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黄斌 实习生熊蕾 旧货市场曾经被当作摇钱树。1997年,商业、物资等行业一口气办了3个国家级旧货市场,各城区也争办10多个旧货市场。
然而,缺乏高效的购销网络和懂行的专业人才,摇钱树成了苦菜花。
记者调查发现,3个国家级旧货市场盛名难负:武汉旧货交易中心今年5月关门歇业;湖北武汉旧货调剂市场陈经理表示,现在只能勉强维持;而据称去年销售额达到7000万元的武汉旧货调剂中心情况也似不妙———经营机械设备的经营户苏先生告诉记者,许多经营户今年都没赚到钱,个别经营户已年初就开始亏损。
另外10多家旧货市场,因经营规模较小,投资方都不好意思“亮家底”。
旧货市场成功的关键,是建立旧货收购和销售网络。几年前,市商委曾设想,在三个国家级旧货市场的基础上,建4个分市场,发展60个旧货市场连锁经营网点,逐步形成旧货交易市场网络。
然而,如今三镇旧货市场都是“老死不相往来”,只有竞争,没有合作,其结果是货源的收购与销售都很困难。
旧货市场内部经营为“地摊式”,市场投资方一般是将摊位出租给经营户,收取租金,经营户自购自销。整个市场缺乏一个合作性的进货机构。在一些市场,有的经营户没有收购旧货的渠道,就干脆从汉正街直接搞“批发”;有的从街上推自行车收旧货的人手中“进货”。这种经营方式导致旧货销售走不远,辐射范围限于城郊周边的消费群体,很少涉及广阔的农村市场。
缺乏专业人才,是制约旧货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旧货成色各异,定价很有学问,需要懂行的“评估师”。但许多市场经营户缺乏相应知识,交易时随意砍价,致使旧货市场价格弹性大得离谱。据悉,武汉旧货交易中心关门歇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这方面的人才。
此外,旧货市场还成为一些不法分子销赃、收赃的场所。尽管许多旧货市场张贴有严禁销赃、收赃的有关规定,但内部人员透露,这类情况根本无法杜绝。有的从事二手手机的经营户看中了他人的手机,甚至派人偷来卖。对于经营户的违规行为,市场管理者有的睁只眼、闭只眼。
不少市场负责人呼吁,武汉应成立旧货业协会,协调、解决行业管理的问题,促进旧货市场的规范化。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