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回奶事件:90%原奶上生产线前已严重污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 16:49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 ||||||||
本报讯 记者 蒋杰升 报道:尽管光明郑州回奶事件仍不明朗,但由此而引发的“口水”大战却从业内汹涌而来。继光明乳业董事长王佳芬抛出“回奶罐”论和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回应“回奶动物饲料”论之后,自称在乳品行业4年之久的业内人士昨日惊爆:在进入生产线之前,90%以上的原奶就已污染严重。 部分原奶加工前高度污染?
昨日,一位自称“与无数的牛奶企业打过交道,深谙牛奶行业的内幕”的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原奶质量太差”。 该人士表示,原奶从奶牛体内出来后,标准运输条件至少是原奶从母体内出来后立刻进入摄氏4度的状态,并且尽可能快地进行加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中国北方的那些牧区,有这种条件吗?所以,在进入生产线之前90%的原奶就已污染严重,有一些还是高度污染!该人士还表示,欧洲的标准是3万—5万/毫升(菌群),我国是一级奶50万/毫升,二级100万/毫升。但就这样也没有多少能够达到。 对此,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认为,说90%的原奶严重污染有些夸大其辞,事实上在北方牧区,大型奶牛场是可以做到立刻冷藏的,只是牧民散养的原奶基本无法即时冷却,得延迟两三个小时送往奶站,其间往往会引发原奶的二次污染。 还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内幕? 该人士分析,牛奶行业的兴起不过短短的五六年时间,前两年的利润倒是很高,不过都用来开拓市场了,基地建设没有跟上;近两年的竞争又非常激烈,所以同许多行业一样,价格战频发,企业迫于利润越来越少,少量的资金只能投入到市场开拓上,特别是促销上,也只能把基地建设放在最后。“北方的两大乳企牧场有倒是有,但只是摆摆样子”。该人士透露,这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市场需求,绝大部分都是农户的散养。 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士昨日表示,对光明的调查结论至今没有出来;另外,记者联系光明乳业始终未果。 从2001年以来,“有抗奶”、“还原奶”等行业丑闻接连被曝光,现又冒出“回炉奶”。那么,牛奶行业还会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内幕?本报记者将对光明郑州回奶事件继续给予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