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7月11日电(季坚、李正华) 时值盛夏,上海市场啤酒、饮料和冷冻饮品质量情况怎么样?10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抽查数据表明:饮料产品质量稳定,啤酒产品质量下降,冷冻饮品抽样合格率仅5成,质量问题突出。
饮料产品主要分碳酸与非碳酸2类,非碳酸饮料又包括植物蛋白饮料、茶饮料、水果蔬菜汁饮料、运动饮料、咖啡饮料和新资源饮料等。质监局这次从全市42家商店抽查了72家企业生产的84种饮料,两类饮料各有一种不合格,总的抽样合格率达96.4 %。两种产品不合格原因主要是维生素C、蛋白质、CO2含量达不到其明示值或标准要求。
这次抽查的44种啤酒产品,是从44家宾馆、饭店、啤酒吧、餐饮等场所中抽取的,总抽样合格率为72.7%,比去年的抽查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熟啤酒27种,不合格的有5种,均为进口熟啤;鲜(生)啤酒17种,不合格7种,抽样合格率仅为58.8%。据悉,不合格鲜啤均为上海产的产品,这些产品一般采用前店后作坊的简易生产模式,质量控制不严,有的甚至在销量大时,未等完全发酵就提前销售,因此带来了质量不稳定;进口熟啤酒的不合格,主要是有关代理商不按国家饮料酒标签要求制作中文标识,造成无生产日期,或酒精度、原麦汁浓度等标实不符。
从30家冷库及经销企业中抽查的43种冷冻饮品,主要包括棒冰、雪糕、冰淇淋等。这次总抽样合格率只有55.8%,其中雪糕抽查20种,有一半不合格。抽查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蛋白质、脂肪、总糖、铅含量、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超标。据分析,造成不合格的原因,一是冷冻饮品市场竞争激烈,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惜在配料上偷工减料,或选用质次价廉的原材料,以致蛋白质、脂肪、总糖等指标达不到要求;二是许多企业使用的镀锌金属模具多系含铅焊料焊接而成,而生产过程中添加的柠檬酸等酸性添加剂又极易使焊料中的铅熔解进入冷冻饮品中,导致铅含量超标;三是有些产品因受运输过程和冷饮批发站卫生状况的影响,造成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不合格。
上海晨丰食品厂生产的麦克牌“粒粒草莓”(雪糕)、嘉善大桥道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大桥道牌“松子脆”(雪糕)、上海洁康食品厂生产的洁康牌“水晶甜橙”棒冰等15种质量低劣的冷冻饮品,今天被公开点名曝光批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