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餐饮 > 严查苏丹红食品 > 正文
 

肯德基自掏腰包建检测中心 凸显监管软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 07:07 北京晨报

  晨报讯 (记者 杜娟) 昨天,百胜餐饮集团总裁苏敬轼高调表示,根据这次苏丹红事件的教训,中国百胜将投资不少于200万元成立现代化的食品安全检测研究中心。

  百胜餐饮表示:“这将是中国餐饮业史无前例的创举,它甚至超过了百胜在美国的安全检测设施标准。”百胜认为:“在先进国家,食品隐患较小,企业在准入机制和监管力度方面都超过了中国。针对中国的情况,我们的高标准就是帮助消费者把关。”

  但据记者了解,即使是麦当劳,在中国也没有这样的检测中心,更不用提其它快餐企业了。

  快餐企业自建检测中心确实成为创举。那么,各级管理部门、检测机构应如何防范食品安全漏洞?在食品安全频频爆出问题的时下,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去检测是否为治标之举?北京市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对于餐饮企业还没有标准要求它们具备这样的检测设备或者场所。“但是,肯德基这样的企业有特殊性,它们实施的是集团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类似配送公司,肯德基的举措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这类公司的管理,应参照另外的标准。但是对于这些新的情况,我们的法规还是比较滞后的。”

  中国烹饪协会的有关负责人表示,自建检测中心是餐饮企业自卫的手段。因为有时餐饮企业非常被动,它们也不知道供应商提供的原料是否是安全的。

  肯德基自比堂.吉诃德

  问:肯德基怎样追究供应商的责任?

  苏:基快富与肯德基是有合约的。基快富确实要对此事负责,但是负什么责任还没确定。

  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靠肯德基一个企业显然是堂.吉诃德式的努力,虽然肯德基愿意比中国任何一家餐饮企业都做得多、担得多一点。我们也呼吁所有人都共同重视食品安全。

  问:对于消费者关心的赔偿问题,怎样解决?

  苏:应肯德基和百胜的要求,美国内科医师协会会员、美国医学毒理学协会会员、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助教斯歌特.菲利浦博士对于中国发生的肯德基苏丹红事件进行了评估。

  同时,我们也体谅消费者的心情,但是我们要在冷静、科学、法律规范的前提下探讨这个问题。法律上要求我们承担的责任我们会承担。

  问:有消息说,肯德基的损失超过2600万元,请问这个数字准确吗?

  苏:这不是我们公布的数字。这次事件确实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数字不方

  肯德基自检凸显监管软肋

  -多头管理

  在最近一系列事件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监管的最大问题是“多头管理,执法主体模糊不清”。

  就拿记者昨天采访立顿红茶的事情举例。当记者问到茶叶含氟的标准究竟是哪个部门来制定时,与会专家一下子说出了一堆政府部门,“现在制定国家标准的是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企业标准的是发改委,而国家农业部则以上两个标准都可以制定。”虽然这么多部门都可制定标准,但到最后专家却说,目前关于茶叶含氟的国家标准根本就没有,只有一个农业部制定的行业标准。由此可见,多头管理反而造成职责不清,互相推委。

  -标准缺失滞后

  北京市食品安全办综合协调处处长唐云华表示,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制定“苏丹红”检测标准,而是依据欧盟的标准,因此不能完全按照《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对亨氏等公司进行处理,只能责令他们主动追回不合格食品。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日前公开承认,从苏丹红事件中也可以看出我国在制定相关化工原料检测标准方面比较滞后。

  在立顿红茶含氟事件采访中,专家称,茶叶含氟的国家标准根本就没有,只有一个行业标准。

  而记者采访化妆品专家时则发现,专家依照的标准还是2002年的。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高级工程师尤启辰告诉记者,一般我国的化妆品标准是两年一更新,目前2004年的新标准还在制定当中。他还表示,相对于国外的标准,我国的标准的确要滞后一些。

  -检测能力不够

  在苏丹红事件的采访中,一些企业人士称,在中国有能力检测“苏丹红”这种成分的机构只在少量的大城市有。食品生物技术和食品安全专家孙-教授对此表示,这是肯定的,中国的食品检测力量远不如国外,人家一直都用核磁共振,这套设备三四百万元,一般的机构根本买不起。

  专家表示:“有些面粉,虽然明明知道里面含有滑石粉,按照国家卫生标准,这也是不允许的,但是目前没有滑石粉怎么检测的方法标准。”

  -安全信息缺失

  有专家分析认为,引起安全信息缺失的技术与经济原因很多,比如监测技术水平落后,不足以实时监控出一些不安全因子,生产厂商基于利益原因不愿将真实的质量信息通告于公众,信号显示机制不够健全,安全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导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等。同时,消费者的某些观念和消费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缺失。晨报记者 马小森

  苏丹红比天然原料便宜十几倍

  昨天,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专业的一名专家向记者表示,在食品加工中屡屡出现添加剂超标,甚而至于采用违禁的工业原料,归根究底,就是利润。“这个利润非常大,甚至能达到天然原料的几百倍。”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透露。

  “比如糖精和白砂糖,价格至少相差60倍,也就是说,如果需要6万元的白砂糖,用糖精1000元就可以解决,这样,厂商当然会选用糖精,一些不负责任的厂商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个更大的威胁——工业原料。“比如我们过去听说过的用二氧化硫增白馒头,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比如苏丹红,用它代替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胭脂红色素和苋菜红色素,能保证产品不易褪色,弥补辣椒放置久后变色的现象。”

  据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一位工程师透露,目前苏丹红每吨2万元,而天然色素辣椒红每吨28万元,许多企业都在把苏丹红和辣椒红混合使用,控制成本。而合成原料胭脂红和苋菜红的市场价格大概是一公斤50元,苏丹红则需要200元左右。虽然单价较贵,但由于苏丹红能以很小的比例起到调色的作用,可以造成5到6倍的价格差,如果大批量的生产,利润相当可观。

  这位专家提醒,根据现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目前被批准使用于食品的常见人工合成色素禁止在牛奶,纯水,肉制品如肉干、肉脯、肉松,炒货如瓜子等产品中使用。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肯德基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