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玩起无利润游戏 是否属于欺诈还难以界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4日 11:19 东亚经贸新闻 | ||||||||
“不能再低了”、“无利润销售一天”……这是21日,记者在重庆路金街的一些店铺门口看到的。然而时隔2日之后的23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这几家店门口时,发现“无利润销售一天”的牌子依旧挂在门口,不知道还要挂多久。 “无利润”高调登场
打折、让利、赠券……这些传统的促销方法,早已令消费者有些麻木了。究竟什么样的方法能吊起消费者的胃口,究竟什么样的低价消费者才能够痛快掏腰包呢?这一直是困扰长春商家的一个难题。对于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无利润”成了今年商家们开发出来的新手段。 23日,记者在重庆路的两侧看到,数十家门店不约而同地贴出了大型海报,海报的内容无一例外地都在“利润”两个字上用黑笔重重地画上了一横,以表示“无利润”之意,可能是觉得气氛不够,又在下面补上了“不能再低”的字样,店员们也在卖力地吆喝着。 “无利润”中暗藏10%利润 记者注意到,这些“无利润”商品虽然都是夏季的衣服,但款式有很大一部分是去年流行的。 那么,“无利润”销售真的是一分也不赚吗?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找到了一品牌服装销售代理商。该服装代理商的回答让记者吃一惊,“现在商家实行的无利润销售基本上还能赚取原进货价的10%左右。” “服装标牌上所标注的原价仅仅是市场参考价格,一般来说服装的进价是其销售价格的10%-40%左右,外面标价100元的衣服,进价也就是10-40元之间,而商家实行的‘无利润’一般是在进货价格上再加上10%,作为无利润销售的底价,并且这10%的加价不但可以满足人员工资等其他的费用支出,商家也能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 “无利润”是否属于欺诈难以界定 声称“无利润”却有着10%的利润空间,这种行为是否属于欺诈呢?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彭连港认为: “这是一种市场机制不健全的体现。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商家往往会利用价格大做文章,但这种行为是否属于欺诈目前尚难以界定。” “如果商家承诺无利润销售,就应该提供产品的原价、成本等,让消费者有个对比和参考。比如说同样一件T恤,可能在其他商店要卖到198元,而实行无利润销售要价是50元,但由于没有进货价格进行对比,所以对消费者来说,这样的50元就是这件T恤的进货价了,从而对消费者也就产生了一种误导。如果是先提价,后打折的无利润销售实际上就属于欺诈行为了。” (东亚记者 舟航 实习记者 郑晨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