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价虚高有何名堂?有关人士揭鲜为人知的秘密

2001年05月23日 15:32  新华网 

  “现在到书店买书,总得做一番‘思想斗争’。面对高高的书价,决心实在难下!”山东师范大学李老师的感受,在读者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北京印刷学院对18个省市的抽样调查表明,85%的读者认为书价贵,并有25%的读者认为已难以承受。

  我国图书价格十几年来上涨20多倍;每本书的平均价格达到30多元。对此有关专家痛心疾首:出版界一味涨价的结果会毁掉整个市场,严重阻碍普通大众沿着书籍这一人类进步的阶梯攀登知识经济高峰。

  成本里面名堂多

  出版部门对书价上涨给出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成本上升。图书生产成本包括稿酬校订费、印制加工费、纸张及材料费、出版损失费、编辑费用五项。这些费用近年来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上涨幅度与书价上涨幅度不成比例。纸张在图书生产成本中约占50%。据山东造纸工业协会介绍,目前胶印书刊纸价格比八十年代末增长了40%左右。

  生产成本增加,仍有相当一些出版社热衷于“增肥”。或东拼西凑,拉拉杂杂;或把字号放大;或者版心缩小,上下左右弄上花边装饰。记者在书店看到,由北京一出版社出版的谈论人生的书,17个印张,只有8.6万字。辽宁某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回忆录14个印张,22.1万字。而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中国面临12大挑战》一书,18个印张,有42.6万字。

  图书成本中还包含管理费。作为保证出版社正常运营的费用,本来已不少了,但有的出版社对此项费用有意“注水”,有的把盖大楼的钱加在这里,有的按“倒算法”把向上级主管部门上交的利润也分解到这里。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出版社的管理费提高了1倍甚至更多。

  图书印数越少,成本越大。但近年出版社盲目“跟风”,重复出版严重。有关调查表明,《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就有200多个版本。全国出版医学类图书的出版社有400多家。这直接导致每种书印数下降。业内人士介绍,十几年前每本书印数少则五六万册,一般十几万册;现在相当一部分书印数只有几千册。另一方面,库存上升。据新闻出版总署有关统计,1999年全行业图书库存超过40亿册,总金额250多亿元。库存又迫使出版社把损失加到新出版的图书上,形成恶性循环。

  有关人士对一些名著进行了测算,15年来“成本”上涨10倍左右。

  (评点:面对网络和“入世”的双重挑战,出版界应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转机建制,使经营管理尽快走向精干、科学、高效。)

  “虚高定价”迷人眼

  在2001年北京春季书市,吉林一出版社出版的《聊斋志异》仅卖半价,38元。北京翰林书屋摊前高挂着一条横幅:“新书一律六五折”。

  记者以批发图书为名询问了几家出版社,有给六五折的,有给六0折的,有给五八折的。内蒙古一出版社出版的250万字的《文学经典名著》,在书市上有卖6折的,也有卖7折的。出版社发行部的一位女士称,批发可给四五折。

  今年3月出版的《中国皇帝大传》,标价1980元,卖200元。业内把这类装帧豪华、标价上千元、上万元的书称为“大书”。据业内人士讲,“大书”的批发价基本是定价的一折。一般图书高定价苦了普通读者。这些主要面向公款消费的“大书”,还助长了腐败。

  审计部门对一些出版单位审计后发现,图书定价普遍虚高。如《英汉中医药名词集》、《格林童话》、《文秘与财经写作》等图书,价格分别是其成本的4.58倍、5.13倍和9.22倍。

  再版图书本应降价,但不少出版社不降反提。如《金庸作品集》再版价格为688元,为初版价格的两倍左右。

  (评点:国家应制定图书价格管理办法,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规范定价。同时,应公布图书成本核算方法,形成社会监督机制。)

  流通环节“大吃”折扣

  记者采访了北京、济南等城市的新华书店和一些“二渠道”书店,除了特价书店,较少能享受到打折优惠。北京一家大书店标价40800元、15000元、9800元不等的精品书,都不打折。

  在北京春季书市,记者看到这样一幕:一位山东书商设了个流动书摊,既零售又批发。一套《十万个为什么》4.7折出售。在书市设摊的北京一民营书店从他这里以3.3折批走13套,在摊点上也以4.7折出售。这就是目前我国图书流通领域的现状:环节多,无序。

  我国目前已形成新华书店、出版社、非国有书店三种成分共同发展的发行格局。国有和非国有书店发行渠道各自独立,环节较多。新华书店发行所、省店从出版社批发,基层店再从上一级店批发,也有从民营渠道批发的。大量的零售摊店从中间商批发,而且中间商又有一级代理、二级代理之分。可见图书流通环节之乱。一家出版社要对一两百家书店、中间商,一个批发商对一二百家出版社。北京一家出版社发行部有40多人,占总人数1/5多,使图书成本提高了三至五个百分点。批销商不同,出版社不同,折扣也不相同。

  出版社对此很苦恼:你要是折扣空间小,发行商就会转向其他出版社,于是大部分利润被流通环节拿走。知识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爱尔兰咖啡》,出版社利润只有10%,扣除成本后以5.5折批销。

  (评点:编、印、发上下游之间的分割和地区市场的分割,是我国出版业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地下出版价格更没谱

  由于专营,我国出版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平均利润率。一些集体、个体书店的老板,一些“文化公司”、“工作室”等,不满足于图书零售或二级批发的销售利润,一手炮制畅销书稿,一手向出版社买卖书号,非法介入出版业,高定价,低折扣,获取暴利。买卖书号的行情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几万元不等。

  前不久被撤消的改革出版社,1998-1999年出书291种,其中买卖书号的127种。1997年以来,全国已有27家出版社因买卖书号受到停业整顿处分。

  北京天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3年时间,先后向9家出版社买书号出版发行15种图书,总收入2700多万元,盈利1025万元。

  与买卖书号相比,盗版盗印的成本更低。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刘国辉告诉记者,他们出版的畅销书盗版的比正版的还多。由于现在盗版技术比较高,卖价低,再加上不同程度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致使盗版盗印书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令人吃惊的是,一些新华书店和出版社也涉足其中,因为可以逃掉税收及其他一些费用。业内人士指出,地下“做书”、盗版等行为,像病毒一样感染了正规出版社和书店。

  (评点:不管是生产环节还是销售环节的违法行为,都应当予以重罚,并取消其经营资格。用法律手段规范出版行为,才能形成公平有序的图书市场。)(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进业)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