界定。很多受害者要么是因为被骗金额小,要么是碍于面子不去报案,致使对犯罪分子定刑过轻,没有处以应有的惩罚,犯罪分子在出狱之后往往重操旧业。

  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启动相应的立法程序,加大对短信诈骗犯罪分子的惩治措施,运营商、银行业和公安部门的联合打击活动也应该常抓不懈,手机入网实名制需要长期执行。总之,只有各方面联合行动,重拳出击,才能还手机短信息一片洁净的蓝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7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