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优势抬高创业门槛 研究生忙于求职鲜谈创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 07:50 新华网 | |||||||||
“金三银十”,刚刚开学不久,上海各家高校BBS的研究生板块上,除了论文就是面试。研究生们一边忙论文,一边紧紧抓住“求职黄金期”的3月,努力奔波。 讨论面试内容,打听各家福利,征询选择意见,在一片迫切的就业氛围中,却鲜有人谈起“创业”。而复旦大学研究生会日前对2005届研究生就业状况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8%的研究生将就业列为第一选择,较去年上升了3.1%;毕业后打算创业的研究生非常少,
虽然只是一所高校的调查结果,但记者在采访中获得的信息显示,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一度在研究生中受到热捧的“自主创业”正遭遇低迷行情。 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许老师表示,研究生创业热情低,首先有大环境的因素。据介绍,学生创业热,最初发生在互联网泡沫经济时期。“那时候受一些媒体宣传影响,大学里谈论的热点都是idea(创意)、创业、投资等等,学生的想法比较简单,以为只要有一个好的idea,一切就可以开始了。”当时不少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等都纷纷设立了创业基金、孵化基地,并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但互联网泡沫过去之后,各类风险投资在选择上更为谨慎,盲目的学生创业热逐渐走入平淡。“其实当时的创业热也只是一种氛围,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并不大,手上有可行性项目的更少。因此,此次调研的结果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 上海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职业顾问王锐认为,小环境也是影响研究生创业热情的重要因素。当前教育条件下,研究生创业的自身准备不足,是创业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运营一个公司,不仅要有好项目,还要有资金支持、管理能力、商业人脉关系等等。”王锐表示,虽然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环境有所改善,但大部分研究生依旧是在一个专攻书本知识的环境下学习,“实践、实习等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了解公司运作的机会更少。这样的环境下,大部分学生对创业,对公司运营,都是一头雾水”。 成功创业公司范例的缺乏,也影响了研究生创业的愿望。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李涛认为,学生创业谨慎并非坏事。李涛的师兄毕业后成立了一个做手机游戏的小公司。几个研究生有热情有技术,对办公司却一无所知,业务接得少,同伴意见不合,公司很快就散了。“事实上,学生毕业后直接创业的公司,现在做得成功的,能有几个呢?” 上海交通大学通信专业研究生小周告诉记者,缺乏实战经验,使得大部分研究生更愿意选择先就业,“在公司先干几年,有一定社会经验之后,再选择是否自主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复旦大学的调查发现,研究生就业期望较高,与社会需求仍有一定差距。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毕业的研究生对薪资的期望比往年略高,期待5000元~7000元月薪的占38.6%,4000元~5000元的占29.3%。理工科学生的理想月薪均高于4000元。这和就业市场的行情有一定差距。38.6%的研究生认为,他们的优势在于学历更高,也有人认为自身的专业素养更好,只有4.3%的研究生认为个人能力比本科生更强。此外,调查还显示,79.5%的毕业生都将上海作为就业首选地。 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就业咨询服务中心专家表示,近年来,研究生在就业时表现的“求稳求好”心态比较明显,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们更愿意找个安定的、挑战性小的工作,“机关事业单位、高校研究所、大型企业,是他们心仪的首选”。 王锐认为,研究生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也使得他们从心态上抬高了创业门槛。“研究生更倾向于专业对口的工作,即使创业,也希望能学以致用。这使得他们的创业门槛相对较高。知识技术含量低的创业项目,一般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这也使得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就业,而不是创业。” 复旦大学就业指导老师表示,随着社会需求的调整,研究生的心态也需要进入“调整期”。“市场竞争已经非学历论了,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学生在平时更注重的应该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记者 林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