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酒茅台:世界上最好的蒸馏白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 10:55 新浪财经 | |||||||||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季克良 当今世界,美酒如云。但,就中国传统白酒而言,可以当之无愧的说,国酒茅台,是世界上最好的蒸馏酒。 这不是个人的看法,也决非因为我是茅台集团的董事长、总工程师,“王婆卖瓜,自
这是国内、国际白酒业界专家、学者和相关权威人士对茅台酒的一致评价,也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有史为证的客观事实。 以我从事茅台酒生产、科研活动46年的经验总结及体会,国酒茅台能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蒸馏白酒,主要事实依据有八个方面—— 一、茅台酒的品位风格,是香味香气物质成分 最丰富、最协调、最有层次感的“复合香型” 如果从人的嗅觉、味觉审美角度感受茅台酒的品位风格,可以用“幽雅细腻,酱香突出,协调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来加以表达。 每每,当人们开瓶启酒时,立刻会感受到一股浓郁的芳香气扑面而来;饮酒入喉,获得的香味感,又是一种夹带着醇甜香的酱香风味。即使酒尽杯空,举杯闻吸,仍能鲜明地体会到一股兰香素和玫瑰花的丝丝幽香飘逸其间。 在中国传统白酒中,浓香型、清香型、兼香型、米香型白酒的主体香界定比较明确、清晰;而酱香型茅台酒,迄今为止,仍未就其主体香得出明晰的确定。因为,茅台酒的香味香气,是由酿造过程中自然产生的酱香、醇甜香、窖底香三种典型体酒为主圆融而成的“复合香型”,其物质成分的构成最丰富、最协调,也最具层次感。 日本人为搞清楚茅台酒独特的香味香气成分,曾用气象色谱仪对茅台酒进行过全面的分析。结果发现,酒体中竟包含有230余种香味香气成分,其中三分之二尚无法辨别出是何种物质。 茅台酒的第一种典型体“酱香”,是由芳香族化合物生发出来的一种香味香气。气象色谱分析表明,茅台酒所含的芳香族化合物很丰富,特别是醇类物质,而这些物质成分又主要来源于酿酒原料。如地产红缨子高粱,其支链淀粉含量就高达90%以上,表皮中所含的单宁类物质,就为芳香族化合物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潜体物质。 茅台酒的第二种典型体“窖底香”,是由乙酸、乙酯浑然一体发出的香味香气。经分析,乙酸,是梭菌和杆菌在有一定酒精度和碳酸钙及各种营养成分于嫌气条件下,经过发酵而生成,香味香气极浓,且凸显柔和。窖底香典型体中的乙酸、乙酯含量,为醇甜香典型体的2.5倍;乙酸的含量则为酱香典型体酒的6倍。这是茅台酒重要的香气成分与组分。 茅台酒的第三种典型体“醇甜香”,则为一种含有“丙三醇”、“丁四醇”、“戊五醇”、“乙六醇”等醇类物质,经微生物发酵作用相应糖类的香味香气产物,并同时能生成乳酸与乙酸。这几种醇类物质成分在茅台酒中,不但起到呈甜味香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能在三种典型体的香味香气成分中发挥一种奇特的缓冲作用,使各种香味香气成分间溶成一种“抱团”状,从而形成了茅台酒独树一帜的“复合香型”。 茅台酒独有的“酱而不焦,酱而不艳”、“厚而不腻、厚而悠长”及酒体琼柔的香味香气,还可以对其他香型的白酒起到一种“改善酒体,覆盖燥杂,圆长后味,提高酒质”的重要作用。 二、茅台酒的酿造工艺,将原始、古老的技术与 现代科技完美融合,既传统,又科学、合理 茅台酒原始、古老、传统酿造工艺的精华,主要体现于季节性生产、长期陈酿、精心勾兑这三个极其重要的生产环节。 ——季节性生产。国内其他香型白酒酿造,一年四季都可以投料生产,只需经过一两次,至多三四次蒸馏取酒,便完成一个生产周期。而茅台酒酿造,则是顺应自然季令变化的规律来进行,一年一个生产周期,“端午踩曲,重阳下沙投料”。同一批原料,要历经八次摊凉、八次加曲入池发酵、九次蒸煮、七次取酒的复杂生产过程。 ——长期陈酿。新酒烤出后,品分香型,装坛入库,长期陈酿。从新酒入库到盘勾,至少要陈酿3年以上;而及至勾兑成品酒,有些基酒陈酿期,少则5年,多则几十年。 在茅台厂区内,酒库比生产车间要多出十几倍。 茅台酒经过长期陈酿,酒液自身的氧气还原和脂化等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可以在有效保存许多有益高沸点香味物质的同时,进一步排除酒体有害健康的低沸点物质,祛除新酒的不愉快气味,使乙醛缩合,辛辣味减少,酒体变得更加柔和、绵软,芳香也明显地增加。 茅台酒陈酿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一律使用陶坛装酒。气象色谱分析表明,陶坛表层所含的很多有益微量元素,在长期陈酿的过程中可融入酒体,丰富茅台酒有益健康的品质内涵,如增加诱导人体金属硫蛋白增长、防止肝纤维化的微量元素。 ——精心勾兑。新酒陈酿三年后,先勾基础酒,再调香,调味;先小型勾兑,再大型勾兑。 茅台酒有很多理化指标连仪器也测不出,全凭勾酒师妙不可言的“心灵感”,手工将四、五十种甚至几百种酒体勾兑成一批茅台酒。 茅台酒的勾兑与国内外其他酒类产品的勾兑截然不同。 其他白酒,是由单一香型的酒体构成,所谓勾兑,其实只是通过往酒体里添加香味物质和调味酒,以勾调出好的口感和香味。 茅台酒勾兑,从不添加任何外来物质,而是用纯粮酿制的不同轮次、不同度数、不同酒龄、不同香型的老酒勾新酒。 茅台酒独树一帜的酿造工艺,既是原始、古老、传统酿造工艺技术的经验积累和传承,也是依靠现代科技进步焕发生命力、解放生产力的创新。 其中,以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入池、高温发酵、高温湿润原料、高温蒸馏接酒为精髓的“高温酿造”工艺,便是一个最富科技创新内涵的典型范例—— “高温制曲”:茅台酒“三伏天踏曲”,制曲温度高达50度左右。曲料被制成曲砖后,还要在60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中堆放,经过长达40天的发酵及180多天的贮存期方可使用。 “高温堆积发酵”:这是一种独特的开放式多边发酵,温度须达50度左右。通过这道工序,可以再次网罗、筛选、繁殖微生物,使之在品种、数量及其量比关系上趋于合理,并给糟醅带来大量的香气成分的前驱物质,起到二次制曲之效。 “高温蒸馏接酒”。茅台酒的接酒温度在45度左右,比一般白酒高出20来度。高温蒸馏接酒,能有效排除杂质,挥发部分硫化物和其他刺激性的低沸点物质,更多地保留不易挥发、相对比较丰富的高沸点香味物质,同时在蒸馏过程形成部分香味物质。 此外,“八个统一、八个控制、八个确保”工艺操作要点,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茅台依靠科技进步,丰富、升华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的成功实践—— 统一合理轮次出酒率,控制各轮次产酒量,确保了茅台酒勾兑的基础要求; 统一投料水分、蒸粮时间和轮次入窖水分,控制变相加水和各轮次酒掉排,确保了茅台酒的质量; 统一细化工艺操作,控制拌曲、上堆温度,确保了堆积发酵的质量; 统一堆积发酵,控制下窖前的堆积温度,确保了偏老不偏嫩的工艺要求; 统一用曲比例,控制窖底窖面,确保了窖底窖面的质量; 统一辅料用量,控制谷壳用量,确保了降低酒的杂味; 统一入窖尾酒质量,控制入窖尾酒的浓度,确保了入窖尾酒的质量; 统一上甑气压和吊水时间,控制上甑时间和吊水时间,确保了合理轮次糊化率和出酒率。 茅台酒产量的增长,不是靠片面追求产量得来的,而是靠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提高质量实现的。 三、茅台酒的酿造原料,完全采用达到“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标准的优质地产小麦和小高粱 国酒茅台与其他白酒在品质属性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茅台酒既是绿色食品,更是有机食品。 去年夏天,中国白酒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沈怡方说,“酱香型酒是很好的酒种,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待认识的成分。这些已日趋被业界和消费者认可。在大曲酱香里头,国酒茅台最好,这是毫无疑问的。品质,没有人能赶上茅台。” 茅台酒高品质的形成,除了生产环境条件、酿造工艺等方面的原因外,很重要、很直接的一个要素是,茅台酒的酿造原料,严格按照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要求,全部采用当地出产的优质小麦和小高粱。 赤水河流域栽培的小高粱与外地高粱相比,颗粒小、皮厚、扁圆、结实、干燥,淀粉和单宁含量合理,尤其是对酿酒有利的支链淀粉含量,比外地高粱高出三分之一左右,适应高温堆积发酵、八次摊凉翻造、九次蒸煮及多次混拌的生产工艺的要求。小麦成熟期早,颗粒饱满均匀,新麦上市正值端午踩曲前。这与茅台酒酿造用粮的需求,可谓“天作之合”。 迄今为止,在中国白酒行业,国酒茅台是惟一集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三项认证于一身的品牌。 从行业的基本要求来看,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就是对绿色食品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着重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绿色食品必须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地域,以保证其最终的无污染和安全性;二是促进对绿色产地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而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则包括着“有机食品加工认证”和“有机农场转换认证”,认证规格极高,要求极其“苛刻”。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主要特征为,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基因技术,不施用任何化学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食品添加剂及防腐剂等化学物质。 国家环保总局在给茅台颁发有机食品认证之前,就曾派出专家和有关人员深入茅台酒厂及其原料生产基地考察,并就茅台酒的生产工艺、生产环境、各个生产环节及运输储存、销售环节等逐一进行过严格、科学的检测和认证,最后才给予认定:茅台酒无可置疑地达到了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认证的标准。 为保障茅台酒酿造用粮的需求,茅台每年都要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扶持原粮基地的建设。至2004年,已在仁怀市、习水县两地区建成了近50万亩面积的小麦、小高粱原粮生产基地。 在同行业内,茅台酒酿造的投粮产出比为5:1,即5公斤粮食只生产1公斤白酒,耗量比其他白酒多3公斤左右。 与此相对应,茅台酒的酿造用粮成本也是业内之最,每年,企业除了要付出400多万元用于原粮生产基地建设外,还要按购粮总额提取10%左右的资金作为发展生产的扶持性投入。随着市场粮价的不断上升,茅台酒酿造原料的收购价已达到每公斤2.6元,比外地市场价格将近高出一倍。 即使原料生产成本逐年增长,但国酒茅台仍然毫不动摇地坚持执行“成本服从质量”的原则。 四、茅台酒的酿造环境,水质优良,地质地 貌奇特,微生物生态圈没有工业污染 茅台酒酿造环境的惟一性本质特征,即是整个生态环境的绿色性。 业内有句行话说,“水,是酒之血”。 茅台酒的酿造用水,来源于赤水河。其水质之好,实属少见。 赤水河的水,不仅酸碱度、硬度适中,而且由于受地质地貌及土壤成分的影响,水体中含有大量的多种有益微量元素。 茅台镇的地貌结构,主要是侏罗垩系紫色砂页岩、砾岩,形成时间在7000万年以上。受海拔高度和岩石风化后成土母质的影响,广泛发育着酸碱适度的紫色土壤。土体中砂质和砾石含量很高,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当地面水和地下水流渗过紫色土壤,既溶解了红土层中蕴含的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又经过层层过滤,滤出了纯净无毒、香甜可口的清洌泉水汇入赤水河中,为茅台酒酿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质水源。 赤水河从源头云南省北部的镇雄县沿川黔边界流至茅台镇,整个流域内,干流没有建设水电站,没有大型污染工业,也未进行大规模破坏性开发,是一条自然生态保护比较完好的河流。 茅台酒酿造用水,完全顺应了大自然客观规律。赤水河每年从端午节至重阳节期间,河水因雨季而变成了赤黄色;重阳节后到第二节的端午节期间,河水又变得清亮起来。非常巧合的是,在河水浑浊的季节,正是茅台歇蒸下窖基本不用水的时节;而当河水变清的季节,则是茅台下沙、蒸煮糟醅大量用水的时节。此种摄取自然精韵的酿造活动,体现了茅台酒酿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境界。 对茅台酒酿造用水,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相关部门历来高度重视。早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曾多次指示,“在茅台河上游的100公里以内,不准建化工厂,不准污染茅台河水。因此,迄今为止,赤水河上、中游河段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一直做得比较好。这对保障茅台酒的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离开了茅台镇,就生产不了茅台酒”。这个科学结论,已为曾在全国各地开展的茅台酒易地生产的失败所验证。实践表明,白酒生产,尤其是采用传统固态蒸馏工艺酿制白酒,利用的是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而不是单一微生物;环境中的微生物群生长、繁衍及驯化,又直接受环境的影响。 由于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地势低凹的茅台镇,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生态圈:气候,冬暖夏热,风微雨少;加上数千年来经久不息的酿酒活动,山水、气候和土壤的“圆融”,为酿酒微生物群的生长、繁衍及驯化,营造了一个无可复制的自然生态环境。正是这些如小精灵般充盈于空气中的酿酒微生物群,无时无处不在地影响着酿酒活动,对茅台酒形成独特的“复合香型”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有位曾到过茅台镇的中国林科院专家感叹道:“茅台镇的地质地貌太特殊了,真是得天独厚。我到过很多欧美国家考察,从没有发现象茅台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 半个世纪以来,国酒茅台在促进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良性发展方面,付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和多达1亿6千万元的巨大环保投入。 为使茅台酒的酿造环境保持相对稳定而活跃的微生物群自然生态圈,在生产环境改善上,采取改散式燃煤烤酒为集中式锅炉供汽烤酒,安装高效麻石水膜除尘器与锅炉同步安装使用,增设脱硫装置,使烟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长期坚持绿化工作,保护原生植被,整个厂区繁花似锦,绿化覆盖面从1997年的25%扩大到2001年的37%。确保空气质量,使茅台地区的微生物自然生态圈保持良好的状态。 注重大气治理的同时,还加大了对水源的保护。1999年建成了以茅台为中心的国酒水源保护区,实施重点水源保护;2000年建成了贵州省酒行业中处理单元最全最大的污水处理站,处理排放的水质完全达到国家二类污染物一级排放标准;2002年又投资修建了300多米长的河堤,治理了生活区和茅台镇的生活污水,使河堤终端500米处断面的水质完全恢复。 采用循环经济的方式处理、利用废酒糟,使生产、生活环境步入了无污染、无公害的健康轨道。 “绿色茅台”的自然魅力是无穷的,它所产生的巨大效应,用周恩来总理的话来加以概括,就是:“茅台酒工艺独特,气候水质特殊,有人不从实际出发,今天提赶茅台,明天又提超茅台,今后不准乱提不切合实际的口号,不是不准超,而是超不了!” 五、茅台酒的高质量,永恒不变,在世界上的 蒸馏酒中首屈一指,是中国健康型白酒的典范 在国内国际白酒业界,国酒茅台享有很高的质量美誉度和信任度,是中国“健康型白酒”的典范。 国家一位负责质量的权威人士曾感叹道:“我跟踪茅台酒的质量有20多年了,茅台酒的质量一直是非常稳定的,这实在太难得了!” 按照当今时代流行的“健康型白酒”概念,将茅台酒与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等中外名牌蒸馏白酒作一个粗略比较,便可看到,茅台酒“技胜一筹,质高一等”—— ——茅台酒经过长期陈酿和精心勾兑后,不仅其香味香气的物质成分构成十分复杂、丰富、协调,而且酒体中蕴涵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茅台酒不能等同于普通白酒及其他名白酒。 ——茅台酒经高温蒸馏接酒和三年以上的陈酿后,容易挥发的物质已经挥发掉很大一部分;茅台酒在陈酿期的损失率高达2%以上。另外,茅台酒蒸馏时的接酒温度高达45度以上,能最大限度地排除如醛类及硫化物等有害物质。茅台酒的接酒浓度为52度至57度之间,而其它蒸馏酒浓度一般在65度以上。因此,茅台酒中易发挥发物质少,不易挥发物质多,对人的刺激小,不上头,不辣喉,不“烧心”。这是其它任何白酒所无法比拟的。 ——茅台酒含有大量的酸类物质。由于酒精相对容易挥发,所以接酒时开始酒精度高,后面越来越低,而酸相对来说不易挥发。茅台酒的标准规定酸度为1.5—3.0克/升,而浓香型酒规定酸度是0.5—1.7克/升。茅台酒所含的酸物质是其他白酒的三至四倍,而主要又是以乙酸和乳酸为主,有利于治胃病、糖尿病、感冒等。 ——茅台酒的酚类化合物多。医学界认定葡萄干红酒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其根据就是酒中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根据白酒专家分析,茅台酒中的酚类化合物是其他名优酒的三至四倍。 ——茅台酒的酒精浓度为53%(V/V)左右,而国内外其他白酒,如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等名酒,其传统酒精浓度都在65%(V/V)左右,有的高达67%(V/V),然后加水降到需要的浓度。很明显,这些名牌蒸馏白酒在酒精与水的缔合上,不如茅台。 世界上有一个经典科学实验:53.94ml的纯酒精加49.83ml的水,混合物体积不是103.77ml,而是100ml。这说明,酒精浓度在53度时水分子和酒精子分子缔合得很牢固。因此,茅台酒的传统酒精浓度是非常科学、合理的,再加之要经三年以上的贮存,所以茅台酒较柔和,酒度高而不烈,对人体的刺激小,有利健康是可想而知的。 ——茅台酒是天然发酵产品,不准添加任可外来物质成分,完全靠用不同轮次、不同酒度、不同酒龄的酱香型、醇甜香型、窖底香型三种典型体茅台酒精心勾兑而成,所以茅台酒中的香味香气成分及相互间的配比也很科学、合理。而白兰、威士忌、伏特加等中外名白酒,则可以添加外来物质成分,如白兰地、威士忌可以通过加糖来增加酒体的甜香味。 ——茅台酒中可能有保肝物质存在。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科研处长、内科肝病和病毒分子学专家王宇博士亲临茅台考察后说,“茅台酒具有保肝功能的说法很有道理,人们所用的一些药品、保健品等相当一部分就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茅台酒综合了本地的水、矿物质、土质、微生物等,通过科学的、自然的发酵过程,就会产生一些非常复杂的化合物质,这些东西很可能对人的健康有益处。” ——茅台酒富含各种营养成分,测试报告表明,茅台酒中含有蛋白质、18种氯基酸、多种维生素及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对人体有害的甲醇、苯、醛类化合物的含量,远低于国际标准,有的甚至检测不出。 茅台人始终认为,高质量,是茅台酒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命之源。无论是在任何时候,市场都在呼唤着高质量的产品。所以,长期以来,追求卓越质量,已成为每个茅台人始终严守的一道生命线。 在国酒茅台创造的每一个辉煌的背后,总是包含着茅台人为追求卓越质量而付出的万般艰辛,彰显着茅台人的睿智与理性的选择—— 当国内白酒行业大发“酒疯”的时候,国酒茅台不跟风逐浪,不随波逐流,毫不犹豫地坚持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酿酒,以不图虚荣、“甘守寂寞”、奋发图强的务实精神,为跨入新世纪的厚种薄发,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当国内诸多白酒企业萌生近功近利、避利避义的短视,不顾国家、社会及消费者利益,大肆制假、掺假、卖假,热衷不正当竞争牟取“一夜爆富”的时候,国酒茅台丝毫不为之所动,坚持固守“质量第一”的防线:速度服从于质量,产量服从于质量,成本服从于质量,效益服从于质量,发展规模也服从于质量;在市场旺需的利益诱惑面前,从不违背“不挖老窖,不卖新酒”的原则。 这一切,虽然使国酒茅台与许多“吹糠见米”的赢利机缘失之交臂,但却捍卫了“国酒”、“世界名酒”高质量的尊严和地位,彰显了茅台品牌的质量诚信形象,同时也赢得了连续七年跨越发展的光辉业绩及酱香型白酒日益走红的美好前景。 六、茅台酒的保健功能,是人们在生活中的 切身体验,已为现代医学科研成果所证实 茅台酒有益健康——这不是抽象概念,更不是空穴来风的“品牌作秀”,而是很多消费者在生活中的切身体验,并经现代医学科研成果所证实。 饮酒与健康,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汉书·华食志》早有“酒,百药之长”的记载。传统中医药学理论也认为,酒有“通血脉、行药势、温肠胃、御风寒”及“酒以治疾”。 现代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同样表明,适量饮酒,于人体健康是有裨益的。日本有关医学专家认为,适量饮酒,可使人体产生溶解血栓的物质“尿激酶”,还可能对预防心肌梗塞和脑血栓有利。日本人如法国人一样,把酒称为“长寿水”。 在我国,对茅台酒有益健康的认同,由来已久。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宴会上,宾主同饮茅台酒。尼克松对周恩来总理说:“我在书里曾经读过这样一段故事,说红军在长征途中攻占了生产茅台酒的茅台村时,把那里的酒全都喝光了。” 周恩来总理告诉尼克松:“长征路上,茅台酒是被我们看作包治百病的‘万应良药’,洗伤镇痛、解毒,治伤风感冒更灵验。” 周总理的秘书、原国家轻业部部长杨波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证实:“周总理生前患了一般感冒,大都不吃药,而是喝茅台酒,喝了就好。1956年11月18日,周总理率领中国政府表团出访越南,因北京与河内两地温差太大,加之劳累过度,总理一到河内,就有点感冒,但他到我国驻越使饱喝了几杯茅台酒后,第二天感冒便好了,紧张的外事活动照常进行。” 在天津周恩来博物馆里,至今还保存有一张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写给周总理身边工作人员的便条(影印件)——“今晚总理回来或吃夜餐时建议他吃点茅台酒”。 对茅台酒在现实生活中有益健康的种种反映,我在《茅台酒与健康》的文章中作过介绍,说明在国内外蒸馏白酒中,茅台酒是一种少见的“健康型白酒”。 茅台酒有益健康的品质,给人最“外化”的感受,即是香不腻人、吞不刺喉、醉不打头,即使过点量,酒劲也会很快散去,决不会像喝其他白酒那样,出现长醉难醒、头昏脑胀、四肢无力的生理反映。 我在茅台工作40多年,和许多职工一样,迎来送往,逢年过节,都要畅饮茅台酒。但是,我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长期喝茅台酒而“饮酒伤身”,身体很健康。 过去,我们对此习以为常,从未想到以之作为茅台酒有益健康的佐证对外做宣传,及至新华社记者采写“国酒茅台新发现,天天饮用不伤肝”的新闻公诸于世,这才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并由此感到有责任把茅台酒有益健康的事实告诉消费者,进而倡导中国白酒的健康消费。 无巧不成书。1993年,国酒茅台委托遵义医学院对员工进行普查。此次接受检查的制酒车间和酒库车间的部分员工,年龄在34岁至54岁之间,因工作需要,他们每天饮用150克以上的53度茅台酒都超过10年,时间最长者超过37年。检查结果表明,他们当中,除一例系原患肝炎未愈继续饮酒形成肝硬化外,其他人的肝病均无任何病变,身体健康。 还有,2001年逢茅台酒厂建厂50周年,我们在慰问建厂以来死亡的268名职工家属时偶然中发现,这268人中,只有3人死于肝癌,且他们终身都滴酒不沾。 从医学界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这些事例不能说不是一个罕见的个案。根据流行病传播学的理论,在某一个由于受客观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可能导致某种流行病得以传播的区域内,没有在一定的人群范围内发现这种流行病的传播现象,这对于医学界的流行病防治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值得去关注和进行必要的探索与研究。 这便成为贵阳医学院程明亮教授和其他几位科研工作者倾心投入对茅台酒有益健康课题进行科研的契由。 正是他们所作出的关于《贵州茅台酒对肝脏的作用及其影响的研究》等科研成果,从现代医学科学的探索与求征角度,提出了茅台酒有益健康的依据: 茅台酒能诱导肝脏金属硫蛋白含量增加,从多环节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其胶原蛋白形成,具有一定的干预和延缓肝纤维化作用。 不仅如此,茅台酒中还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这种物质系羟自由基专一清除剂,主要功能是“一清四抗”,即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及抗衰老。 根据上述科研成果,程明亮等专家撰写了六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分别发表在《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华医学杂志》等权威学术刊物上。 茅台酒有益健康的客观事实,以及茅台将这些事实说出来而引发的争议,使我从中得到一个启发:当今,白酒行业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必须旗帜鲜明地在行业内和市场上,彻底消除一切假冒伪劣和明显有害于人体健康的酒类产品,坚决抵制和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国白酒业内开创一个推进健康型白酒得以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为社会酿造高品位的生活做出新的贡献。 七、茅台酒的品牌历史,源远流长,积淀厚重, 广为传播,代表了中国白酒品牌的整体形象 “在外国人的心目中,茅台酒已经成了中国白酒的代名词,成为代表中国白酒品牌的整体形象。”我国著名白酒专家高幼明,以他多次出国的所见所闻,说出了茅台酒品牌在当今世界上的巨大影响力。 应当说,近十年来,国内白酒行业在发掘、张扬中国白酒品牌历史文化的进程中,主流是健康的;但是,大浪淘沙,也不免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偏差。比如说,有些企业为给自己的品牌烙上一道历史文化背景,牵强附会,即兴复古;有的甚至采取“空穴来风”的作法寻根问祖、追本溯源,杜撰品牌历史文化,等等。 此种“百花齐放”式的释放自我、重塑自我,促成了中国白酒的轮番“大洗牌”,将中国白酒推进了惨烈竞争的“围城”。 在这样一种市场竞争氛围中,国酒茅台的品牌历史文化张力,无疑已起到一种激浊场清的积极作用,产生着重大的导向影响。 事实上,无论是从国酒茅台具备的中国文化酒的基本特征上看,还是从内敛的历史文化当量张力上说,都堪称中国白酒的杰出代表和典范。国酒品牌文化之根深扎于此,这是其他业内同行及其品牌可望而不可及的,蕴育的品牌核心竞争力,也是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 解读茅台酒的品牌历史文化,犹如在阅览一部内容浩瀚的中国酒文化经典著作,贯古通今,美不胜收。 “我知道黄河、知道长江的时候,我就知道茅台酒了。”一位作家,曾用这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对茅台酒发自肺腑的赞颂。他还写道:“国酒茅台就像我们伟大的黄河,伟大的长江从古流到今,从春流到夏,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辛酸与骄傲、追求与创造。它浓缩了中华民族对技术美与艺术美的高度完美的和谐统一,它已在中华文明中树立了一座文化的丰碑。” 从始于距今两千多年的“枸酱引出夜郎道”,汉武大帝饮枸酱生发“甘美之”的赞叹,到清代人郑珍书写出“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的诗章; 从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演绎“怒掷酒瓶振国威,香惊四座夺金奖”,到1935年与长征途中的红军结下旷世不解的情缘; 从在新中国建立元年成为“国宴酒”,1954年随同周恩来总理谱写“日内内会议成功靠两台”的佳话,到1972年为中美、中日建交发挥“融化历史坚冰”的微妙作用; 从众望所归地登上“国酒”宝座,出入于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生活领域,到多次荣获国际名酒金奖及蝉联中国名酒称号; 从邓小平同志举杯畅饮茅台酒“把绝世内乱一口喝干”,到纪念香港、澳门回归及庆祝“神五飞天”成功…… 可以自豪地说,国酒茅台以太多太多的历史殊荣,以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其巨大的人文价值,弘扬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以致使人们觉得缺了茅台酒,似乎“共和国的历史就会少了一些味道!”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酒茅台没有沉溺于过往创造的历史辉煌,而把发展的兴奋点放在了与时俱进的创新上。我们提出的“绿色茅台”、“有机茅台”、“人文茅台”发展战略定位,就极大地丰富了国酒品牌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这里,且不论及“三个茅台”涵盖的世界级垄断性资源优势、绝无仅有的酿造工艺优势,以及企业价值观体系、企业宗旨和愿景、企业精神、竞争意识等企业文化内容,只要循着国酒茅台走过来的从自发人文意识到自觉人文路线,解读一下国酒茅台“酿造高品位生活”的经营理念,便可以从中深切地体验到,茅台品牌历史文化所展示出来的高度关注消费者利益、追求造福社会和人民的高尚人文精神。 酿造高品位生活的经营理念,不仅仅是突出要酿造高质量、高品位的健康型白酒,更是在全力倡导本企业全体员工及相关各方(包括上游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共同为消费者创造一种新的生活理念,从而也为各方构筑一个富有时代精神,一致性极强的追求平台,为各方事业的共同进步提供强劲的动力。 可以说,国酒茅台的历史品牌文化,在当前及至未来发展进程中的高度彰显,必然产生更为强劲的核心竞争力,对续写国酒茅台新辉煌和促进中国文化酒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推进作用。 八、茅台酒的世界名酒地位,历经九十年风雨 的考验,弥固弥坚,社会影响力十分深远 “茅台酒”扬名海外,荣获“世界名酒”的美誉,始于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至今已整整有九十年的历史。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力,为中国其他白酒所无法比拟。 据史料记载:应邀参加此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国家有41个,大会展期长达9个半月,总参观人数超过1800余万人次,开创了世界性博览会规模宏大的先河。大会共设立6个等级奖项,即最高奖章、荣誉勋章、金质奖章、银质奖章、铜质奖章及不颁发奖牌的口头表彰奖,其中前3个奖项为金奖。 由当时中国国民政府辖下贵州省长公署派人选送去参展的贵州茅台酒,历经大会高级评审委员会和来自世界各国科学、艺术、工商界500人组成的评审团严格把关评定,一举脱颖而出,夺得“荣誉勋章”金奖,为中国民族工业首次跨出国门赢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尊严和荣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酒类展品获得的5个金奖奖项中,惟有贵州茅台独享“世界名酒”的光荣称号,并于第二年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次蝉联。 此后九十年来,茅台酒凭藉着自身独具的卓越品质及高品位的品牌文化,雄冠世界白酒之林,先后共获得过14项国际金奖,被国际白酒业界一致公认为与白兰地、威士忌比肩齐名的“世界上最好的蒸馏酒”。 在国内白酒行业,茅台酒更是独展雄风:5次蝉联中国名酒称号,3次蝉联国家最高质量奖,成为我国传统白酒中出口国家及地区最广、出口量最大、吨位创汇率最高的优秀民族品牌,众望所归地被拥戴为“国酒”,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社会生活领域,发挥了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国酒茅台的辉煌历史,及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连续七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业绩,有目共睹。 可是,近年来,国内有一家知名白酒大企业在为其品牌所做的宣传推介中,却以所谓茅台酒在1962年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没有获得第一名为例,在媒体上大肆渲染,抬高自己,贬低竞争对手,影响极为恶劣。 然而,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众所周知,我国在1952年举行的首届全国评酒会上评定的中国“八大名酒”,白酒有4个,名次依序为:茅台酒、汾酒、泸洲老窖特曲酒、西凤酒。而1962年第二届全国评酒会评选出的中国名酒,则是浓香型白酒“一统天下”,其他香型白酒,全部名列其后。 从第二届评酒会至今,已过40多年,业内的一些专家和知情者终于道破了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内情: 茅台酒、汾酒及一些不同香型的名白酒,在此届评酒会上没有获得应当享受的荣誉,并非是其在质量上存在什么问题,而是由于评酒的方法出现了不应有的某些偏差。 “这届评酒会的不足之处,评酒员未经培训考核,对白酒不同香型缺乏认识,混组不分香型尝评,故不能直正反映出不同风格酒的特点。”我国著名的白酒专家沈怡方说。 中国食品协会在总结历届全国评酒会的经验教训时,也如是指出:“第二届全国评酒会,白酒品评没有按酒的不同香型,也没有按原料的糖化剂不同分别编组,采取混合编组大排队的办法进行品评,因此造成了名酒评选的片面性”。 中国白酒业界的权威专家周恒刚则认为,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由于历史的原因,评酒方法不尽科学等因素,是茅台酒及汾酒品评不甚理想的根本原因。 正因为上述原因,当周恩来总理得知茅台酒在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没有被评为第一名的消息后,当即便把国家轻工业部的部长叫去,不无生气地指示说,“茅台酒在哪里评下去,你们必须从那里评起来!” 由之,即促成了在中国白酒发展史上产生重大影响及推进作用的“两期茅台科技试点”工作。 从辩证的观点看来,在一定条件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茅台酒在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遇到的不科学、不公正待遇,恰好形成了推进茅台酒科技创新的无穷动力,使之在品质及香味风格上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和完美,跨入了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最高境界。 客观地说,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一个企业,一个品牌,要赢得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同和爱戴,靠的是价真价实的高质量产品,而不是弄虚作假的品牌妙作。中外著名品牌的发展史表明,从来就没有靠炒作品牌而不靠高质量产品获得成功的个案。只有凭藉产品的高质量及积淀深厚的高品位品牌文化,才是企业和品牌长盛不衰、永葆生命力的法宝。 国酒茅台作为中国酱香型高档名白酒的典型代表,其享有的“世界名酒”地位是无可撼动的;同时,作为举世公认的世界上最好的蒸馏白酒,国酒茅台所具有的极其独特、无法复制的品位风格,也为中国传统白酒的健康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