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正文
 

新京报:构建社会信任 应对哈尔滨供水危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 13:50 中国消费网

  11月21日,哈尔滨突然宣布因为检修供水管道,从11月22日开始的四天内全市停止供水,数百万居民瞬间面对史无前例的生活困境。这件事虽发生在哈尔滨市,却触及了一个全球化时代的重大问题:风险社会与安全承诺。

  如今,全球化正把所有人卷入同样命运中。许多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层层叠加而成为风险,原来毫不担心的安全保障有时变得极为脆弱。哈尔滨人可能无法想象,一个现代化的
大城市怎么会突然断水。风险应对和安全保障因此成为衡量政府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

  以研究风险社会而享有世界声誉的德国学者乌利希·贝克说过,我们面对的风险有三个特征:它是人为的,是超技术的,是“民主”的。

  所谓人为,意即风险的根源不是在“我们之外”的另一种力量,而是在我们的制度结构当中。所谓超技术,意思是所有的项目,特别是大型项目,不可能在实验室条件下一一证明其安全。而所谓“民主”,是说受害者人人平等。环境灾难如果导致水有毒,空气有毒,那么不论市长和乞丐,谁都不能免于受害。

  从这种“风险社会”的认识出发,引申而来的危机应对策略十分强调超越狭隘技术眼光,超越推卸责任的官僚模式,并把重点放在新的社会合作机制方面,强调以新的社会信任和社会团结化解共同的危机。换言之,技术解决方案很重要,但是社会的和衷共济与相互信任更重要。

  不妨比较一下。去年美国东部地区突然发生大停电事故,纽约竟然保持了高度的秩序。然而今年在新奥尔良,一场飓风却引发严重的社会秩序危机。比较起来,供电系统的大面积崩溃恐怕更出人意料,更无从实施什么预案。真正维持秩序的力量在微观层面,市民的秩序感、克制能力、互助精神乃至经历了“9·11”事件之后的处变不惊,都起了作用。而在新奥尔良那里,长期以来的不良社会政策造成的后果也起了作用:它使基于强大技术装备基础上的救援方案,从一开头就失效。

  像哈尔滨这样的大城市竟然要全城停止供水,必然是遇到了极为严峻的危机情势。争取公众的信任与配合,为查明原因解决问题提供时间条件和其他社会条件,当然是最基本的考虑。11月21日,哈尔滨市政府发布公告称,停水原因是要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检修;但在22日又发布公告称,根据黑龙江省环保局监测报告,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后可能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对争取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减少社会恐慌,以及消除信息混乱的影响来说,这种及时公布相关权威信息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前后两天的停水原因相差如此之大,却又表明,在信息的确认上,当地政府还要做到更审慎、更科学、更透明;否则,就可能会给各类“小道”消息留下生存空间。经验表明,政府与其贸然宣称安全,不如诚实表明大家共同面对危险,后一种情况才会赢得真正的支持。

  同样的道理,通过发言人和专家仔细向公众解释存在问题的危险与困难,从技术上说明为什么采取特定的解决方案,预期进程如何,是危机情势下政府应该做的工作。能够这样做,才表明政府不把公众看作简单的管理对象,而看作是解决危机的依靠力量;不把危机应对看作是政府的秘密工作,而看作是公开的社会学习过程。

  全城停水严重影响了数百万人的基本生活条件,必须对恐慌、哄抢、短缺、犯罪等现象有所预见,维持社会秩序的力量因此将面临严峻考验。让维持秩序的力量扎根于社会本身,是成本最低的危机应对策略。这就需要当地政府注意:在这场供

水危机面前,要组织足够充足的志愿者资源,以配合警察维持必要的秩序,制止囤积与哄抢行为;要有足够健全的社区网络和邻里关怀,以及时发现老弱病残者的困难,并及时向他们提供援助等。其实,不少东北籍网友正发出倡议,呼吁同舟共济战胜危机。可见,社会中蕴涵着巨大的积极力量,与这样的力量相结合,才会有成功的危机应对。(编辑:王彦艳)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