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正文
 

孔雀石绿肉眼难辨 上海尚未检测出含该成分产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 15:45 新闻晚报

  “孔雀石绿”将有可能成为“苏丹红第二”?与“苏丹红”事件一样,同样具有致癌作用的“孔雀石绿”,在农业部下发紧急通知明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严查后,立刻升级为各方注目的焦点。

  记者昨天从有关方面获悉,由于对“孔雀石绿”的检测技术难度较大、检测成本较高,所以沪上水产市场全都不具备自我检测“孔雀石绿”的能力。既如此,该由谁来告诉消费
者,所购买的水产品是否含有“孔雀石绿”?

  水产市场检测不出

  “说白了,‘孔雀石绿’其实就是一种去霉剂和去斑剂。”本市铜川市场水产品质检主管戴鸿根坦言,作为过去在水产品养殖、储存领域的普遍采用一种“渔药”,“孔雀石绿”具有延长水产品寿命、保持水产品体表光泽的作用。甚至是一些已经死掉的水产品,也因为曾经使用了“孔雀石绿”而使颜色显得较为鲜亮。

  “水产品在用过‘孔雀石绿’之后,一点异常性征都没有,普通消费者光凭肉眼根本分辨不出来。”戴鸿根甚至还遗憾地表示,目前就连专门设在铜川市场内部的质检中心,也没能力检测、识别出水产品中是否含有“孔雀石绿”。就这一点,来自沪西市场质检中心的龚蕾同样表示,就目前市场的检测条件而言,尚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明确的检测结果。

  质量检测成本很高

  “‘孔雀石绿’的检测费用每次在三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市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站站长孙振中向记者透露。他还提到,想要查出水产品中含有“孔雀石绿”,这不仅对检测技艺有着极高的要求,光是检测本身的高精密度仪器,每台就动辄50万元以上。除此之外,检测“孔雀石绿”所要用到的试剂,大多得从国外进口,其统统合在一块,检测成本之高令人咂舌。

  原用于观赏鱼繁衍

  戴鸿根称,在一些主要的水产品养殖地区,大多都有“孔雀石绿”在贩卖。他同时还透露,上海本地市场上也有人在兜售“孔雀石绿”,但其使用目的,大多只限于使一些观赏鱼种的体表不至于过早地出现霉斑,同时也为了使鱼种更好地得到繁衍。

  0.2微克/公斤是“检出限”

  那么,是不是只要人体一旦摄入水产品中所含有的“孔雀石绿”,就会如一些检测报告所称的那样导致人体致癌、致畸、致突变呢?据孙振中透露,要视摄入量来决定。目前国内主要采用“液相色谱法”对水产品实施检测,根据2004年颁布的“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量的测定”中规定的标准,测试样品一旦超出0.2微克/公斤的“检出限”,则被判定为不合格。

  记者还从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就在本月7日农业部下发紧急通知全国范围内严查违法经营、使用“孔雀石绿”的行为后,本市药监部门已从昨天开始组织人力,分赴沪上各大水产市场提取样品,近30只甲鱼被送至相关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尚无问题“洋水产”入境

  记者还从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从7月1日开始,入出境检验检疫方面就对通过上海口岸入境的鲜活、冰冻水产品进行密切监测。在所主要监测的海水鱼、淡水鱼、头足类、甲壳类、贝类这五大类水产品中,并没有发现含有含有“孔雀石绿”的境外水产品入境。

  作者:□杨冬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孔雀石绿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