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贡
●“购房入(海口)户”2003年、2004年到达高峰,每年超过2万人,但九年估计不到10万人。其中,40%来自海南下面市县,60%来自内地,湖北、湖南、江西、河南、黑龙江、新疆几个省份最多。
●“本着尽快处置积压房地产的美好愿望出台的‘购房入户’政策,不曾想竟催生了‘高考移民’的怪胎。碍于‘人道主义精神’,还将这‘怪胎’抚养了多年!”有人形容。
●2005年6月23日,420份《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处置积压房地产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全面下发,大部分新闻媒体都拿到通知,在重要位置刊登了主要内容。
●据说,海口市在政策出台前曾召集各部门讨论,有部门提出只能购房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入户,而且入户需凭迁出时的户籍关系证明、结婚证、出生证等……但最终被全盘否决。
●“购房入户本无罪,却替教育问题背了黑锅。”在海南买房,是对海南进行投资,如果实际生活已经在海南,应该有权加入海南户籍,至于使不使用这个权利,是个人的事,但不能剥夺该权利。
“购房入户”政策作为“高考移民”的“罪魁祸首”,以一刀切的方式,嘎然叫停。“是完完全全地停了,不是暂停!”相关部门在电话里如此回答抱有侥幸心理的问询者。
海口九年入了10万人
就海口市而言,“购房入户”政策出台比海南省的相关优惠政策早了三年。
1996年9月25日海口市人民政府第13号令,颁布《海口市投资和购房办理入户暂行办法》,此后的规定基本以此为蓝本,其中第九条“凡在本市一次付清房款购买住宅商品房的购房者,每购买建筑面积50平方米商品住宅可办理1人入户。属城镇人口的免收城市建设增容费,属农业人口的每人收城市建设增容费8000元。”
“以前,农转非8000元,非转非5000元。所以仅城市增容费,就让很多人难以接受。”海口市房管局相关人士介绍:“1996年海南房地产步入最低谷,1998年仍形势严峻,所以海口市发了狠,不惜来个特别,比全国其他省会城市更优惠的优惠。”
1998年12月8日,根据《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海口市投资和购房办理入户暂行办法〉的决定》修正后,“入户对象属农业户口的,准予办理农转非”,第九条修改为“凡单位和个人在本市向开发商或中间商购买商品房的(含写字楼和住宅),每购买建筑面积25平方米商品房可办理1人入户,每增加购房25平方米,增加1人入户。”
《办法》第三次修改在2004年3月10日,由市人民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市长签署并颁布。但此次未有实质性条款的改动。
而海南省的相关政策出现在1999年9月29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积压房地产流通有关问题的通知》(琼府办〔1999〕119号),其中第二条关于“凡单位和个人向开发商或中间商购买(含抵押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每购买建筑面积20-25平方米商品住房(具体标准由各市、县政府确定),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之日起,可在商品住房所在地办理1人入城镇户口手续。购买商品住房可分期分批申请入户,入户指标3年内有效,入户对象由购房人择定。入户对象属农业户口的,准予办理‘农转非’手续。在校学生从入户之日起,在普通高等院校入学考试、中小学入学等方面,享受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待遇”。
由于海口市公安局户籍管理方面几次机构改革,难以专门统计数据。但50平方米入户一人的时段,每年也就2000来人进入海口。随着政策的实施,尤其是25平方米入户后,人数逐年增加。粗略计算,差不多这九年里因购房加入海口户籍的人数在10万左右。
海口市房管局市场科也表示没有具体统计,据科长何名扬介绍,2003年、2004年到达高峰,每年超过2万人,但他估计总共不到10万人。其中,40%来自海南下面市县,60%来自内地省份。“北京、上海都有购房者,但迁户口却无一例。湖北、湖南、江西、河南、黑龙江、新疆几个省份最多。”
对岛外迁入人口进一步分析,一般分三类:内地市级以下城市及农村;高考移民;北方寒冷地区南迁定居。
海口、琼山两市合并于2002年,如今150万人口,10万移民(不包括合并前琼山移民),占比0.7%。
说停就停
“本着尽快处置积压房地产的美好愿望出台的‘购房入户’政策,不曾想竟催生了‘高考移民’的怪胎。碍于‘人道主义精神’,还将这‘怪胎’抚养了多年!”有人形容。
对“购房入户”造成的荒唐后果,市场传言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一2000来平方米的酒店出售指标,办理了内地一个班级的高考移民。海南本地家长学生不满,移民过来的家长学生也有情绪:我们是按规定迁户口的,为什么要限制择校范围?
“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专家们指出。
2005年6月20日下午,海南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上,教育、公安、建设等近20个厅级单位列席。既然此次会议的主题十分明确,有关领导断绝未来可能“高考移民”后路的决心也十分坚定。据知情人士透露,会上曾有人提出是不是宽限一个月,让有些办了一半的户口继续办完?但有关领导认为要停就要干脆,一天也不留,否则这个月移民人数会激增。同时,会上还有两个观点,一是政府要讲诚信,二是促进房地产的发展也不靠这个。
2005年6月23日,420份《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处置积压房地产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全面下发,大部分新闻媒体都拿到通知,在重要位置刊登了主要内容。
此后电话不断,海口市公安局、海口市房管局以及省政府办公厅相关部门都在忙着接电话。
大家提的问题很多,如已经迁出其他省份,但还没入海南户籍的怎么办?回答:海南的公安部门出函迁回去;以后想迁入海口有什么标准?回答:按已有的相关规定,如中级职称以上,本科学历,有海南国家或私营的接收单位……
不过执行过程总有各种之前没想到的:海口某先生在琼山购得一处住所,想将户口从美兰区迁往琼山区,但琼山治安支队以“购房入户”叫停为由,不予办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7月8日,一媒体《谁盗走了我的购房入户指标?》,抓住了房地产商和中介买卖指标的证据。有关人士担心,现在问题还没有全面暴露,试想一外地投资海南买房的户主,若干时间回到海南后,发现家里落有几个自己从来不认识,跟自己毫不相干的人的户口,会多别扭!又找谁去算帐?
“购房入户”政策对海南起的作用,外界客观的评论并不多。2005年年初海南某报刊登了一篇题为《特区海南户籍要不要“特”》的文章指出:当前的户籍政策不吸引人才。“一旦考上大学,户口就迁往学校所在地,限于海南的经济发展水平,回海南来就业的可能性甚小。”有人分析。
再寻找当年制定政策的当事人,据说,海口市在政策出台前曾召集各部门讨论,有部门提出只能购房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入户,而且入户需凭迁出时的户籍关系证明、结婚证、出生证等……但最终被全盘否决。
此后,海口市公安局户籍科两次提议修改政策,终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事实上,第五次人口普查就发现许多户口找不到人。是政策造成了‘人户分离’。”
在执行该政策之初,公安局若对入户人是否户主亲戚的身份表示怀疑,办理人会提示:“房管局都批了,你们不应该阻拦。”而房管局则认为,身份核实本不在他们管辖的范围内。
2002年,因海甸岛某私立学校招聘的几名江西教师,带了90名江西考生来海南高考,被人举报后,海南家长集中抗议。海口市公安局遂立案调查,但学生已离去,想起诉教师,又找不出一条适用的法律条文,只好不了了之。知情者透露,再出现此类举报,公安局就不再有激情了。
中介、媒体同样为倒卖户口推波助澜。随意在网上搜索,都能发现中介公司公然的代理入海南户口的广告。一家1999—2000年度被海南省工商局评为“海口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咨询服务公司,“长年代理海南户口入户(农转非、非转非)”。海口市公安局户籍科曾到省工商局,说明我国的法规规定,户籍办理只能是公安局,但工商回答:中介为当事人节约了时间,并无过错。户籍科分别于1998年、2000年和2001年与海南的几家主要媒体交涉,希望不要刊登此类广告,以杜绝中介赚取黑钱和破坏法规,但没有效力。“内地没有哪家报纸打代理办户口广告的。因此从这一点上,工商和媒体难辞其咎。”
采访中,海口市房管局陈庆明局长也认为,购房入户不该大门大敞,指标也不应硬性规定25平方米,多余的指标为贩卖留下了空间。
市场云云
网上著名的“海南发展论坛”中,《证券导报》开设的“财经海南”上,网民“荒土高原”写的题为《“购房入户”叫停将妨碍海南发展》的帖子,近一个星期持续刷新在头版,跟帖络绎不绝。其最大的抱怨在于:他永远没了当海南人的希望。记者联系上该作者,他说他来海南已经8年,社会关系、生活空间都不能与海南分开了,但他一直没能获得海南户口。本想再赚点钱买了房把户口迁来,不料这条路突然被掐断。“购房入户本无罪,却替教育问题背了黑锅。”他一再重申:在海南买房,是对海南进行投资,如果实际生活已经在海南,应该有权加入海南户籍,至于使不使用这个权利,是个人的事,但不能剥夺该权利。
房地产商丁先生则一口咬定,“购房入户”叫停会大大打击房地产行业,海南售房将遇到困难。
海口市公安局相关单位和海口市房管局两个“购房入户”实际操作单位没有够上级别参加省里的会议,只说收到通知,停了一切手续。但他们也认为完全停止不合理,其他省份和城市(除上海等地)也没这么绝的,真正的购房者应该有获得海南户籍的权利。
在记者的记忆里,早几年的采访中,经常能听到一些政府领导夸耀:海南山好水好空气好,买房还可以来高考!这两年不见这种宣传口号了,政策叫停后更是不敢提。
从事商业活动的谭总倒不那么悲观:“虽然完全不担心2006年的‘高考移民’也是不可能的,一方面部分‘高考移民’已经进入海南,另一方面还有些市县管理不严格。但‘购房入户’总有松动的时候,等后年海南课改变了教材,‘高考移民’就不再有意义。那时,政府必然平衡考虑各方意见。”
具体会怎样,暂时没有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